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框架效果(Framing Effect):你看到的選項,其實被包裝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 什麼是「框架效果」?


框架效果(Framing Effect)是一種認知偏誤,指的是:


人們對同一訊息的判斷,會因為表達方式不同(正面 vs 負面),而產生截然不同的反應。

簡單來說:


怎麼說,比說什麼更有影響力。



🧠 心理學背景


行為經濟學家 Daniel KahnemanAmos Tversky 是這個概念的提出者。


他們曾做過一個經典實驗:

假設爆發一場疾病,可能導致600人死亡,現在有兩種方案:

  • 方案 A:可以救活 200 人
  • 方案 B:有三分之一機會救活 600 人,三分之二機會全部人都死

大多數人選擇方案 A(穩定有保障的選項)

但如果把描述方式換成:

  • 方案 A':有 400 人會死亡
  • 方案 B':三分之一機會 0 人死亡,三分之二機會 600 人死亡

這時候,多數人會改選 方案 B'(冒險選項)

但注意!這兩組其實是完全一樣的結果,只是說法不同。


🔍 生活中的框架效果例子

  • 🛒 產品標示:
    • 「80%無脂肪」vs「含有20%脂肪」 前者讓人感覺健康,後者讓人有罪惡感,即使內容一樣。
  • 💳 促銷標語:
    • 「現在買只要 9 折!」 vs 「再不買就漲價了」 前者框在獲得,後者框在損失,影響購買決策。
  • 🏥 醫療風險:
    • 醫生說「這手術成功率有 90%」比「失敗率有 10%」更讓人安心,雖然數字相同。
  • 🗳 政治與媒體:
    • 「減稅幫助中產階級」vs「富人再度受益」 立場不同的框架,引導不同群體情緒。

⚠️ 框架效果的影響

  • 操縱感受與選擇
  • 讓理性被表象牽動
  • 行銷與政治操弄常見手法
  • 我們以為做出自由選擇,其實是被話術引導

如何破解框架效果?

1. 試著「反轉表述」來檢查陷阱


問自己:這個說法如果換成反面(得 vs 失),我還會做出一樣的選擇嗎?


2. 看「本質數據」而不是包裝話術


去理解真正的風險、機率、成本,而不是只聽行銷話術。


3. 注意情緒觸發詞


「免費」、「損失」、「只剩最後幾名」這些字眼,常常是框架效果的觸發器。


4. 用中性語言自我思考


「我想要的是什麼?如果去掉這些形容詞,決策會不同嗎?」



📌 結語:別被話術包裝綁住選擇的自由

框架效果提醒我們:


資訊不是絕對中立的,包裝方式本身就會改變我們的選擇。


想做出更理性、更接近真實利益的決策,


請記得:看穿包裝,回歸本質。 因為,換句話說,世界就變得不一樣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hawn心理
6會員
83內容數
Shawn心理的其他內容
2025/05/05
💡 什麼是「聚焦效果」? 聚焦效果(Focusing Effect)是一種認知偏誤,指的是: 當人們在做判斷或預測時,會過度關注一個明顯的因素,忽略其他同樣重要甚至更重要的因素。 簡單說,就是: 我們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個變數上,誤以為那就是全部的決定關鍵。 這會讓我們在做選擇、
2025/05/05
💡 什麼是「聚焦效果」? 聚焦效果(Focusing Effect)是一種認知偏誤,指的是: 當人們在做判斷或預測時,會過度關注一個明顯的因素,忽略其他同樣重要甚至更重要的因素。 簡單說,就是: 我們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個變數上,誤以為那就是全部的決定關鍵。 這會讓我們在做選擇、
2025/05/04
💡 什麼是「功能固著」? 功能固著(Functional Fixedness)是一種常見的認知偏誤,指的是: 我們習慣將某個物品,視為只能完成「原本設計的用途」,而忽略它潛在的其他可能性。 這會讓人在解決問題時陷入思維僵化,看不見更具創造力或彈性的解法。 🧠 心理學背景
2025/05/04
💡 什麼是「功能固著」? 功能固著(Functional Fixedness)是一種常見的認知偏誤,指的是: 我們習慣將某個物品,視為只能完成「原本設計的用途」,而忽略它潛在的其他可能性。 這會讓人在解決問題時陷入思維僵化,看不見更具創造力或彈性的解法。 🧠 心理學背景
2025/05/04
💡 什麼是「極端預期」? 極端預期效應(Extremity Effect)是一種常見的認知偏誤,指的是: 人們在評估未來事件時,容易高估極端情況的可能性,例如「最好的」或「最壞的」結果,反而低估中庸、正常結果的出現機率。 這種偏誤使我們對未來的判斷失真,不論是在工作規劃、投資判斷、
2025/05/04
💡 什麼是「極端預期」? 極端預期效應(Extremity Effect)是一種常見的認知偏誤,指的是: 人們在評估未來事件時,容易高估極端情況的可能性,例如「最好的」或「最壞的」結果,反而低估中庸、正常結果的出現機率。 這種偏誤使我們對未來的判斷失真,不論是在工作規劃、投資判斷、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思考框架 那些被社會定義為成功樣貌的人,就是因為那些外界不斷給予的正面回饋, 為他們的思考潛意識建立起成功人該有的框架,最後,他們就會在普世的框架中看不見自己的選擇。 框架形成的三階段 自我標籤化 嘗試將自己塑造成符合外界期待的形象,忙著成為別人想要的樣子,卻失去了看到自己的原有成長可能性。
Thumbnail
思考框架 那些被社會定義為成功樣貌的人,就是因為那些外界不斷給予的正面回饋, 為他們的思考潛意識建立起成功人該有的框架,最後,他們就會在普世的框架中看不見自己的選擇。 框架形成的三階段 自我標籤化 嘗試將自己塑造成符合外界期待的形象,忙著成為別人想要的樣子,卻失去了看到自己的原有成長可能性。
Thumbnail
作者主張當我們進行重大決策時,應先架構起一個框架(Frame)。善用這個框架之所有相關因素,才能達成預定成效。首先先定義何謂「思考框架」。其次就分多個章節仔細論述「思考框架」的具體內涵有哪些? 作者們舉出很多實際案例來闡述如何運用架構落實,在落實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重要概念。
Thumbnail
作者主張當我們進行重大決策時,應先架構起一個框架(Frame)。善用這個框架之所有相關因素,才能達成預定成效。首先先定義何謂「思考框架」。其次就分多個章節仔細論述「思考框架」的具體內涵有哪些? 作者們舉出很多實際案例來闡述如何運用架構落實,在落實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重要概念。
Thumbnail
瞭解情緒建構的概念,轉變對情緒的感知與解讀方式,自主地思考內在感受和情緒建構,共同探索情緒培伴Playback技巧。
Thumbnail
瞭解情緒建構的概念,轉變對情緒的感知與解讀方式,自主地思考內在感受和情緒建構,共同探索情緒培伴Playback技巧。
Thumbnail
作者的話: 一旦把不同設定為理所當然的基調之後,就覺得每一次相同都感天動地的。
Thumbnail
作者的話: 一旦把不同設定為理所當然的基調之後,就覺得每一次相同都感天動地的。
Thumbnail
本文探討NLP中的換框法概念,並提供了具體的案例來解釋如何運用換框法。文章強調了語言的力量,以及換框法對於在得到新的視角後獲得激勵的重要性。最後,文章還介紹了一個線上讀書分享會,將在2024/4/26舉行,探討NLP技巧如何在人際關係中的應用。
Thumbnail
本文探討NLP中的換框法概念,並提供了具體的案例來解釋如何運用換框法。文章強調了語言的力量,以及換框法對於在得到新的視角後獲得激勵的重要性。最後,文章還介紹了一個線上讀書分享會,將在2024/4/26舉行,探討NLP技巧如何在人際關係中的應用。
Thumbnail
顯化教練分享了改變內在狀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透過顯化法則創造想要的現實。透過控制內在世界,會影響外在現實。文章中強調了外在世界只是內在狀態的反映,並提供了一系列的採取行動和創造新故事的方法。這篇文章可以幫助讀者更瞭解顯化法則和內在狀態的影響。
Thumbnail
顯化教練分享了改變內在狀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透過顯化法則創造想要的現實。透過控制內在世界,會影響外在現實。文章中強調了外在世界只是內在狀態的反映,並提供了一系列的採取行動和創造新故事的方法。這篇文章可以幫助讀者更瞭解顯化法則和內在狀態的影響。
Thumbnail
這幾個月得出了: 『一切生成的最初 #本質, 是“#體驗” 、也是“#願力 ”, 更是 #相輔相成。』 因而做了一些表象&本質上的詮釋 萬物皆有框架、而框架如同一種「包裝」 就像透過行銷的包裝,去吸引人,那樣子 透過文字的包裝,也能去傳遞“真理”的抽象概念 (如上上篇文【
Thumbnail
這幾個月得出了: 『一切生成的最初 #本質, 是“#體驗” 、也是“#願力 ”, 更是 #相輔相成。』 因而做了一些表象&本質上的詮釋 萬物皆有框架、而框架如同一種「包裝」 就像透過行銷的包裝,去吸引人,那樣子 透過文字的包裝,也能去傳遞“真理”的抽象概念 (如上上篇文【
Thumbnail
《造局者》是一本深具洞察力的好書,不僅深入淺出地介紹了有關框架思維的理念,更提供了實用的方法和例證,透過分享書中的概念和案例,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應對複雜的問題,強力推薦給所有渴望提升思考能力、深化洞察力的人。
Thumbnail
《造局者》是一本深具洞察力的好書,不僅深入淺出地介紹了有關框架思維的理念,更提供了實用的方法和例證,透過分享書中的概念和案例,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應對複雜的問題,強力推薦給所有渴望提升思考能力、深化洞察力的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