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聽心理師YT寫筆記的系列文章,統一放個前言:
最近很喜歡聽武志紅心理師的YT,一方面是他說的內容、分享的小故事很有趣,對我也有些幫助,另一方面,他的聲音也蠻催眠的 XDD 所以我都睡前聽,聽一聽就睡著了 (喂
💡關於武志紅心理師的YT影片,聽完我都會寫個文章當成筆記,有興趣的人可以按本文章底下「武志紅」的標籤,就可以看到其他相關文章。這期影片當中,武志紅心理師提到了一個很有趣的說法,他說:
你可以從一個人所住的房子、或是他裝潢房子的方式,去看見這個人的內心。
他舉了一個例子,有一次他和另外兩個朋友一起去看房子,這個房子坐落在河邊,從26樓看出去視野非常的開闊。心理師說,他當時看到這俯瞰的視野,廣州的珠江一覽無遺,就像一條巨龍一樣,非常有氣勢,他非常滿意這套房子,而另外一個朋友則是表達,自己沒有特別喜歡,而最後一位朋友,當時也覺得這房子還不錯。
然而,當他們進入其中一戶時,走進房間理,這位朋友發現這個房子並不是方方正正的,而是有一些比較不規則的邊角,他覺得這房子的能量不好,所以他最終併沒有選擇這個房子。他們三位對這個對房子的不同的感知,最終也讓他們選擇了不一樣的房子。
有的人喜歡南北通透、採光很好的房子,覺得這樣對流、通風好。有人介意房子天花板的高低、客廳和房間的配置、屋內的動線等等。其實,這些偏好都能反映出人的內心。
還有另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例子。
有一位40多歲的女性個案,跟武心理師說,她始終買不到心目中理想的房子,但是,她前前後後已經買了八套房了 (我驚呆)。後來,武心理師就細問背後的原因,發現這八套房子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進入主臥室之前,都會先有一個非常長的走廊,他說,這是她的堅持,因為她必須要有足夠的反應時間。
什麼意思呢?
原來從小,她的母親就不允許她關房門,這樣的習慣、或者說內在制約,一直持續到現在,即便她現在已經財務獨立,也有自己的房子了,依然保留著這個「我不能夠關我的房門」的意念。
能夠關起房門,代表著身體上的界線、身體上的安全感。同時,也隱喻了我們內心的邊界。而沒辦法關起房門,卻又需要安全感、邊界感,只好讓主臥室離大門、離客廳遠一些,才有足夠的反應時間。
最後,可以反思一下,自己所居住的房子是怎麼樣的?
甚至可以延伸,去思考自己選擇的工作、選擇的伴侶是什麼樣的?
這些洞察,都能幫助我們更加認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