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學哭不停,我要怎麼教小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孩子上學哭不停,我要怎麼教小孩?

校門口或教室門前,孩子緊緊抱著你的大腿,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淒厲地喊著:「媽媽不要走!我不要進去!」你試著安撫、鼓勵,甚至偷偷塞了小點心,但孩子依然淚眼婆娑,小手死命地抓著你不放。

老師可能也上前協助,但孩子一看到你要轉身離開,哭聲就更加驚天動地;你好不容易狠下心(或被老師溫柔勸離),轉身後卻還能聽到孩子的哭喊聲,心裡揪成一團。

這樣每天上演的「十八相送」戲碼,不僅可能發生在剛上幼兒園的孩子身上,有時連已經是小學生的哥哥姐姐,也可能因為某些生活中的轉變(例如:家中剛迎接了弟弟妹妹的出生、搬家、換學校、或感受到其他壓力),而重新出現強烈的分離焦慮,讓父母感到心力交瘁。

孩子的分離焦慮,是成長過程中一道重要的關卡,這代表孩子與主要照顧者建立了親密的依附關係,同時也顯示他對未知環境或改變的自然反應。

然而,如果這種哭鬧持續過久、過於強烈,不僅會讓孩子自身承受巨大的情緒壓力、影響學習與融入團體的意願,也會讓父母感到極大的焦慮、不捨與日常作息的壓力。

「他每天都哭到我心都碎了,真的很懷疑送他去上學是不是對的。」
「自從妹妹出生後,姐姐去上小學就變得很會哭,以前不會這樣的。」
「老師說他進教室後一下就好了,但我還是很擔心他是不是一整天都不開心。」

面對孩子上學前的眼淚攻勢,我們該如何溫和又有方法地引導,幫助他安心踏出獨立的步伐,並適應團體生活呢?


▌孩子「為了什麼」上學會哭不停?

從阿德勒心理學與發展心理學的觀點,我們可以先試著理解孩子分離時哭鬧行為背後的目的或深層原因,而不只是看到他愛哭或黏人。

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目的,才能更有效地回應他的需求,給予他最需要的支持。

⚠️ 分離焦慮:離開主要照顧者的不安全感

對孩子來說,父母(或其他主要照顧者)是他的安全堡壘。

上學意味著要長時間離開這個安全堡壘,進入一個充滿未知的新環境,自然會引發強烈的不安與害怕失去的焦慮。

⚠️ 對陌生環境與人事物的恐懼

新的教室、新的老師、新的同學、新的作息、新的規矩⋯⋯對孩子來說,這一切都是陌生的。

未知帶來恐懼,孩子可能擔心自己無法適應、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

⚠️ 家庭結構改變引發的關注與連結需求

當家庭中有新成員(尤其是弟弟妹妹)出生時,年紀較長的哥哥姐姐可能會感覺到父母的注意力被分散,擔心自己不再是「唯一」或「最受寵愛」的。

上學前的哭鬧,有時成為他重新爭取父母關注、確認連結、甚至表達「我也很需要你」的方式。

⚠️ 渴望父母的「額外」關注與確認愛意

孩子哭鬧時,父母通常會給予更多的關注、擁抱與安撫。

有時,孩子的哭泣也可能(無意識地)成為一種希望父母「不要離開」、「多陪我一下」、或再次確認「你還是很愛我」的表達方式,特別是在感覺到愛被瓜分時。

⚠️ 生理不適或尚未準備好的訊號

有時候,孩子哭鬧也可能與生理狀況有關,例如:沒睡飽、肚子不舒服、或身體微恙。

或者,孩子的心智發展或情緒準備度,可能真的還沒完全準備好長時間的團體生活或當下的改變。


▌綠豆爸這樣教小孩

✅ 事前充分預備與建立熟悉感(適用於新環境)

在孩子進入新環境(如新學期、新學校)前,多帶他到附近走走、看看環境,如果學校允許,可以先入班參觀或短時間試讀。

閱讀關於上學的溫馨繪本、玩上學去的角色扮演遊戲。讓他對新環境有正向、愉快的初步印象與心理準備。

✅ 建立愉快且堅定的道別儀式

和孩子一起創造一個簡短、固定、充滿愛的道別儀式。

例如:一個大大的擁抱、親一下臉頰、一個專屬的再見手勢,然後堅定地告訴他:「媽媽/爸爸愛你,放學的時候就會來接你囉!」

完成儀式後,就要果斷離開,避免依依不捨,那反而會加重孩子的焦慮,但也留意,絕對不要偷偷溜走。

✅ 與老師緊密合作,尋求校方的支持與策略

主動、誠懇地與孩子的老師溝通,告知孩子的狀況(例如家中剛有新生兒)與你的擔憂。

和老師一起討論最適合孩子的交接方式,信任老師的專業,並在孩子回家後,從老師那裡了解孩子在校的適應情況。

✅ 特別關照老大,務必安排單獨約會

如果孩子的分離焦慮是因為弟妹出生而加劇,請務必每天刻意安排一段專屬於你和「老大」的高品質獨處時光(單獨約會)。

讓他感受到即使有了弟妹,他依然是你心中獨特且重要的寶貝,父母的愛沒有減少。也可以賦予他一些「小幫手」的角色,讓他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 肯定勇敢嘗試的每一步,並準時接回建立信任

當孩子有任何一點進步時(例如:今天哭的時間比較短、願意跟老師打招呼了),都要給予具體的鼓勵與肯定。

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準時去接孩子放學(不要提早或遲到),讓他體驗到爸媽說會來接我,就一定會來的信任感與確定感,這對減緩分離焦慮至關重要。


▌眼淚擦乾,勇敢長大,陪孩子安心走向獨立

孩子上學的分離焦慮,是成長過程中一道重要的關卡,無論發生在幼兒期還是小學階段,都反映了他對愛與安全的深切需求。

教養的重點,不是要孩子不准哭,而是理解並接納他的情緒,同時提供足夠的安全感與支持,引導他一步步適應新的環境與挑戰。

用溫柔的堅定取代不捨的猶豫,用信任的眼神傳遞安心的力量。

每一次放手,都是孩子邁向獨立的一小步;每一次揮手道別,都承載著我們對他勇敢探索世界的深深祝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綠豆爸的幸福家
59會員
88內容數
趙介亭(綠豆爸)育有2子綠豆和粉圓,2006年擔任全職奶爸;2010年學習阿德勒心理學;2012年成立可能親子團;2014年成立可能非學校;2020年成立可能幸福學院,帶領夥伴學習與實踐阿德勒幸福學!
綠豆爸的幸福家的其他內容
2025/05/24
▌長輩教養觀念和爸媽不同,我要怎麼教小孩? 你才剛跟孩子說:「飯前不可以吃零食喔!」轉個頭,阿嬤可能就偷偷塞給孫子一塊餅乾、一顆糖果,還笑咪咪地說:「哎呀,吃一點點沒關係啦!阿嬤給的,沒關係!」 或者,你好不容易建立好的規矩(例如:看電視時間、睡覺習慣),長輩卻在你不在時「放水」,甚至在孩子面前
Thumbnail
2025/05/24
▌長輩教養觀念和爸媽不同,我要怎麼教小孩? 你才剛跟孩子說:「飯前不可以吃零食喔!」轉個頭,阿嬤可能就偷偷塞給孫子一塊餅乾、一顆糖果,還笑咪咪地說:「哎呀,吃一點點沒關係啦!阿嬤給的,沒關係!」 或者,你好不容易建立好的規矩(例如:看電視時間、睡覺習慣),長輩卻在你不在時「放水」,甚至在孩子面前
Thumbnail
2025/05/20
▌孩子考試不如預期,感到焦慮和沮喪,陷入低潮,我要怎麼教小孩? 孩子剛結束一場重要的考試,回到家卻垂頭喪氣,臉上寫滿了沮喪與不安。 你關心地問他考得如何,他可能搖搖頭,小聲地說:「我好像考砸了⋯⋯」、「這次一定考得很爛!」、「好多題目我都沒有把握,寫不出來⋯⋯」 他可能開始細數自己答錯或不確定
Thumbnail
2025/05/20
▌孩子考試不如預期,感到焦慮和沮喪,陷入低潮,我要怎麼教小孩? 孩子剛結束一場重要的考試,回到家卻垂頭喪氣,臉上寫滿了沮喪與不安。 你關心地問他考得如何,他可能搖搖頭,小聲地說:「我好像考砸了⋯⋯」、「這次一定考得很爛!」、「好多題目我都沒有把握,寫不出來⋯⋯」 他可能開始細數自己答錯或不確定
Thumbnail
2025/05/19
▌孩子寫作業拖拖拉拉、東摸西摸,我要怎麼教小孩? 「功課寫了沒?」「等一下啦!」 「還在看電視/玩手機!到底什麼時候才要寫?」 你每天催促孩子寫作業,他卻總是拖拖拉拉、慢條斯理,一下子要喝水、一下子要上廁所,不然就是盯著課本發呆、或東摸西摸。 好不容易坐到書桌前,又可能抱怨「這個好難喔!」、「
Thumbnail
2025/05/19
▌孩子寫作業拖拖拉拉、東摸西摸,我要怎麼教小孩? 「功課寫了沒?」「等一下啦!」 「還在看電視/玩手機!到底什麼時候才要寫?」 你每天催促孩子寫作業,他卻總是拖拖拉拉、慢條斯理,一下子要喝水、一下子要上廁所,不然就是盯著課本發呆、或東摸西摸。 好不容易坐到書桌前,又可能抱怨「這個好難喔!」、「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一到空間,看到別班的孩子早已站在一樓門口等我,社工說:「他今天很想上妳的課,讓他一起上課好嗎?」他是機構頭痛的孩子,時常不在自己的班級到處遊蕩,因此和孩子約法三章必須參與完整的課程才能加入。 與孩子腦與心的對話 這次是情緒相關的創作課, 孩子們討論顏色與情緒, 這位孩子過程中分享到:「我很常
Thumbnail
一到空間,看到別班的孩子早已站在一樓門口等我,社工說:「他今天很想上妳的課,讓他一起上課好嗎?」他是機構頭痛的孩子,時常不在自己的班級到處遊蕩,因此和孩子約法三章必須參與完整的課程才能加入。 與孩子腦與心的對話 這次是情緒相關的創作課, 孩子們討論顏色與情緒, 這位孩子過程中分享到:「我很常
Thumbnail
有沒有遇過一種情況?在餐廳裡,碰上隔壁桌的孩子因為不好好吃飯在哭鬧著,孩子的媽媽後來爆發,孩子的哭聲也更大了 跟所有的孩子一樣,我的兩個孩子也都有曾經在餐桌上哭鬧的情況 那時的我總是狠下心地對他們說:「不要哭!不然你就自己出去哭完再進來!」 這種方法簡單粗暴但的確有效⋯⋯
Thumbnail
有沒有遇過一種情況?在餐廳裡,碰上隔壁桌的孩子因為不好好吃飯在哭鬧著,孩子的媽媽後來爆發,孩子的哭聲也更大了 跟所有的孩子一樣,我的兩個孩子也都有曾經在餐桌上哭鬧的情況 那時的我總是狠下心地對他們說:「不要哭!不然你就自己出去哭完再進來!」 這種方法簡單粗暴但的確有效⋯⋯
Thumbnail
每當幼兒園學期一開始的那幾個月,總會在門口見到哭得撕心裂肺的孩子,以及不斷輕拍孩子安撫的家長,即便我們已經熬過了那段艱辛的歲月,但看到孩子奮力掙扎不願意離開父母懷抱的模樣還是令人感到揪心不已。 「上學」通常是我們經歷第一次分離焦慮的時候,而且時間還長達數小時,這對於打從出生即在父母時刻照料
Thumbnail
每當幼兒園學期一開始的那幾個月,總會在門口見到哭得撕心裂肺的孩子,以及不斷輕拍孩子安撫的家長,即便我們已經熬過了那段艱辛的歲月,但看到孩子奮力掙扎不願意離開父母懷抱的模樣還是令人感到揪心不已。 「上學」通常是我們經歷第一次分離焦慮的時候,而且時間還長達數小時,這對於打從出生即在父母時刻照料
Thumbnail
可能是我對孩子太過嚴格了。 傍晚拖著一身的疲憊回家,如常接小孩、煮飯、陪讀。突然班上一位家長問我可不可以幫忙拍國語某一課的學習單,因為她不知道他小孩放去哪裡了?我才剛開口問小孩所有學習單放哪裡,他就開始嚎啕大哭,而且是那種釋放的大哭。 他說他不敢告訴我,他也少了一課,昨天老師突然要檢查,他怎麼找
Thumbnail
可能是我對孩子太過嚴格了。 傍晚拖著一身的疲憊回家,如常接小孩、煮飯、陪讀。突然班上一位家長問我可不可以幫忙拍國語某一課的學習單,因為她不知道他小孩放去哪裡了?我才剛開口問小孩所有學習單放哪裡,他就開始嚎啕大哭,而且是那種釋放的大哭。 他說他不敢告訴我,他也少了一課,昨天老師突然要檢查,他怎麼找
Thumbnail
有天帶著兩個孩子外出吃飯時,隔壁桌的孩子因為不好好吃飯在哭鬧著,孩子的媽媽後來爆發,孩子的哭聲也更大了 這一幕讓我回憶起孩子小時候,跟所有的孩子一樣,他們也都有曾經在餐桌上哭鬧的情況 那時的我總是狠下心地對他們說:「不要哭!不然你就自己出去哭完再進來!」
Thumbnail
有天帶著兩個孩子外出吃飯時,隔壁桌的孩子因為不好好吃飯在哭鬧著,孩子的媽媽後來爆發,孩子的哭聲也更大了 這一幕讓我回憶起孩子小時候,跟所有的孩子一樣,他們也都有曾經在餐桌上哭鬧的情況 那時的我總是狠下心地對他們說:「不要哭!不然你就自己出去哭完再進來!」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所以如果孩子對人有壓力感,那就換玩具派上用場,將玩具玩的生動有趣,喔喔哇哇的自己喊的開心,用開心的氛圍渲染住孩子
Thumbnail
所以如果孩子對人有壓力感,那就換玩具派上用場,將玩具玩的生動有趣,喔喔哇哇的自己喊的開心,用開心的氛圍渲染住孩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