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把「聽書」當背景音?是有效的分流,還是無效的分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9 分鐘


raw-image


在通勤時擁擠搖晃的捷運車廂裡,在午後獨自揮汗的跑步機上,或是在廚房水槽前處理著待洗衣物與碗盤的瑣碎時間中,我們熟練地戴上耳機點開一本暢銷有聲書或一集深度訪談的 Podcast,然後心安理得地告訴自己,這是在善用每一分每一秒,是在進行高效的「碎片化學習」。


時間一天天過去,我們的播放軟體裡已完成的書目數量確實令人感到一絲成就感。但當夜深人靜,我們真正誠實地檢視自己時卻不免感到一陣心虛:那些耗費了數十甚至數百小時聽完的知識,究竟在我們的生命中留下了多少痕跡?除了幾個模糊不清的概念和幾個零星散落的句子,絕大多數的內容似乎都只是左耳進右耳出,像一陣穿堂風,了無蹤影。


於是我們開始困惑,開始自我懷疑:我過去一直以來引以為傲的「學習」習慣,會不會終究只是在用一種比較高級、比較有知識感的方式打發時間?我把聽書當成日常活動的背景音,究竟是一種讓大腦多工運轉、效益加倍的「有效分流」,還是一種精心包裝、自我安慰式的「無效分心」?


如果這個場景心有戚戚,那麼這場思辨之旅,我想正是為你我這樣的人準備的。


過去的我也曾長久地陷在同樣的困境裡,一方面享受著知識不斷灌入的滿足感,另一方面卻又對其虛無的留存率感到焦慮。透過對學習科學的探索以及大量的個人實踐與反思,我慢慢意識到,問題的癥結點從來就不在「聽」這個行為本身,關鍵在於我們是否在自己的心智中,建立起一套「主動的聆聽系統」。


第一部曲:轉變心態 — 為何多數人的「聆聽學習」注定失敗?


多數人聆聽學習的失敗,我想是源於一個根本性的誤解:我們下意識地將其視為一種被動的資訊接收過程,就好比把自己的耳朵當成一個空蕩蕩的容器,單純地等著被知識的活水裝滿。


但我們的大腦運作機制,遠比一個被動的容器來得複雜且挑剔。從認知科學的角度來看,大腦在接觸任何新資訊時,它的首要任務並不是全盤接收,而是積極地去尋找資訊之間的模式、關聯與邏輯。當它能成功地將這些新進的碎片與我們既有的知識網絡進行連結,建構出一張有意義的地圖時,深度的理解與長期的記憶才會發生。


反之,如果資訊是以一種混亂、超載、缺乏脈絡的方式湧入,大腦在幾次嘗試連結失敗後,便會啟動保護機制,直接放棄處理,將這些無法歸檔的資訊視為無意義的噪音,最終的結果自然就是快速地遺忘。這也說明了為什麼聽完就忘對多數人來說幾乎是常態,而非例外。


真正有效的學習,無論其形式為何,都更像一場計畫周詳的完整運動。一場有益的運動,絕對不只有中間揮汗的主訓練而已,它必然包含了事前讓身體進入狀態的「暖身」,以及事後幫助身體恢復與鞏固訓練成果的「緩和」。少了這兩者,主訓練的效果將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帶來傷害。


聆聽學習也是完全一樣的道理。它需要一個不可或缺的完整迴圈,一個由三個核心階段所構成的系統:「事前準備、事中處理、事後鞏固」


第二部曲:學習的「暖身」— 按下播放鍵前該做的三件事


在讓資訊的洪流開始灌入之前,我們得先花點時間,為我們的大腦預先打造一個「心智框架」,或者說是一個附有分類標籤的空書架。這樣一來當新的知識(書本)進來時,它們才能被迅速地、有條不紊地自動歸位,而不是雜亂無章地堆在地板上。這三個暖身技巧,花費的時間可能不到一分鐘,其所帶來的效益卻遠超想像。


  • 技巧一:設定意圖 (Intention Setting)
    • 方法:在按下播放鍵之前,先花短短十秒鐘,在心中清晰地問自己兩個問題:「我接下來要聽的這段內容是什麼?」以及「我為什麼要聽它?我想從中得到什麼?」。
    • 原理: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其實是在為我們大腦的前額葉皮質下達一個明確的指令。這是在設定一個清晰的目標,引導我們有限的注意力資源,去優先捕捉與目標相關的資訊。它就像在資訊的洪流中,預先放置了一個客製化的篩網,只會撈取我們真正需要的東西。
  • 技巧二:預測啟動 (Prediction Priming)
    • 方法:在設定意圖之後,再進一步,大膽地猜測一下:「根據主題,我猜作者接下來可能會談到 XYZ 這幾個觀點。」。
    • 原理:這個「預測」的動作,會強迫我們的大腦去主動檢索既有的知識庫存,將所有與該主題相關的神經連結從沉睡中喚醒,進入「預熱」的待命狀態。更有趣的是,這個技巧的妙處在於,根本不需要猜對。認知科學中存在一個「過度矯正效應(Hypercorrection Effect)」,意思是當我們帶著較高的自信做出錯誤的預測,然後再被正確的答案糾正時,那份驚訝感或預測失誤的信號,會讓大腦對正確的資訊留下遠比平鋪直敘地接收來得更深刻、更持久的記憶。


  • 技巧三:換位突顯 (Inverted Highlighting)
    • 方法:最後,想像一個場景:聽完這段內容後,必須立刻向一位朋友轉述,並且只能用一句話或一個核心重點來總結學到的東西。現在,提前想好打算提煉出的那個核心重點是什麼。
    • 原理:這個「以教為學」的換位思考,會啟動我們大G腦更高層次的「評鑑」認知功能。我們不再只是被動地去「理解」資訊,而是被迫去主動「判斷」不同資訊之間的相對重要性與核心層級。這種被稱為「門徒效應」的現象,能讓我們在學習的起點,就已經戴上了一副尋找重點的眼鏡,從而達到更深度的資訊處理層次。


第三部曲:學習的「主訓練」— 如何避免資訊超載,當個聰明的交通警察?


當暖身完畢,知識的車流開始湧入我們的大腦時,我們的任務,就是扮演一位聰明且有權威的交通警察,有策略地指揮車流的行進與停靠,避免我們心智這座繁忙的城市,因為瞬間過大的流量而徹底陷入交通癱瘓。在這個階段,我們所要對抗的核心挑戰,就是即時發生的「認知超載(Cognitive Overload)」。


  • 戰術一:闡述休息 (Elaboration Break)
    • 時機與方法:當聽完一個完整的概念、一個故事段落、或是一個重要的論點之後,勇敢地、毫不猶豫地按下那個暫停鍵。然後用自己的話,對著空氣、或是對著心中的自己,清晰地覆述一遍:「所以,他這裡基本上是在說……」或是「簡單來說,這整段的意思就是……」。
    • 目的:這是一個「刻意中斷資訊輸入」的主動行為。它的價值在於,給予了我們的大腦極其寶貴的時間與認知空間,去消化、整理、並連結剛剛吸收的資訊。它同時也是最好的即時自我檢測機制,如果發現自己無法用更簡單的話來覆述,那通常代表可能在某個環節上有所誤解,或是根本沒有真正聽懂,這時就可以立刻倒帶重聽,在第一時間彌補理解的漏洞。


  • 戰術二:卸載休息與「車站問題 (Station Question)」
    • 時機與方法:另一種情況是,可能還沒來得及主動休息,就已經感覺到腦子開始變得混亂、各種想法與資訊漂浮其中、彼此碰撞,一種快要滿溢出來的焦慮感油然而生。這就是認知超載的信號。一旦進入這個狀態,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立刻停止任何新的資訊輸入。如果當下的資訊量實在太大覺得連整理都力不從心,那就退一步,問自己一個能濃縮所有困惑的核心問題,像是:「關於剛剛談到的A計畫,我現在最大的疑問是它的預算來源究竟是什麼?」或是「對於他提出的B觀點,我最不理解的地方是它跟C觀點之間的矛盾該如何解釋?」。
    • 目的:這個問題不需要立刻找到答案。它的功能,更像是一個高效率的「心智書籤」,或是我喜歡稱呼的「車站問題」。它把當下所有的混亂狀態,濃縮成一個清晰的待辦事項。當幾小時、甚至幾天後,想要重新回來繼續這個學習任務時,只需要從回答這個「車站問題」開始,就能像跳上火車一樣,瞬間回到當初的思緒脈絡上,而不需要從頭開始回憶與重建,從而節省了大量的認知成本。


第四部曲:學習的「緩和」— 把聽來的知識,真正焊進長期記憶


當音訊的最後一秒鐘結束時,多數人會覺得學習已經完成了。但實際上,這僅僅代表資訊的「寫入」階段告一段落。若沒有接下來關鍵的「緩和運動」,我們辛苦寫入的資料,很快就會因為氧化而變得模糊不清。


我們所要對抗的,是所有記憶的天敵,一個由德國心理學家赫爾曼.艾賓浩斯(Hermann Ebbinghaus)所揭示的,名為「遺忘曲線」的自然定律。這個定律告訴我們,任何新學的知識,若不加以複習,其遺忘的速度會是驚人的。因此,學習後的關鍵任務,就是主動出擊,透過「計畫性回想」來對抗這條曲線。


每一次成功的回想,都不只是單純地「讀取」記憶而已。從神經科學的角度看,這個「提取」的動作本身,就是對儲存該記憶的神經通路最有效的一次強化與加固。


  • 方法一:教導
    • 這是回想練習中,強度最高、效益也最好的方式。可以計畫一個具體的時機,將這次學到的精華內容,憑著自己的記憶與理解,完整地教給一位朋友、同事、家人,甚至是對著鏡子裡的自己,進行一場十分鐘的微型演講。為了能把別人教會,會被迫在腦中進行系統性的整理、簡化、舉例與組織,這個過程本身就是最深度的內化。


  • 方法二:測驗
    • 這裡的「測驗」並非指學校裡那種充滿壓力的考試,而是泛指任何一種「檢驗自己是否真的記住了」的行為。它的形式可以很多元,好比說在洗澡時可以進行一次「大腦傾倒」,在腦中鉅細靡遺地默想所有還記得的重點。或者可以拿出一張白紙,憑空畫出這次學習內容的心智圖。更直接的方式,是在接下來的日常工作或生活中,刻意地去尋找機會,應用剛學到的新觀念或新方法來解決一個實際問題。


  • 方法三:轉化
    • 這個方法特別適用於那些深刻的、足以啟發人生或改變思維模式的知識。當從一段內容中,獲得了醍醐灌頂般的感悟時,千萬不要只是停留在感動的當下。必須立刻問自己那個最重要、也最艱難的問題:「所以現在該做什麼?。然後為自己制定一個具體的、微小的、可執行的行動計畫,並設定一個問責機制。

      羊羹我自己認為「轉化」這一步最難,但也最有價值,因為它確保了知識能夠真正地走進我們的生命,去改變我們的行為,而不只是停留在腦中,成為一種空泛的智力奇觀。


---羊羹學堂訂閱牆預備處---

羊羹學堂功德箱
本篇內容共 7314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羊羹學堂:學習與生產力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迷途的羊羹
45會員
373內容數
在資訊紛繁的時代,知識的累積往往是決定人生方向的關鍵。 作為一個熱愛學習並致力於提升自我的人, 我希望能夠透過分享自己在學習、投資與健康這三大人生基礎領域的一些見解。 給讀者帶來些許啟發,並幫助我們在前行的道路上取得更好的進展。
迷途的羊羹的其他內容
2025/06/13
我們或許都曾學錯了方向,把心力耗在無效的努力上,感覺讀了很多,卻什麼也沒留下。這份思考整理,是羊羹從一次次痛苦經驗中提煉出的學習底層邏輯。期待能與走在同樣道路上的夥伴們,一同探索如何從被動的資訊過客,成為主動的知識建構者,蓋出那座屬於自己的知識大廈。
Thumbnail
2025/06/13
我們或許都曾學錯了方向,把心力耗在無效的努力上,感覺讀了很多,卻什麼也沒留下。這份思考整理,是羊羹從一次次痛苦經驗中提煉出的學習底層邏輯。期待能與走在同樣道路上的夥伴們,一同探索如何從被動的資訊過客,成為主動的知識建構者,蓋出那座屬於自己的知識大廈。
Thumbnail
2025/06/10
學得越多卻忘得越快的窘境,羊羹我曾深陷其中。後來才發現問題不在記憶力或意志力,而在於學習的「方法論」本身。我們真正需要的不是更多資訊,而是一套更高明的「個人學習作業系統」。這裡整理出的是一套從根本上重塑學習方式的思考藍圖,讓我們能一同從被動的知識接收者轉變為主動的價值創造者,擺脫那種無止盡的焦慮。
Thumbnail
2025/06/10
學得越多卻忘得越快的窘境,羊羹我曾深陷其中。後來才發現問題不在記憶力或意志力,而在於學習的「方法論」本身。我們真正需要的不是更多資訊,而是一套更高明的「個人學習作業系統」。這裡整理出的是一套從根本上重塑學習方式的思考藍圖,讓我們能一同從被動的知識接收者轉變為主動的價值創造者,擺脫那種無止盡的焦慮。
Thumbnail
2025/06/06
明明花了不少時間埋首努力,卻總像在原地打轉,進步緩慢得讓人心慌?羊羹我過去也曾深陷這種「距離型努力」的迷思,以為投入時間就等於有效產出。但後來發現,真正能帶來實質成長的,其實是另一套「位移思考」。讓我們跳脫傳統的努力框架,找到更聰明、更有效率的方法,讓每一次的付出,都能確實地引領我們朝目標前進。
Thumbnail
2025/06/06
明明花了不少時間埋首努力,卻總像在原地打轉,進步緩慢得讓人心慌?羊羹我過去也曾深陷這種「距離型努力」的迷思,以為投入時間就等於有效產出。但後來發現,真正能帶來實質成長的,其實是另一套「位移思考」。讓我們跳脫傳統的努力框架,找到更聰明、更有效率的方法,讓每一次的付出,都能確實地引領我們朝目標前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這本書介紹瞭如何學習的重要關鍵,包括充分的睡眠、適時的運動、專注和反思等方法。透過這些方式,能夠幫助腦神經的連結、深化和鞏固,讓學習更有效。此外,書中也分享了一些學習的方法,如番茄鐘學習法、手寫筆記和善用比喻等。這些內容雖然針對青少年,但也對成年人有幫助。
Thumbnail
這本書介紹瞭如何學習的重要關鍵,包括充分的睡眠、適時的運動、專注和反思等方法。透過這些方式,能夠幫助腦神經的連結、深化和鞏固,讓學習更有效。此外,書中也分享了一些學習的方法,如番茄鐘學習法、手寫筆記和善用比喻等。這些內容雖然針對青少年,但也對成年人有幫助。
Thumbnail
有些複習方式很沒效率,有些複習方式能協助孩子把知識真正轉化成自己的, 這兩者之間的差異究竟何在?
Thumbnail
有些複習方式很沒效率,有些複習方式能協助孩子把知識真正轉化成自己的, 這兩者之間的差異究竟何在?
Thumbnail
閱讀對人們的好處包括還原概念本來面目、獲取豐富的選擇、增長知識、自我突破、創造無限時間。另外,也整理出作者從24種不同的角度,介紹各類好書及對自身的好處,並提供了相應的閱讀節錄與整理。
Thumbnail
閱讀對人們的好處包括還原概念本來面目、獲取豐富的選擇、增長知識、自我突破、創造無限時間。另外,也整理出作者從24種不同的角度,介紹各類好書及對自身的好處,並提供了相應的閱讀節錄與整理。
Thumbnail
今天邊運動邊聽這集 podcast,做一下重點整理,紀錄喜歡的句子跟觀念。 學習四步驟:學 ➡️ 說 ➡寫 ➡️ 畫
Thumbnail
今天邊運動邊聽這集 podcast,做一下重點整理,紀錄喜歡的句子跟觀念。 學習四步驟:學 ➡️ 說 ➡寫 ➡️ 畫
Thumbnail
閱讀是一種享受,但有時候讀書無法專心或閱讀速度變慢,這時候可以嘗試對話式閱讀。透過與書中內容對話,讓閱讀更加有趣且豐富,並且可以讓自己更集中注意力。
Thumbnail
閱讀是一種享受,但有時候讀書無法專心或閱讀速度變慢,這時候可以嘗試對話式閱讀。透過與書中內容對話,讓閱讀更加有趣且豐富,並且可以讓自己更集中注意力。
Thumbnail
兩個概念,讓短影音成為你的學習競爭力 很多人對於短影音應該是只有一些負面的概念,像是時間很快都會消磨掉了、其實不知道自己剛剛看了什麼、一個晚上一下就沒了,甚至是生活中更多了疲憊感,因為原來可以讓大腦休息的時間,被短影音取代了,的確短影音的確是有很多認知學上的設計是可以上人上癮的,但是事實上你要是懂
Thumbnail
兩個概念,讓短影音成為你的學習競爭力 很多人對於短影音應該是只有一些負面的概念,像是時間很快都會消磨掉了、其實不知道自己剛剛看了什麼、一個晚上一下就沒了,甚至是生活中更多了疲憊感,因為原來可以讓大腦休息的時間,被短影音取代了,的確短影音的確是有很多認知學上的設計是可以上人上癮的,但是事實上你要是懂
Thumbnail
本文將提供選書、閱讀心情的整理和如何克服閱讀倦怠的方法。 閱讀是一個重要但常被忽略的日常活動。它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打開我們的視野,還可以放鬆我們的心情。
Thumbnail
本文將提供選書、閱讀心情的整理和如何克服閱讀倦怠的方法。 閱讀是一個重要但常被忽略的日常活動。它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打開我們的視野,還可以放鬆我們的心情。
Thumbnail
聽書,分心也能學習法! 上班和通勤時間也能學習成長! 四大類聽書平台,尤其是第三個適合追求雙重卓越的您! 快來善用耳朵,讓您利用零碎時間,日復一日學習而突飛猛進,成為贏家! 聽書,分心學習法 一天只有24小時,忙碌上班族往往抱怨時間不足難以"分心"學習,有孩子的家長更是。但是您知道工作時段
Thumbnail
聽書,分心也能學習法! 上班和通勤時間也能學習成長! 四大類聽書平台,尤其是第三個適合追求雙重卓越的您! 快來善用耳朵,讓您利用零碎時間,日復一日學習而突飛猛進,成為贏家! 聽書,分心學習法 一天只有24小時,忙碌上班族往往抱怨時間不足難以"分心"學習,有孩子的家長更是。但是您知道工作時段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