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能認識和接納高敏人的存在,真是太好了…… 。
社會上原本就有各式各樣的人,當我們不斷在教導孩子,「你是獨一無二的」「你的特質就是最珍貴的」「你一定有和其他人不同的長處和優點」,我們是否也對待身邊的大人們,接受並尊重每個人能以自我的樣貌生活著,不需符合大眾對「活潑外向」「開朗」「好相處」才是受歡迎的這種傳統觀念?
在「高敏感」「I人與E人」這類議題的書籍和觀點廣為流傳後,其實愈來愈人理解,很多時候「不合群」只是因為感受、需求不同。不少明星、公眾人物,也都坦承自己的高敏特質或是自稱I人 (也有更多不同的分類特質),讓共事的夥伴、朋友,反而更了解自己的個性和需求。拒絕聚會,只是單純因為刺激過多;羞於表達,只是因為腦中深入思考正模擬著各種可能方案。
這是其中一本關於高敏人在職場生存之道的書(職場常常就像修羅場不是嗎?),還有許多本值得推荐的書,整理在文末供大家參考。
高敏人的特質
「跟人在一起就好容易累」,高敏人喜歡與自己信任的對象促膝長談,珍惜家人,也喜歡與人親近,一方面想與人共享安穩祥和的時光,也想要有更深入的交流。可惜無論對象是誰,共處一室的時間一長便容易疲憊,忍不住想遠離眾人,一個人靜一靜。高敏人需要時間獨處,靜下來緩緩讓心沉澱休息。
遲遲無法付諸行動,因為心裡最清楚最佳方案。「想太多什麼都動不了」「太想一次到位,結果什麼都做不了」。
高敏人普遍都極富道德良知,很容易被周遭人的需求,或社會應該這樣那樣的世俗制約。
自我照顧方法
確保自己充分獨處充電的時間,才有餘裕接受新的刺激,內心才會渴望再次與他人連結、暢談。
減少感官刺激。
對於想做的事猶豫不決時,只要告訴自己「總之先…吧」就能讓工作與生活加速前進,也可降低大腦轉個不停帶來的思考疲勞,工作起來輕鬆多了。
清晰聽見你內在真實的心聲。重視自己「想這樣做」的心情。不是改變自己,而是找出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
在適合自己的環境發揮實力。
要吸引有共鳴的人找到你,重點在於不迎合旁人的喜好,只分享自己覺得很棒的內容,看見你所表達的並樂於聯繫的人,就是被你的想法及感性所吸引的人。
高敏人出手幫忙的時間總是太早了,無論對方多麼親密重要,總以這個人的事為優先,焦慮煩躁感與日俱增,日積月累的忍耐,直到有天因爲小事而全面爆發。必須不出手,不出口,只在一旁觀察,出手幫忙一定等對方明確開口後才做。
碰到任何麻煩時,該做的不是「這樣的我真的好糟糕」,而是要關心,撫慰自己「我知道你辛苦了,你真的好努力」。請在內心創造一個專屬於自己的棲身之所。
想跟鈍感人溝通順利,最好的方法是不要要求對方同理你的感受,而是直接開口,讓對方明白你希望他怎麼做。用言語表達具體的請託 「我累的時候會一個人關在房間裡,等精神好點就出來了,別擔心」。
我感受的事,對我來說就是正確的。
挑選單一項重要工作來做,比安排優先順序更重要,安排順序就是一項衍生的工作。
高敏人著手處理察覺到的工作就會導致工作量變多,使自己疲憊不堪,因此不應該半自動化回應所有察覺到的,區分什麼是該動手處理什麼事又該放著不管。明確區分察覺與回應。
開心活動後記得安排「放空」的休息時間,別把行程塞得太滿「一口氣做一堆家事後整個累癱」「集中注意力工作的當下很開心,但忙完後卻累到動也動不了」
-------------------------------------------------------
- 書名:高敏人的職場放鬆課:給在職場精疲力盡的你, 高敏感專業諮商師的42則放鬆處方箋
- 作者:武田友紀
- 出版社:三采文化
- 出版年:2020
【其他推荐好書】
- <<高敏感是種天賦>>:認識高敏感特質的經典入門書籍,並有檢測表了解自己有多像高敏人。
- <<蘭花與蒲公英>>:讓孩子的敏感天性, 成為肯定自我、發揮潛力、強化韌性的助力。有「蘭花小孩」,也有「蒲公英」小孩,都需要父母適性的教養支持。
- <<開啟高敏感孩子天賦>>:以兒童精神科醫師觀點,提供照顧高敏兒的父母,與孩子相處和陪伴的指南。
- <<高敏感父母>>:給自己也是高敏父母的照護和教養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