精神科的診間(3):慮病的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慮病的人

在頭先的兩個禮拜,由於病情好轉的很有限,而焦慮的狀態依然持續著。再加上某些心理因素,自第一次初診後接下來的三個禮拜之內,我與醫師的會診,都是透過我記錄在電腦上的檔案、轉移到手機的畫面上,並在會診時把手機遞給醫生看、讓他了解我這周的狀況。

而面對我這樣不加言語、幾乎是拒絕互動的患者,醫生並沒有透露出任何不耐煩的神情,反而是很認真地看著我的紀錄,嘗試與我溝通,顯然他應該不是第一次碰到這種個案。


基於一些我在藥物上的使用狀況(我有詳細的將吃藥的理由和時間點記錄起來,方便查閱),醫生認為我的情況確實比初診時判斷的嚴重,因此加重了抗憂鬱劑(當時使用的是Escitalopram(艾司西酞普蘭)、一種作用單純卻強效的SSRIs抗憂鬱劑)的量。


而有鑑於我的焦慮和恐慌發作的次數頻繁,醫生將原本生效較緩慢的Propranolol(普萘洛爾)換成了速效且威力較強的苯二氮平類藥物Alprazolam(阿普唑侖)。配合上原先使用的中長效型苯二氮平類藥物Lorazepam(蘿拉西泮),以壓制過度焦慮的生理反應。


頭先,我對這些藥物的反應並不是太好,在前幾個禮拜裡面,我必須誠實地說,我很少、甚至沒有感覺到抗憂鬱劑帶給我的抗憂鬱效果,再加上我的焦慮症狀頻繁的出現,這也讓我懷疑,我所吃的藥到底有沒有用。

但即便如此,我還是選擇使用藥物協助我改善自己的情緒,因為在當時的節骨眼上,似乎沒有其他的選擇比吃藥來的更好。就某種程度而言,精神科的藥物對當時的我來說,是一種底線、是一種非到真的沒有任何辦法時,才會採用的最下等策略。


也因為如此,我一直對精神科的效用抱有疑問,但隨著時間的拉長,我開始漸漸的感受的到,我的情緒似乎真的有一點一滴地在改變。


起先,是焦慮的狀態漸漸的被壓制住,而這有賴於焦慮症太頻繁發作帶給我的經驗,原本,這些抗焦慮藥並不得我的信任。而我也因為無知而擔心藥物給予的副作用,而在非常痛苦的時候仍選擇隱忍不吃,而我也有和醫生討論到這樣的情況。

在一次的會診中,我非常焦慮的和醫生提到:

「我常常會很疑惑該不該吃藥,不知道是不是應該要忍耐,怕吃了太多藥?」我很焦慮的說著,一直很害怕是不是會對藥物成癮。

「喔,很多病人很常會有這個問題。」

醫生緩緩的說著,面對眼前這種一天吃三到四顆普萘洛爾就懷疑自己已經藥物成癮、整天處在緊張與恐懼狀態、甚至有強烈排斥用藥心理的人,他可能早就見怪不怪。而我想,我也絕對不是第一個這樣對西藥神經兮兮的人,再加上憂鬱症本來就會很慮病,其實有這些反應一點都不奇怪。


「很多人都會問啊,醫生,到底什麼狀況下我該吃藥?而通常我們會告訴個案,當你這麼想的時候,就表示吃藥的時機到了。」

醫生一派輕鬆的說著,而聽到這句話的我卻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我這才意識到,我從根本的用藥觀念就是錯的。


「對你來說,覺得不對勁、不舒服的時候就要吃藥了。我們用藥的基本,是為了當下抑制住那種令人不安的症狀,免得讓你去擔心更多、讓擔心要不要吃藥也變成一種惡性循環。」


這話對當時的我來說猶如雷貫耳。

沒錯,對像我這樣本身就很容易焦慮、多疑、對新事物容易感到極大畏懼、同時具有憂鬱症和焦慮症症狀的患者,在身心處於低檔的狀況下,哪怕是任何一件小事情,都會給我帶來極度的焦慮。

在我的例子裡面,平常不只要對惱人的焦慮症不斷發作感到焦慮,就連吃藥這件事也讓我擔心受怕,擔心藥效不好、擔心藥效副作用太強傷身、擔心藥沒有用壓不住症狀、擔心吃藥會發生什麼很糟糕的事情……


「其實只要當下吃藥,止住這種不斷負面思考的惡性循環,症狀自然就會減少很多了。」醫生一臉理所當然的說著。


對呀,在這個當下,我才察覺到,我的焦慮症和憂鬱症在這幾週內一直沒有改善的原因,很大一部分來自於我的用藥觀念錯誤,才會導致這種慮病的惡性循環一次又一次的發生,更加重了我的病情。

因為我總是死撐著不吃抗焦慮劑、讓自己非常不舒服。而這種不舒服也嚴重影響了我的生活,讓我連出門都很困難,根本無法基本的照顧自己。


「我想依你的個性,應該有去查過這些藥了,你也了解這些藥物的作用是什麼。如果你有去查過的話,你應該也知道,你吃的劑量非常的低,不至於會有什麼問題,你就放心的吃就好了。」


由於醫生看過我前幾週寫的用藥紀錄,知道我都有標記藥物的學名和劑量。他推測到我應該是會去查明正在用的藥物是什麼的那種人,因為焦慮症和憂鬱症患者,有可能會因為太焦慮、主動去查自己吃了什麼、會發生什麼,因為焦慮到很怕自己吃到怪東西。

而醫生說的沒錯,其實,早在把這些藥吃下去之前,我就一遍又一遍的翻閱網路上的資料,一次一次的確認這些藥物的效果與副作用、建議劑量等等資訊。


當時的我有一種強迫行為,非要不斷的閱讀藥物使用說明好幾遍不可。就怕漏了什麼是我不知道的,就怕這漏掉的東西可能會對我造成偌大的影響……而這一切的根源,其實就是出自對藥物的理解不夠、對藥物的根本感到不信任與恐懼,而人類為了抵抗那些未知的恐懼,所做的種種抗拒、防衛行為,實際上就是讓我這麼焦慮的原因。


「所以,我其實不用擔心這麼多,覺得不舒服了,就吃就對了?」

「對阿,依照你的狀況,每天吃個三、四顆我想都是沒有問題的,其實距離一般的安全劑量還很遠。在我的經驗上看來,你這種情況還比較像吃太少了。」醫生友善的笑了一下。


「嗯…」知道自己的服藥紀律其實離安全警戒線很遠,多少讓我放心了一些。


這是第一次,我對精神科的藥物產生了微小的信賴感,有了醫生掛保證和心態上的改變,我也不用再為了焦慮而焦慮。在接下來的幾次會診,我也比較容易開口與醫師溝通,講述我這個禮拜的用藥心得與體驗。


雖然焦慮的情況還是時好時壞,且心情還是保持在低檔,但隨著時間的演進與對看診的熟悉,我的身心狀態緩慢的進入佳境,也對醫生開始有基礎的信任。

約莫在看診後的一個月,醫生認為我的狀況有明顯的好轉,便索性讓我兩個禮拜回診一次。這或許也表示,醫生對我的狀況,也越來越看好了吧?


然而,這種樂觀的看法,卻在短短的兩個星期之後付之一炬,原本自認很快就能夠好轉的我,渾然不知,再次崩潰的邊緣,近在咫尺


※關於這個專題的本篇

精神病學專題:原罪之人|方格子 vocus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eitou的沙龍
2會員
69內容數
正在寫與精神醫學有關的東西,完成之後再看看要做什麼。
Meitou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09
初識精神科 2018年7月14日,在漫長的折磨仍不見緩和之後,我的家人做出了決定,將我拉去精神科看診,我最記得那第一次走進精神科整療室的情況。
2025/05/09
初識精神科 2018年7月14日,在漫長的折磨仍不見緩和之後,我的家人做出了決定,將我拉去精神科看診,我最記得那第一次走進精神科整療室的情況。
2025/05/09
憂鬱症 2018年6月,在一次旅程回國之後的幾週,我的身體開始出現了一些顯著的變化。 在接下來的三個星期裡面,不知原因的,我變得相當虛弱、心思所想的皆是不愉快的事情而夜不成眠,事情是從漸漸對周遭的生活感到麻木開始的。
2025/05/09
憂鬱症 2018年6月,在一次旅程回國之後的幾週,我的身體開始出現了一些顯著的變化。 在接下來的三個星期裡面,不知原因的,我變得相當虛弱、心思所想的皆是不愉快的事情而夜不成眠,事情是從漸漸對周遭的生活感到麻木開始的。
2025/05/09
本章節是這個專題的最後一章,是從筆者第一視點陳述的經歷,包含了為何會前去精神科求診、過去發生了什麼事情,而我在精神科都體會到了什麼。其中混雜了神學和靈異感應,算是一個總合了精神醫學和民俗學、神學的篇章。 比起前面幾篇,這個章節的主軸不會圍繞在醫學知識和歷史知識上,多的是個人體驗和無法解釋的事情。
2025/05/09
本章節是這個專題的最後一章,是從筆者第一視點陳述的經歷,包含了為何會前去精神科求診、過去發生了什麼事情,而我在精神科都體會到了什麼。其中混雜了神學和靈異感應,算是一個總合了精神醫學和民俗學、神學的篇章。 比起前面幾篇,這個章節的主軸不會圍繞在醫學知識和歷史知識上,多的是個人體驗和無法解釋的事情。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在醫院陪病的頭幾天,家裡醫院來回奔波,倒也沒時間多想。待得家人出院狀況穩定,終於安靜下來獨處,反而胡思亂想起來,念頭紛紛擾擾,半刻不得停。 如果有後遺症怎麼辦?如果當時怎麼樣會怎麼辦?如果未來怎麼樣會…….??? 我不知道我在煩躁些什麼,現在想來,這也許是「後怕」,靜下來了,壓抑住的驚慌
Thumbnail
在醫院陪病的頭幾天,家裡醫院來回奔波,倒也沒時間多想。待得家人出院狀況穩定,終於安靜下來獨處,反而胡思亂想起來,念頭紛紛擾擾,半刻不得停。 如果有後遺症怎麼辦?如果當時怎麼樣會怎麼辦?如果未來怎麼樣會…….??? 我不知道我在煩躁些什麼,現在想來,這也許是「後怕」,靜下來了,壓抑住的驚慌
Thumbnail
醫病關係很難在短時間建立,剛開始我的醫生病患不多,我們能聊得很多,後來他的名氣逐漸響亮,每次門診都上百人,我們能說話的時間大量壓縮,有時短到只能用一個眼神來表達那段時間的情緒。經驗豐富的醫生也是一看就知道,有時無聲勝有聲。 從我二十多歲發病,這十幾年的時間想起來也是不可思議。
Thumbnail
醫病關係很難在短時間建立,剛開始我的醫生病患不多,我們能聊得很多,後來他的名氣逐漸響亮,每次門診都上百人,我們能說話的時間大量壓縮,有時短到只能用一個眼神來表達那段時間的情緒。經驗豐富的醫生也是一看就知道,有時無聲勝有聲。 從我二十多歲發病,這十幾年的時間想起來也是不可思議。
Thumbnail
患有思覺失調症的病人分享康復心路歷程,從最初的幻聽恐懼到找到合適的醫生和藥物治療,終於走出低谷,幫助自己逐漸康復和重新融入正常生活。
Thumbnail
患有思覺失調症的病人分享康復心路歷程,從最初的幻聽恐懼到找到合適的醫生和藥物治療,終於走出低谷,幫助自己逐漸康復和重新融入正常生活。
Thumbnail
時隔兩週,我又來診所報到了。 這種心情說起來複雜,知道自己基本上拿的會是一樣的藥,卻又覺得花了錢該和醫生說點甚麼才好。與上回不同的、發人深省的。這位醫生總能給我許多人生的反思,很奇妙。 我又一如往常地坐在櫃檯旁的椅子上等待著,發現這個時間看的病人變多了,有些年紀較長的,有些可能年紀和我沒差幾歲的
Thumbnail
時隔兩週,我又來診所報到了。 這種心情說起來複雜,知道自己基本上拿的會是一樣的藥,卻又覺得花了錢該和醫生說點甚麼才好。與上回不同的、發人深省的。這位醫生總能給我許多人生的反思,很奇妙。 我又一如往常地坐在櫃檯旁的椅子上等待著,發現這個時間看的病人變多了,有些年紀較長的,有些可能年紀和我沒差幾歲的
Thumbnail
今天出門前我在腦中擬好稿子打算要多說說這一週以來的心情,醫生首先都會問我:「這一週過得如何呀?藥是不是都可以適應啊?」如果沒問題就繼續開兩週給我。 而我正好有新的發現能和醫生聊聊,我告訴他,最近我開始嘗試寫文章了,也慢慢的在經營自己的部落格,並把以前發生的經歷寫出來。
Thumbnail
今天出門前我在腦中擬好稿子打算要多說說這一週以來的心情,醫生首先都會問我:「這一週過得如何呀?藥是不是都可以適應啊?」如果沒問題就繼續開兩週給我。 而我正好有新的發現能和醫生聊聊,我告訴他,最近我開始嘗試寫文章了,也慢慢的在經營自己的部落格,並把以前發生的經歷寫出來。
Thumbnail
回診日是個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時刻,身心科醫師在這裡提供專業和溫柔的幫助,幫助患者找回身心的平衡。患者們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的故事,助人者們用心的幫助,讓人們找回生活的力量。
Thumbnail
回診日是個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時刻,身心科醫師在這裡提供專業和溫柔的幫助,幫助患者找回身心的平衡。患者們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的故事,助人者們用心的幫助,讓人們找回生活的力量。
Thumbnail
由於近期的狀態跟以前有點不一樣,保險起見決定先去見見精神科醫生,詢問些這段時間我感到困惑的事情。 就大概記錄一下複診的過程及跟醫生間的問答,以免之後忘記。
Thumbnail
由於近期的狀態跟以前有點不一樣,保險起見決定先去見見精神科醫生,詢問些這段時間我感到困惑的事情。 就大概記錄一下複診的過程及跟醫生間的問答,以免之後忘記。
Thumbnail
幾年前因身體不適去求醫,在醫院各科輾轉到最後由精神科醫生向我說明病情,得知自己患上了解離症。 經過一番糾結及掙扎,我接受醫生安排的心理治療,再次好好地認識自己,希望透過一篇篇記錄文章,讓自己邁向更健康更自由的生活 ,也讓不了解解離症的親友們能更加認識不同面向但都真實的我。
Thumbnail
幾年前因身體不適去求醫,在醫院各科輾轉到最後由精神科醫生向我說明病情,得知自己患上了解離症。 經過一番糾結及掙扎,我接受醫生安排的心理治療,再次好好地認識自己,希望透過一篇篇記錄文章,讓自己邁向更健康更自由的生活 ,也讓不了解解離症的親友們能更加認識不同面向但都真實的我。
Thumbnail
在內科當了3年護理師的多恩,受到護理長推薦轉調到精神科病房任職,在病房內邂逅了許多病患,透過瞭解病患們過往,來尋找一起迎向未來的方法。
Thumbnail
在內科當了3年護理師的多恩,受到護理長推薦轉調到精神科病房任職,在病房內邂逅了許多病患,透過瞭解病患們過往,來尋找一起迎向未來的方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