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聽心理師YT寫筆記的系列文章,統一放個前言:
最近很喜歡聽武志紅心理師的YT,一方面是他說的內容、分享的小故事很有趣,對我也有些幫助,另一方面,他的聲音也蠻催眠的 XDD 所以我都睡前聽,聽一聽就睡著了 (喂
💡關於武志紅心理師的YT影片,聽完我都會寫個文章當成筆記,有興趣的人可以按本文章底下「武志紅」的標籤,就可以看到其他相關文章。進入正題,這期YT提到日本戰國時代的故事,
或許大家對於日本戰國歷史不是非常了解,但或多或少都聽過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兩個勢力吧。豐臣秀吉在當時,據說擁有十萬以上的軍隊,而德川家康這邊只有三萬的兵馬。
雖然德川家康的兵力不如豐臣秀吉,但他帶兵打仗的實力非常堅強。豐臣秀吉很希望德川家康可以進入到自己的麾下,然而德川家康不願意,所以兩邊就打了起來。豐臣秀吉帶領了五六萬的大軍過來示威,想挑釁德川家康讓他出兵。此時,德川家康這邊可以調用的兵力卻不足一萬,兩邊兵力是非常懸殊的。因此,德川家康連同幕僚們緊急召開討論,當時這群幕僚們一個個在分析豐臣秀吉和他的幕僚在想什麼?他們會怎麼做?
也就是,
他們談論的重點在於「對方在想什麼?」
當時德川家康很生氣,他說,你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嗎?
當你不斷地分析對方在想什麼的時候
你將會失去你的立場。
後來,德川家康帶著8000人出去對抗豐臣秀吉的五六萬人,兩邊就這樣僵持著,不論對方怎麼挑釁,德川家康都不動如山,繼續帶著他的這個8000人的軍隊守著自己的地盤,最後,豐臣秀吉坐不住了,他手下一個將軍帶著15,000人去攻擊德川家康的大本營。結果這位將軍沒有成功,並且戰死了。後來,豐臣秀吉又率領了三萬人來參戰,場面非常的混亂,而根據文獻記載,在這樣混亂的局面中,原本德川家康曾有機會能打敗豐臣秀吉,或甚至是殺死他本人,然而,德川家康竟然退兵了。
他的屬下們很不能理解,甚至有人罵他縮頭烏龜,竟然臨陣脫逃。而德川家康仍然堅守自己的立場,告訴他們:
我們需要知道我們在做什麼,我的立場是我既不想做豐臣秀吉的屬下,也不想與你為敵。
可以想像一下,如果試圖殺死豐臣秀吉,不論有沒有成功,這都是讓兩人成了生死仇敵。後面的戰爭餘波將會綿延不絕,而且豐臣秀吉在整體實力上還是佔據優勢,因此德川家康認為,試圖擊殺對方並非聰明之舉。
德川家康表明:我相信豐臣秀吉是一個聰明人,我相信他能夠理解我退兵的意思。
後來,豐臣秀吉的確退兵了,甚至把自己的妹妹嫁給了德川家康,之後又把他的媽媽送到德川家康這邊來照看自己的妹妹。這個局面,反映出實力強大的一方在主動示好。整體而言,德川家康似乎是豐臣秀吉勢力的一部分,但又不是他的屬下,兩方勢力透過相對和平、平等的方式,達成一種和解。
或許我們不一定喜歡歷史上德川家康這個人物,但我們也不得不讚嘆,德川家康真的是一個令人欽佩的將軍,即使是在戰亂的時代,他仍然能夠堅定自己的立場。
而這個故事,也跟我們所面臨的很多的焦慮、很多問題都有關聯。
武志紅心理師提到,很多個案來談的時候,都會問他:
老師,我的伴侶是怎麼回事?我的孩子怎麼回事?我的父母又是怎麼回事?
他們的著重點都在別人的身上,其實,這是人之常情。當外在環境混亂、而我們心裡焦慮的時候,一般人都會急著去分析環境,試圖掌控外在的情況。然而,德川家康的故事告訴我們,把焦點轉回自身,如果一直看著外面,反而會失去自己的立場。
德川家康不想與豐臣秀吉起衝突,他並沒有想擊敗對方,並沒有想統一日本,同時,他也不甘願對豐臣秀吉俯首稱臣,所以他守在原地,不冒然出兵,最終兩方得以用平等的方式合作。
所以,一切的重點都在於,
你,究竟想要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