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ver您好,感謝您願意抽空幫忙履歷健診。我目前在職中,非本科系,期望未來能往人資類主管職發展……」
這不是來自剛畢業的求職者,也不是轉職焦慮的中年重啟者,而是一位在職、表現穩定、主動為自己職涯調整履歷的人資夥伴。
這段對話像是一記溫柔的提醒──即便我們是HR,也不代表不需要職涯導航。
有時候,我們比誰都知道怎麼寫職缺、篩履歷、問面試題,卻更容易忽略自己的方向感:
是不是離理想的工作越來越近? 還是只是熟練了現在的崗位,卻沒勇氣問:「接下來呢?」
調整,從「問問題」開始
這位人資求助者說:
「我目前想往科技產業或新創領域的人資主管職邁進,尤其希望能建立制度、參與決策,而不只是成為傳聲筒。」
這不是迷惘,而是有方向但缺舞台。
她也誠實地說,目前最需要強化的是「決策力」──她想的不只是能做好HR,而是能帶領團隊,推動組織往前走。
於是我問她兩個問題:
- 想在什麼產業發展人資職涯?
- 若未來要當主管,現在還缺少什麼能力?
這兩個問題就像一把地圖尺,幫她縮小範圍,也幫她聚焦該如何補位。她很清楚地列出目前的職涯方向,也坦然說出短板,並告訴我:
「現在工作雖然穩定,但我希望每隔一段時間,就重新檢視履歷和規劃方向,保持市場競爭力。」
老實說,這樣的心態,是我最佩服的。
人資,不只是別人的教練,也是自己的跑者
我們很容易在忙碌裡成為別人職涯的領航員,卻忘了自己也需要停下來補給、看看前方的里程碑還在不在視線裡。
所以我想寫下這篇文章,送給你──
- 曾經說過「等我準備好再問」的你
- 正在累積能量但還沒啟程的你
- 已經出發了卻想知道「這方向對嗎」的你
你並不孤單。
而願意開口詢問,就是你職涯轉彎處最溫柔的勇氣。
最後,想留一句話給你:
你願意調整,代表你已經啟動了進化。
不要小看那封你遲遲沒按下的訊息、那一次私訊履歷的行動、那個願意承認「我還不夠好」的瞬間。
那都是你為自己,點下的一盞燈。
如果你也正在人資這條路上前行,有問題,也歡迎你來問我。
我們不是完美的導航,但可以一起拿出地圖,看清楚自己的位置。
喜歡這類真實對話與觀點分享嗎?留言跟我說你也想聊的議題,或追蹤「心境職引|SoulPath」,我們下次文章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