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像在重複昨天的疲倦。」
「我知道我應該感恩有份工作,但我真的撐不下去了。」
這些話,你是不是也曾對自己說過?
我聽過太多人在一場場諮詢與企業培訓中,低聲說出這樣的心情。他們不是不努力,也不是不優秀,而是:努力久了,卻不確定還有沒有意義。
這種累,叫做——失去對齊感的倦怠。什麼是「對齊感」?
對齊感,不是單純追求效率或績效,而是:
「你做的事」與「你在乎的事」之間,是不是還有連結。
當你做的每一個行動,都越來越偏離你的價值、興趣、初衷,那些努力就會開始消耗你,而不是滋養你。
✔️ 有對齊感的日子:
「今天雖然累,但我覺得我活在對的地方。」
❌ 沒有對齊感的日子:
「我每天都在忙,但我好像慢慢變成了不是我自己的人。」
倦怠,不只是累,而是內在失聯
心理學家Christina Maslach對「工作倦怠」的描述包含三個特徵:
- 情緒耗竭:連早上起床都覺得是一種壓力
- 去人格化:面對工作像機器,對人麻木
- 成就感低落:懷疑自己是否還有價值
這些狀態,很多時候,不是你做錯了什麼,而是你已經「離自己太遠」。
找回對齊感的3個小練習
- 每日一句「我為什麼而做?」
每天工作前,花1分鐘問自己:
今天的任務,跟我在乎的事有什麼關係?
哪怕是一點點連結,都能為內在重新接線。
- 記錄3件「讓你有活著感」的小事
是同事的一句關心?是你幫上別人忙的時刻?還是午休時曬到太陽?
這些微小時刻,是你價值觀的線索,請把它們記下來。
- 別急著離職,先嘗試「角色微調」
有時候,不是離職才能救自己,而是改變與工作的關係方式。
- 請主管安排更符合你強項的任務?
- 主動發起一個讓你有熱情的小專案?
這些微調,就是你找回掌控感的開始。
心得句給你
「職涯不是向前衝就好,重要的是:你往的方向,是不是還跟你自己同一條線?」
每個人都會累,真正的修復,不只是休假,而是重新對齊:我努力的方向,還是我願意走的嗎?
找回對齊感,不會一蹴可幾,但它是所有療癒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