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厭倦,而是渴望更多:中年轉型怎麼開始?做好三個轉型準備,啟動第二人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最近我訪談了幾位目前正處在中年轉型階段的朋友,想要探究其中是否有些共通的脈絡與模式。整理了筆記發現,雖然這幾位朋友啟動中年轉型的導火線事件各自不同,但類似的共通情境會是:

身處職場多年,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收入不錯,生活看似一切順利。然而,內心卻漸漸產生了一種難以言喻的倦怠感。每一天都像是昨天的翻版,固定的會議、相似的專案、雷同的挑戰,因而開始懷疑:這樣的生活真的是我想要的嗎?如果現在的軌道再走 10 年、20 年,我會滿意嗎?

人到了某個階段,特別是中年時期,會開始重新審視自己人生上半場的選擇,思考這些選擇是否真正符合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目標。如果你發現自己的生活變得一成不變,內心開始渴望改變,那麼也許,這正是你啟動轉型的契機。這種想法並非來自對現狀的不滿,而是對未來的更多期待。

你是否正在經歷「中年卡關期」?為什麼我們會卡住?

中年卡關,不僅是因為事業上的停滯,更像是一種整體生活方向的迷失。之所以會想要有比較大的調整,原因之一是感覺現況有些難以言喻的「卡」,雖然沒有什麼嚴重的大問題,但不時會有些覺得不舒服甚至焦慮,或是隱隱的怒氣。怎麼樣算是「卡住」的狀態,通常會展現在:

  • 覺得工作對你來說越來越無趣,甚至感到厭倦。
  • 發現自己一直活在別人的期待裡,開始質疑「這真的是我人生中想要的嗎?」
  • 對未來沒有明確的方向,卻隱隱覺得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 曾想過轉型,但擔心失去現有的穩定性,不敢貿然行動。
  • 害怕轉型失敗,擔心「如果試了,結果更糟怎麼辦?」

探究引發如此感受的原因,一部分是我們自身的思維,一部分則是環境造成的,通常並非單一因素造成。

內在因素:心理壓力與身分轉變的恐懼

在我們年輕時,選擇改變似乎沒有中年時那麼困難,這是因為隨著年齡漸長,我們的心態有了變化。

  • 認為工作不只是謀生的職業,更是自我身分的定義。
  • 長期適應的角色(如「資深員工」、「部門主管」)讓自己害怕離開舒適圈。
  • 「如果轉變沒有成功,會不會一無所有?」這樣的焦慮會讓人遲遲無法行動。

想像一下,當必須放下已經有的頭銜和專業地位,重新成為某個領域的「新手」,伴隨而來的不只是技能上的挑戰,更是對自我價值的重新評估。「我還能做好嗎?」「別人還會認同我、尊重我嗎?」這些疑問常常難以跨越。

外在因素:職場競爭、產業變遷、家庭與財務壓力

當然,造成我們擔心的未必只是感受,也包含快速變化的環境以及實際面臨的生活現況。除了心理障礙,現實層面的考量同樣不容忽視。

  • 年輕世代的競爭、新技術的興起,讓中年的你我感到壓力。
  • 家庭經濟負擔較重(如養育子女、照顧年邁父母),轉型會更具風險。
  • 產業變遷速度快,不確定工作在未來是否還有市場需求。

以我自己為例,在決定踏入中年轉型,開始的階段我最大的恐懼就是:「真的可行嗎?」 我擔心收入不穩定,也害怕離開自己熟悉的領域後,會失去過去累積的成就感和職業基礎(在業界的名聲、人脈等)。

但後來,我發現這些恐懼大多只是來自於對「未知」的焦慮,而未必是現實。當我開始逐步前進後,我才意識到,其實有很多方式可以降低風險,而不是一股腦地跳進未知。

進行中年轉型前的準備

當然,我的意思並不是完全無需擔心,我們可以為自己的中年轉型預做準備,小步前進,這也是我在我自己的轉型過程中發現的「啊,如果我可以早幾年開始有意識的做準備,該多好?」,以下是我建議正在讀這篇文章的您可以思考的:

(1) 心態準備:讓自己接受不確定性,擁抱轉變

轉型並不像開關切換,可以一下子從off 切到on,會是一個漸進式的過程(此刻我自己也覺得仍在過程中)

  • 轉型不會一步到位,是一個持續調整,改善的過程。
  • 過程中需要培養「學習者心態」,接受自己不再是專家,而是新手。
  • 培養韌性,理解挫折是成長的必要過程
  • 不必第一時間就有明確的想法或答案,可以給自己探索的空間

(2) 財務準備:建立安全網,降低風險

有句話說「人是英雄錢是膽」,做好財務的準備絕對會讓我們在過程中更有底氣,不過度焦慮。

  • 存下 6-12 個月的生活費,讓自己有足夠的資源度過轉型緩衝期。
  • 考慮雙軌轉型:先保持原本的正職,從經營副業、斜槓開始,穩定後再全職投入。
  • 與家人溝通:與家人進行坦誠溝通,確保伴侶、家人理解你的計畫,並獲得其支持。

(3) 能力準備:學習新技能,提升競爭力

重新思考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或者從自己的愛好、專長開始,發展出新的能力領域。

  • 評估自己的市場價值,了解哪些技能在未來仍然吃香。辨識現有經驗中最有價值、可以帶著走的技能有哪些
  • 聚焦於市場需求高且符合你興趣的領域,持續進修,例如參加專業課程、獲取資格證照。
  • 利用既有經驗,看看能否轉換成顧問、講師、教練等角色。

如果可以在上面三個領域分別作出準備,相信中年轉型將不再像是踏入未知的叢林般忐忑,而會是自己樂於前進的旅程。

下一步:用行動開始你的中年轉型旅程

凡事都有起頭,可以從小步驟開始,進行低風險嘗試,避免太大的波動

  • 先為自己設定嘗試階段的行動,例如寫部落格、開設小型課程、參與不同領域的專案等等。
  • 盡可能每週投入3-5小時在新領域的學習或項目上
  • 在不影響本職工作的前提下,尋找兼職或專案機會,累積新領域的實戰經驗,也測試市場對你的新方向的接受度。

中年轉型之路不必孤單前行,找到適合的支持系統:

一個人踏上轉型之路不免忐忑,但其實我們未必孤單,因為有許多也正在嘗試、實行中年轉型的人同在路上,有機會成為彼此的夥伴,我們可以:

  • 加入相關的社群或找適當的夥伴成立互助群組,與有類似經歷的人交流,共同成長。
  • 尋找導師或前輩,從他們的經驗中學習。
  • 與成功轉型者交流,借鏡他們的經驗和教訓

記住:中年轉型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次性的決定

中年轉型不僅關乎工作變換,更是人生方向的重新校準。它可能始於一份新工作,但最終體現在生活各個層面的轉變與成長。

最重要的是,開始行動。即使是微小的第一步,也能逐漸引領你找到屬於自己的新方向。人生下半場的精彩,往往源於我們有勇氣打破上半場的慣性,為自己開創新的可能。

現在,就是開始思考和行動的最佳時機。而這一切,都從一個決定開始:選擇改變,為自己開啟新的可能性。

-------------------

想開展第二人生嗎?讓「人生轉型工作坊 2.0」幫你梳理方向

你是否曾有這樣的感覺?一切還順利,卻總有種「心空空的」感受;想改變卻不知道從何下手。這並不是你獨有的疑問,而是無數中年人的共同感受:「我究竟是誰?」、「我為了什麼努力?」「難道一生就這樣了嗎?」

別讓這些疑問停留在心中影響你!小班制的《人生轉型工作坊2.0》是老查專為中年人設計,透過引導與討論、反思,幫你打開新視野,找回動力,制定切實可行的行動計劃。在一整天的工作坊中,帶你從盤點過去、檢視現在、未來描繪與制定計畫,3大階段讓你撇除心中雜音,梳理雜亂思緒,幫自己找回工作與生活的熱情!

報名連結:https://senior.104.com.tw/c/674feebb4432c5060ebcbe74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SIMON JOU-avatar-img
2025/05/31
不轉型,就直接退休吧!沒辦法,如果你不退休,就只能繼續走下去。
宇牛-avatar-img
2025/05/31
一定會怕!
我是老查-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5/31
宇牛 可以審慎,但不要過度恐懼
歐文松-avatar-img
2025/05/31
金句:中年轉型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次性的決定
avatar-img
與老查一起讀商業好書
37.8K會員
205內容數
持續分享商業好書閱讀心得與整理,以及人生下半場的轉型心得,歡迎你一起交流
2025/04/30
中年級的你,是否開始察覺─以前那種「拚命就好」的單純模式,似乎不太管用了?《柔韌管理學》是我的好朋友Yuki 黃昭瑛整理二十多年職涯,從基層一路做到跨國公司高階主管、外商企業總經理的全方位工作與管理經驗,希望帶給讀者的體悟是:真正能長久走下去的人,不是最強悍的,而是最能適應變化、以柔韌自處的人。
Thumbnail
2025/04/30
中年級的你,是否開始察覺─以前那種「拚命就好」的單純模式,似乎不太管用了?《柔韌管理學》是我的好朋友Yuki 黃昭瑛整理二十多年職涯,從基層一路做到跨國公司高階主管、外商企業總經理的全方位工作與管理經驗,希望帶給讀者的體悟是:真正能長久走下去的人,不是最強悍的,而是最能適應變化、以柔韌自處的人。
Thumbnail
2025/04/21
你我都經歷了一番努力才到達中年階段的,有些人轉換過不同的工作逐步探索,有些人則在一個領域堅持,深耕努力,都到達了人生中相對寬裕、平順的時期。這種「漸入佳境」的感受,讓我們誤以為這就接近終點了。 接下來20年,以一個「更厲害的自己」,具備主動意識的規劃,你是不是覺得比起年輕的自己,更有把握一些呢?
Thumbnail
2025/04/21
你我都經歷了一番努力才到達中年階段的,有些人轉換過不同的工作逐步探索,有些人則在一個領域堅持,深耕努力,都到達了人生中相對寬裕、平順的時期。這種「漸入佳境」的感受,讓我們誤以為這就接近終點了。 接下來20年,以一個「更厲害的自己」,具備主動意識的規劃,你是不是覺得比起年輕的自己,更有把握一些呢?
Thumbnail
2025/04/07
中年危機的產生,來自於這樣的發現——我們總覺得自己有無限的可能,覺得只要肯努力,就能突破極限,成為更好的自己。當步入中年,這種信念終於開始動搖 當我們願意放下「我能夠一直努力下去」的執念,真正接受人生的變化時,就能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新道路。中年危機並非必然,反而是一個讓我們重新調整人生方向的機會。
Thumbnail
2025/04/07
中年危機的產生,來自於這樣的發現——我們總覺得自己有無限的可能,覺得只要肯努力,就能突破極限,成為更好的自己。當步入中年,這種信念終於開始動搖 當我們願意放下「我能夠一直努力下去」的執念,真正接受人生的變化時,就能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新道路。中年危機並非必然,反而是一個讓我們重新調整人生方向的機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中年轉型危機 — 你敢按下自己人生的暫停鍵嗎 中年,是特別容易身心靈壓抑到一定程度,突然宣告不治…喔不是,是宣告抗議的微妙年紀。 你會在某一天醒來,忽然厭倦日復一日的奔忙、突然懷疑起自己究竟為誰辛苦為誰忙? 忽然討厭起自己,為何不是活成本來想要的人生? 將自己的人生按下暫停鍵,拋
Thumbnail
中年轉型危機 — 你敢按下自己人生的暫停鍵嗎 中年,是特別容易身心靈壓抑到一定程度,突然宣告不治…喔不是,是宣告抗議的微妙年紀。 你會在某一天醒來,忽然厭倦日復一日的奔忙、突然懷疑起自己究竟為誰辛苦為誰忙? 忽然討厭起自己,為何不是活成本來想要的人生? 將自己的人生按下暫停鍵,拋
Thumbnail
某日和心理諮詢師談,聽到對方說:「妳現在所經歷的是人生很重大的事件和轉折:中年失業和中年轉職。何況妳是一次面臨兩個,那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啊,原來我步入中年了啊,一直以為中年失業、中年轉職這種事情不會發生在我身上呢!而且我會做廣播做到退休呢!殊不知正遭逢著所謂的中年危機。
Thumbnail
某日和心理諮詢師談,聽到對方說:「妳現在所經歷的是人生很重大的事件和轉折:中年失業和中年轉職。何況妳是一次面臨兩個,那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啊,原來我步入中年了啊,一直以為中年失業、中年轉職這種事情不會發生在我身上呢!而且我會做廣播做到退休呢!殊不知正遭逢著所謂的中年危機。
Thumbnail
人生下半場,想追尋不同的道路,該面對許多取捨。從職業目標到個人價值觀,都需要細心思考。
Thumbnail
人生下半場,想追尋不同的道路,該面對許多取捨。從職業目標到個人價值觀,都需要細心思考。
Thumbnail
他們說,應該要有專職收入比較穩定。他們說,中年人,職涯不要太冒險,要小心。我以為我可以不在乎這些話,身體比我更誠實。
Thumbnail
他們說,應該要有專職收入比較穩定。他們說,中年人,職涯不要太冒險,要小心。我以為我可以不在乎這些話,身體比我更誠實。
Thumbnail
坦白說,三十初的年紀,有危機感,遠慮是是否該認真找個三觀接近的人,走到老?結婚生子倒是不一定需要經歷。要存多少的錢,才能有比較舒適的晚年? 近憂,工作要什麼類型的才有比較好的發展,可以繼續往上爬!?生活工作如何平衡,心情也不會受到影響...... 學生時期總總想著趕快出社會賺錢,現在還真想回到過
Thumbnail
坦白說,三十初的年紀,有危機感,遠慮是是否該認真找個三觀接近的人,走到老?結婚生子倒是不一定需要經歷。要存多少的錢,才能有比較舒適的晚年? 近憂,工作要什麼類型的才有比較好的發展,可以繼續往上爬!?生活工作如何平衡,心情也不會受到影響...... 學生時期總總想著趕快出社會賺錢,現在還真想回到過
Thumbnail
怎麼說呢?人生經歷了3階段工作來說,潛伏期,事業心必須在檯面下,因為能力不足。 成長期,開始被重視了,當時經過許多不看好,看不起之類的,以為是好的,實際上暗潮洶湧,總之目前應該有點挺過了。 下一個階段,去我去我想去的地方,學我想學的事情,人生不要遺憾,剩下2/3不能浪費啊! 對自己喊話,相信看
Thumbnail
怎麼說呢?人生經歷了3階段工作來說,潛伏期,事業心必須在檯面下,因為能力不足。 成長期,開始被重視了,當時經過許多不看好,看不起之類的,以為是好的,實際上暗潮洶湧,總之目前應該有點挺過了。 下一個階段,去我去我想去的地方,學我想學的事情,人生不要遺憾,剩下2/3不能浪費啊! 對自己喊話,相信看
Thumbnail
過了中年,轉職這件事,近似警示寓言,關注的焦點,從年輕時的如何冒險,轉變成最大程度的規避風險。 這期商周專欄講述的惠敏,是我極為親近的朋友,她碰上的兩難抉擇,我曾原封不動地經歷過,而結局甚為悽慘。
Thumbnail
過了中年,轉職這件事,近似警示寓言,關注的焦點,從年輕時的如何冒險,轉變成最大程度的規避風險。 這期商周專欄講述的惠敏,是我極為親近的朋友,她碰上的兩難抉擇,我曾原封不動地經歷過,而結局甚為悽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