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新人啟動課 |第四章 說服不是打仗,而是讓他自己換位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你永遠說服不了一個裝睡的人。」

業務最常見的錯誤,就是把「說服」當作一場戰鬥:你說一句,我拆一句;你拋個好處,對方馬上回你一個缺點。結果講半天,客戶沒買單,你滿頭大汗,還要回公司寫報告。

我們滿心以為自己在賣服務、推價值,講到口乾舌燥;結果客戶笑笑說一句「你們的資訊很有幫助,我們會再研究看看」,乾乾淨淨地把 No 賣給你,原本你是希望把Yes賣給對方。結果,他沒花半毛錢,卻把你變成市場調查員、提案編輯部、免費顧問三合一。 所以別自以為是賣方,有時候被成交的,是你自己。

我後來才明白一件事:

說服不是去打贏誰,而是讓對方站到你這邊,一起看同一件事。

不要站在對立面,而是站到客戶未來的身邊

很多業務最笨的做法,就是一進會議室就急著畫一條楚河漢界:「我們是廠商、你們是客戶,我來證明我的方案好,你來挑毛病。」

這種位置一劃下去,雙方立刻變成「你死我活」的戰場,客戶想要證明你貴,你卻一直要證明自己划算。

這時候,你再努力也沒用,因為你們站在不同的世界講話。

但真正聰明的業務,根本不會急著畫這條線,他會先問自己一句:

「我們兩個看起來立場不同,但有沒有可能其實我們想要的,是同一件事?」


我曾經和一位 IT 窗口聊過一個雲端案子。

他不是那種難纏型窗口,但從頭到尾都不太願意推案。每次提到要把系統搬上雲,他就開始繞:「那以後我們這些人要幹嘛?系統都自己跑,老闆乾脆請個懂帳號開關的人就好。」

我沒有馬上回應,而是跟他分享了一段產業的舊故事。

我說,其實十幾年前我們在推虛擬化技術的時候,也是一樣的反應。

那時候多少 IT 人說:「虛擬化會掉資料、跑得慢、不穩定、老闆會罵。」每一家都說,實體機器才是真正穩定的選擇。

但結果呢?現在還敢說不懂虛擬化的 IT,大概早就不在這行了。

我說這段話不是在打他的臉,而是提醒他:

「技術永遠會改變工作內容,但改變的不一定是你這個人,而是你被期待扮演的角色。你現在懂傳統架構,加上雲端能力,才是未來最有價值的全才,不是被取代,是升級,讓你擁有更大的舞台。」

你不能保證每個人都一定能被說服,但你可以用故事和時間站在他身邊,而不是站在對立面。因為真正的說服不是「他輸你贏」,而是讓對方看見:

「站在未來的那個他,其實會感謝你現在這樣講。」


務,其實是講故事的人

我們都知道,小孩最難搞,但只要一講故事,他們就能乖乖坐好。其實大人也是。

你跟客戶講再多技術規格、流程優化、SLA條款,他可能只會點頭打哈欠。但你如果能用一句話,讓他腦中浮現畫面,那你就贏了。

像我們在推備援系統時,很多人會說:「我們這個是雙線備援、容錯率99.99%……」這誰聽得下去?

後來我都這樣說:

「你以為你買的是備援服務,其實你買的是:半夜不會被電話吵醒要求回機房處理緊急問題,而可以安心陪小孩睡覺的時間。」

客戶聽完馬上笑了出來,說:「我老婆一定也會支持你們這套方案。」

這種場景是分享也可以有很多種延伸說法,總之你要如何把冰冷的數字轉化為可以讓人感受的場景。

你看,產品不是主角,客戶才是。你要讓他在你說的故事裡,看到自己。


其實最經典的故事高手就是賈伯斯。

當年賈伯斯推出第一代 iPod 時,他沒有說:「我們這個 MP3 有 5GB 容量!」因為一般人根本不知道 5GB 到底代表多少東西。

他怎麼說?

「把 3000 首歌放進你的口袋裡。」

現場所有人一聽完,腦袋裡瞬間就有了畫面:

  • 想像一下隨時帶著 3000 首喜歡的歌,想聽就聽,
  • 想像一下不用再挑 CD,不用再用磁帶,一輩子的歌單直接帶在身上。

這就是賈伯斯厲害的地方,也是你作為業務一定要學會的能力:

你賣的不是冰冷的產品數字,而是一種生活的畫面、一種無法抗拒的渴望。

下一次當你想再秀出那些漂亮的數字時,不妨停一下,問問自己:

「這些數字,客戶真的會懂嗎?如果他不懂,那我要怎麼把它轉換成一個故事?」

你會發現,當你用故事代替規格,用場景代替數字,客戶就會主動靠過來聽你怎麼說。

而當客戶願意聽你講故事的時候,其實你已經離成交不遠了。

客戶記不住你的規格,但他會記得你的故事。

蹺蹺板理論:價值是對立的,不是疊加的

有一次我問朋友:「汽車的安全性重不重要?」

他說:「當然重要!」

我再問:「那你怎麼不開坦克車出門?」

他笑一笑說:「我還想停得進停車場咧,而且坦克難不能也是去加油站加油嗎?」


這就是重點,每一個價值都代表另一邊的取捨。你要快,那可能就不穩;你要省,那可能就沒人幫你服務。

但是道理人人都懂,要如何表達?

很多業務就是怕被競爭者比下去,最容易對客戶踩雷的就是過度承諾:「我們什麼都可以、什麼都做得到、什麼都很重要。」

但真相是:

什麼都重要,就等於什麼都不重要。

你要做的不是把功能疊滿,而是要問出客戶在眾多標準與價值的前提下,你心裡最在意的是哪一塊?

只要客戶講得出來,那你就可以把蹺蹺板的另一邊輕輕放下。

我們在銷售現場,最有價值的,其實不是你能塞給他什麼,而是你幫他搞清楚,他願意放棄什麼。

這才是決策的開始。

真正厲害的業務,從來不是靠說 Yes 取勝,而是懂得問客戶:你願意在哪裡說 No?

從客套場面轉向創造需求

我永遠記得那次去拜訪一間大型零售客戶。

對方主管一開始看起來挺客氣的,笑笑的,還幫我們倒茶。場面不像傳統印象中的那種「冷到結冰」的開場,反而有點太和氣了。這種氣氛你如果當業務當久了就知道,笑得越親切,有時越代表「沒打算做事」。

果然,開場沒多久,對方就說:

「其實我們今年預算去年都已經編完了啦,不過想趁這機會多了解一下市面上的解決方案,看看大家都怎麼做的,可以來規劃未來方向」

這種話其實就是委婉版的:「我們只是想你幫我們做功課,沒有真的要買東西。」

但我沒有急著推產品,而是拋出一個「業務場景」的問題:

「既然你們客服系統都做好規劃,那我好奇一件事。如果雙11活動時要同時發出幾十萬封通知簡訊,你們有測過從第一個收到到最後一個收到的時間差嗎?會不會有用戶點進來時優惠已經被搶光呢?」

主管的笑容沒有馬上消失,但眼神的焦點明顯不一樣了。他看著我們說:

「……欸,這倒是還沒真的測過。這個會不會真的影響體驗?」

這就是那一刻。我沒有跟他辯預算,也沒有推折扣,而是讓他看見一個「本來沒想過,但一聽就掛心」的問題。這吃的不是技術,就是對產業要有經驗,而同產業的問題總是相似,只是大家的排序不同罷了...

那場會議的下半場,變成我們一起討論如何測試訊息落差、怎麼導入負載模擬,後來還真拉出了個小案子試水溫。

你以為他沒預算,他以為自己只是來聽故事,但一個好問題,就讓雙方都坐正了身體


逆轉勝:來自電影《Thank You for Smoking》的啟發

我一直忘不了那場訪談裡的畫面,不是因為它道理講得多清楚,而是因為他在絕對劣勢下,把整場戰局翻過來。

在電影《Thank You for Smoking》裡,主角 Nick 是個為大煙草公司說話的發言人,這一場精心設計的節目邀請了他與三位站在絕對對立面的嘉賓

  • 一位反青少年吸菸的母親協會會長
  • 一位肺部協會主席
  • 一位政府健康機構的副官
  • 以及一位 15 歲、因吸菸罹患癌症的男孩 Robin

現場氣氛醞釀著待會要你好看的情緒,主持人煽情地介紹完小男孩 Robin是如何因為抽菸導致今日的病情,以及如痛定思痛要戒菸的決心後,全場觀眾的目光都聚集在 Nick ,想知道他有甚麼辯駁。

我印象最深的是劇中 Nick 的表情。我想那一刻的他才真正體驗到什麼叫做「全世界都鄙視你」的感覺。

但 Nick 沒有辯駁、沒有硬扛,而是畫了一個一條線。

他說:

「我不知道如果今天我們失去了一位顧客對菸草公司有甚麼好處,而Robin只要能活下來就還能繼續抽菸了,所以,希望Robin活下去這其實才是符合煙草公司的利益。

但你們(健康機構)呢?你們其實希望他死,因為這樣你們就能拿到更多預算。這是把一個孩子的病痛拿來當你們政策績效的籌碼,你們應該為此行為感到丟臉」

他接著補了一刀,宣布煙草公司將拿出五千萬美金來發起兒童反菸的公益廣告,目的是:

「因為世界上沒有什麼比美國的小孩更重要的事了。」

整場直接逆轉。掌聲響起,對面那些健康協會的代表個個臉色難看,主持人則尷尬地宣布進廣告。

Youtube 影片連結

Nick在這段分享中不是在「駁倒」對方,而是用一個更高視角的價值框架,去重構整場對話。他沒有否認抽菸有害,也沒有推翻那位癌症男孩的處境,他只是讓大家思考了一個從來沒有人願意說出口的真相:

「你們真的是為了孩子好?還是只是需要一個被害者讓你們的立場看起來更正當?」

「在指責我之前,你們做過什麼?」

他不是去擊潰對方,而是換一個立場,讓觀眾們看見:原來我們在意的是同一件事,只是站在不同的位置。

這就是說服的最高境界。


你說服不了裝睡的人,但你可以試著講一個夢,讓他願意醒來。

這個夢,是他的目標,是他的風險,是他內心真正掛念的事。

而你的工作,就是設計那個夢的入口。


小小練習|換個角度,讓對方自己走過來

請從你最近談的案子中,選出一個「你覺得對方已經拒絕你」的情境,然後完成以下三個任務:

  1. 畫一條你和客戶之間的「楚河漢界」:
    客戶卡在哪裡?你站在哪一邊?他的顧慮或抗拒是什麼?
  2. 重寫一個對話框架,讓他有機會「自己走過來」:
    換成故事、比喻、共同利益、或是提出一個讓他自己想的問題
  3. 問自己一個狠一點的問題:
    「如果我是他,我會被我這樣說服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IMBW (I might be wrong)
1會員
14內容數
我是 IMBW,名字取自「I might be wrong」,因為錯得夠多才能學到更多。從小愛嘗新,但也常後悔。四十幾歲才開始行動,彌補年輕時沒做的事,慢歸慢,但不放棄。興趣是看書和寵物搞笑視頻,一邊尋找人生哲理,內向且不自信,但信奉積極樂觀主義,認為人生的BUG是常態,探索、犯錯、接受、再前行,這是我的人生哲學。
2025/05/05
這一章教你怎麼把對話從「沒需求」變成「停不下來」 「你說話的時候學不到任何東西。」—— Robert Shiller 我差點把自己埋進坑裡 誰沒有當過菜鳥呢?而且我敢保證,我當時絕對比你現在的樣子更慘。 我還記得剛當業務沒多久的時候,曾經跟著我的主管一起去見一個重要客戶。會議進行到一半,客戶
Thumbnail
2025/05/05
這一章教你怎麼把對話從「沒需求」變成「停不下來」 「你說話的時候學不到任何東西。」—— Robert Shiller 我差點把自己埋進坑裡 誰沒有當過菜鳥呢?而且我敢保證,我當時絕對比你現在的樣子更慘。 我還記得剛當業務沒多久的時候,曾經跟著我的主管一起去見一個重要客戶。會議進行到一半,客戶
Thumbnail
2025/05/04
這一章教你怎麼讓開場不只是寒暄,而是建立信任的第一步 「大多數人一開口就在浪費時間,因為他們還沒贏得別人聽他說話的權利。」 王爾德 新人一開始還是忍不住寒暄:「欸,今天天氣不錯喔,蠻涼的哈...」 場面安靜了兩秒,對方主管禮貌性微笑,但眼神裡的訊號其實很清楚,別再浪費時間了。
Thumbnail
2025/05/04
這一章教你怎麼讓開場不只是寒暄,而是建立信任的第一步 「大多數人一開口就在浪費時間,因為他們還沒贏得別人聽他說話的權利。」 王爾德 新人一開始還是忍不住寒暄:「欸,今天天氣不錯喔,蠻涼的哈...」 場面安靜了兩秒,對方主管禮貌性微笑,但眼神裡的訊號其實很清楚,別再浪費時間了。
Thumbnail
2025/05/04
這一章教你怎麼避免裝懂裝到社會性死亡 「聰明的人不是知道答案的人,而是能問出問題的人。」 愛因斯坦 從寒暄到會議室的第一場戰役 那一天,我穿上剛熨好的白襯衫,搭著捷運前往市中心,手裡緊握著裝滿產品資料的電腦包。 那是我第一次正式出訪客戶,滿心期待著自己能一戰成名。
Thumbnail
2025/05/04
這一章教你怎麼避免裝懂裝到社會性死亡 「聰明的人不是知道答案的人,而是能問出問題的人。」 愛因斯坦 從寒暄到會議室的第一場戰役 那一天,我穿上剛熨好的白襯衫,搭著捷運前往市中心,手裡緊握著裝滿產品資料的電腦包。 那是我第一次正式出訪客戶,滿心期待著自己能一戰成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為何這麼做?因為啟動工作往往比持續工作更難啊! ​ 因此,為了跨過一開始的門檻,欺騙自己吧!
Thumbnail
——為何這麼做?因為啟動工作往往比持續工作更難啊! ​ 因此,為了跨過一開始的門檻,欺騙自己吧!
Thumbnail
主管本來就需要裝傻,因為如果你直接給答案,對方就會順著你的話接下去,這是人性。
Thumbnail
主管本來就需要裝傻,因為如果你直接給答案,對方就會順著你的話接下去,這是人性。
Thumbnail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職場叢林中,有一種讓人超級火大的情況,那就是你費盡唇舌地解釋,對方卻一臉茫然地說:「說了有什麼用,反正你也聽不懂。」這種情況不僅讓人感到挫折,更可能影響工作效率和職場關係。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這個令人頭痛的問題。
Thumbnail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職場叢林中,有一種讓人超級火大的情況,那就是你費盡唇舌地解釋,對方卻一臉茫然地說:「說了有什麼用,反正你也聽不懂。」這種情況不僅讓人感到挫折,更可能影響工作效率和職場關係。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這個令人頭痛的問題。
Thumbnail
在職場上,簡報是一種重要的溝通技巧。無論是向客戶提案、向主管匯報工作,還是在會議上分享想法,我們都需要通過簡報來傳達我們的資訊。然而,並不是所有的簡報都能夠取得成功。有的簡報讓人昏昏欲睡,有的簡報讓人意興闌珊,甚至有的簡報還會引起聽眾的反感。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答案就是:你沒有做好受眾分析
Thumbnail
在職場上,簡報是一種重要的溝通技巧。無論是向客戶提案、向主管匯報工作,還是在會議上分享想法,我們都需要通過簡報來傳達我們的資訊。然而,並不是所有的簡報都能夠取得成功。有的簡報讓人昏昏欲睡,有的簡報讓人意興闌珊,甚至有的簡報還會引起聽眾的反感。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答案就是:你沒有做好受眾分析
Thumbnail
我們不得不認清一件事實:說服不需要道理,只需要「階級」。你再有道理,對方的位階只要比你高,你就應該想辦法退一步、尊重對方的立場。不要竭盡所能地爭辯,因為爭辯一旦開始,就沒有贏家。認清這個事實,可以幫助我們減少內在消耗,專注於工作的本身,還能避免八卦是非。 第一印象無法代表我們的價值,卻可以決定一個
Thumbnail
我們不得不認清一件事實:說服不需要道理,只需要「階級」。你再有道理,對方的位階只要比你高,你就應該想辦法退一步、尊重對方的立場。不要竭盡所能地爭辯,因為爭辯一旦開始,就沒有贏家。認清這個事實,可以幫助我們減少內在消耗,專注於工作的本身,還能避免八卦是非。 第一印象無法代表我們的價值,卻可以決定一個
Thumbnail
職場,往往不是你想的那樣。 就在你踏進這個門開始,沒有該教你些什麼,是你要付出些什麼? 你可以問,不會,你要問,但...不一定有人應該要回你.. 你才做過1次的事情,因為做的少,你..應該不會有什麼錯誤可以發生,那..是否做得越多的人,就不該犯任何一點錯呢? 也就是說,你有做過1次,基本
Thumbnail
職場,往往不是你想的那樣。 就在你踏進這個門開始,沒有該教你些什麼,是你要付出些什麼? 你可以問,不會,你要問,但...不一定有人應該要回你.. 你才做過1次的事情,因為做的少,你..應該不會有什麼錯誤可以發生,那..是否做得越多的人,就不該犯任何一點錯呢? 也就是說,你有做過1次,基本
Thumbnail
你有遇過那種抱怨個不停,遇到什麼事情都唱衰,又不提出解決方案的同事嗎?還是總是覺得自己什麼都懂,超愛打斷別人講話卻拒絕聆聽的同事?這還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那種嘴巴上答應你會完成工作,卻故意擺爛放著不做,害你們團隊整個開天窗的人? 遇到這種同事大家都怎麼應對呢?以前我如果遇到難相處的同事,都會秉著
Thumbnail
你有遇過那種抱怨個不停,遇到什麼事情都唱衰,又不提出解決方案的同事嗎?還是總是覺得自己什麼都懂,超愛打斷別人講話卻拒絕聆聽的同事?這還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那種嘴巴上答應你會完成工作,卻故意擺爛放著不做,害你們團隊整個開天窗的人? 遇到這種同事大家都怎麼應對呢?以前我如果遇到難相處的同事,都會秉著
Thumbnail
職場如戰場,爾虞我詐。有時候在職場上,難免會遇到被套話的情況。不管事主管或同事都可能為了要試探我們的想法或意圖,而用一些話術來聊天,更有可能想要藉機套出一些私人機密。但如果我們不慎落入圈套,可能會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因此,掌握高情商的應答技巧,對於職場生存至關重要。
Thumbnail
職場如戰場,爾虞我詐。有時候在職場上,難免會遇到被套話的情況。不管事主管或同事都可能為了要試探我們的想法或意圖,而用一些話術來聊天,更有可能想要藉機套出一些私人機密。但如果我們不慎落入圈套,可能會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因此,掌握高情商的應答技巧,對於職場生存至關重要。
Thumbnail
表達清楚不代表你想和他人正向連結 有個朋友我們進行了一場對話,他說「到底要怎麼跟固執的人進行溝通?」 前一陣子, 他和老闆溝通工作上被否決的企劃案,在陳述這些過程前他說,他心裡早有預設,他的老闆很固執很難溝通,所以不容易「說服」,但他抱著還是讓自己「練習」溝通的想法願意嘗試,接著他輕輕一笑的說
Thumbnail
表達清楚不代表你想和他人正向連結 有個朋友我們進行了一場對話,他說「到底要怎麼跟固執的人進行溝通?」 前一陣子, 他和老闆溝通工作上被否決的企劃案,在陳述這些過程前他說,他心裡早有預設,他的老闆很固執很難溝通,所以不容易「說服」,但他抱著還是讓自己「練習」溝通的想法願意嘗試,接著他輕輕一笑的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