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工作的時候,遇到了一個三歲多的小朋友,他是因為注意力不集中來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外加一些過動的特質,讓他容易在團體活動的時候,常常沒有聽到老師在講什麼,需要額外再提醒他。
第一次見到他,會進行一些基本的互動,拿一些圖片給他看,並且請他指認這些是什麼東西。而我萬萬沒想到,一個三歲多的孩子,明明母語是中文,卻看著火車對我回答train,看著房子說house,顏色的部分也是blue, yellow樣樣來。我覺得非常的驚訝,家長說現在幼兒園是雙語的,所以他有學過。我真的很傻眼😂😂,印象中我三歲的時候,應該是還不會這些單字的。還好我不生在這個世代,需要如此的焦慮和內捲。
再講另外一個故事,有一個小朋友也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已經上了幾次課程。某一次,他媽媽看起來很焦慮,原來是最近老師反應他特別的躁動,情緒也很不穩定,有時候甚至還會打自己巴掌。
其實,注意力不足、過動或自閉等特質的孩子,尤其需要社會情緒學習 (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包含自我覺察、自我管理、社會人際互動等,白話一點來說,就是學習覺察自己的情緒、管理情緒,並且與他人建立良好關係的能力。
很多孩子面臨成長過程中的挫折,以及現在如此焦慮的社會,其實內在都會有很多情緒,如果不懂的抒發,就可能自傷或傷人,這兩個都是我們不願意見到的,所以,身為旁邊的協助者,我們可以試著做以下三點:
- 幫助孩子辨識自己的情緒:大人可以透過語言「標記」出孩子的情緒,並且跟孩子做確認,比如:「你很難過嗎?」「是因為剛剛XX不跟你一起玩,所以很難過嗎?」
- 和孩子一起找出不傷人、也不傷害自己的抒發管道 (在學校:跑操場、跳繩,在家裡或其他安全的地方:哭泣、畫畫)
- 觀察孩子的語言發展,讓他們適時的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讓別人知道:比如說,有孩子一直碰他,他不喜歡的話,可以怎麼用比較沒有攻擊性的語言表達
今年,SEL正式進入課綱,除了兒童、青少年之外,其實SEL也是全民的必修課,不論到了幾歲,對於情緒的認識和管理都非常重要,是持續一生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