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男孩曾經問查理·蒙格(波克夏合夥人):「您對像我這樣的人有什麼建議,讓我能在人生中成功?」
蒙格回應說:「不要吸食海洛因、不要與火車賽跑。還有,避開所有可能感染愛滋病的情況。」
聽起來簡單明瞭,甚至有些人嗤之以鼻,「這些我都知道,不就是那些老掉牙的人生大道理嗎?」暢銷書《致富心態》及《一如既往》的作者Morgan Housel在部落格寫了38個人生糟糕建議←(原文出處參考)。
在人生裡,我們往往很難知道什麼事情會帶來實質上的快樂,卻很容易看出什麼會帶來痛苦。
這和行為財務學核心之一相似,人類的心理帳戶,面對同樣機率的獲利和損失時,會選擇避免面臨損失,因為損失給的痛有感很多。
Heibon剛開始思索為什麼他是反著寫,而不是正面敘述好的建議就好。在隔天打掃時忽然靈光一閃,在名為日常的生活,我們很自然會想要更好、進步,可是這好像是個盲點。
有人想盡辦法要賺大錢、快速致富,所以花時間作功課,看了一堆研究飆股的影片,卻往往忽略日常的花費習慣,尤其是固定支出,才是控制開銷的重要基礎。
有個朋友說:「投資是人生的加分題,可是不保證一定能加到分,如果把投資當作致富的樂透根本是本末倒置。」
每一次前進時,換個角度思考「怎麼不後退」,反而能看到平時視而不見的點。
反向思考、逆向思維往往可以找到好方法,特別是長期困擾(或執著)的問題。
下面是Morgan Housel認為的常見糟糕建議(Heibon從其中挑選10個重要的標記)如果可以從這些建議反向思考,人生會受用很多,也簡化很多。
- 讓你自己的期望成長速度超過你的收入
羨慕別人的成功,卻不了解他們生活的全貌- 為了追求地位而犧牲自我的獨立性
- 將淨資產與自我價值(對你自己和他人)畫上等號。
- 模仿那些與你目標不同的人的作法
根據追蹤人數、流量多少來選擇信任誰- 將互動量與洞察力混為一談
- 把嫉妒當作是達成目標的動力
- 習慣性將財富與智慧畫上等號
- 認為新型的多巴胺刺激是長期樂趣的好指標
把每場對話都當作必須贏的比賽- 認為25歲之後,別人還會在意你從哪所學校畢業
- 認定所有問題的解決方法就是「更多的錢」
為了極大化效率而不容許任何犯錯空間- 凡事以目的性而非關係作為導向
- 堅持原有的想法,排斥學習新事物
- 認為別人表達的內容就是他們全部的知識或信念
- 貴古賤今,以前很美好、現在時代亂糟糟,未來註定走向衰退
- 認為你的成功是因為夠努力,如果失敗就是因為運氣不好
- 用自我感覺良好的方式進行預測
- 努力是為了眼前的認同、按讚而非長期的認同
習慣性裝忙- 從不懷疑自己的生活圈,卻認為別人活在同溫層
預設只要夠努力就能有好結果你的懷舊情懷是世上唯一的美好- 將自己生活辛苦的那面和別人過得好拿來比較
- 忽視適應能力,相信每個問題都不變,自己具備的認知與優勢同樣管用
- 把未來的不確定性當作是不行動的藉口
用最嚴格的標準審視他人,用寬鬆的標準看待自己- 認為學習在你畢業後就結束了
- 把耐心當作懶惰的代名詞
將金錢視為一份成績單而非工具- 把對值得付出信任的事情誤會成服從
- 用需求來決定你對某件事情的渴望
- 對外部人事物抱持著排他性
- 忽略可能會後悔的事情
只從自己的生活經驗中學習、看世界- 選擇性和比自己道德感還低的人交朋友
蓋房子很困難,拆房子很簡單。
生活中的某些習慣需要長時間的養成,但荒廢它只需要很短的時間和簡單的動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