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去年此時,人在紐西蘭過冬寫31歲的生日文《三十進一的金錢焦慮》,焦慮回台後的一切;如今已經回到台灣快一年,人生目光從新專注台灣社會的主線任務上。
時光飛逝,轉眼間又長了一歲,不免俗地簡單分享自己的願望,記錄自己的人生軌跡。
持續筆耕
躺在草稿區的篇數逐年增加,〈紐西蘭系列〉文章已清理得差不多,零星的內容偶爾再補;目前會針對〈職涯職場〉相關的文章著手,以及分享自己對房市統計數據的分析與看法。投資投機大賺小賠
去年著重布局的一檔股票,搶在今年4月股災前出清,但也從原先的大賺變成小賺,其餘積弱不振的股票則套到現在。
原先年初希望2025年能延續2024年的氣勢,獲利能與去年持平即可。將今年成績攤開來細數,一來一往下,目前成績幾乎是損益兩平。
目前手上沒有任何已實現/未實現損益當作保護傘,帳上綠油油一片,必須謹慎再謹慎,因為再賠下去,虧的將是去年獲利了結的金額。
獲利之前,先談風險。
居高思危、高處不勝寒的風險意識為第一要位。
就業/副業/創業
去年從紐西蘭就開始的金錢焦慮,如今不僅沒有緩解,反而與日俱增。尤其是去年下半年,一直吵房市過熱與抑制政策,打開銀行帳戶看看數字,仍只有頭期款,存款速度跟不上房市漲幅。
腦海一直浮出「二十一世紀資本論」的結論(個人理解後的大意):現在的經濟成長率,主要源自資本驅動,而非勞動創造。這也是為什麼經濟成長的果實,大多都落進有錢人的口袋中,因為資本報酬率的成長大於薪資報酬率,而且成長差距會逐漸拉大。
目前梳理出的一條主線如下:
- 如果未來的工作薪水不如先前,或是幾年內無法有飛躍性的跳升,以房價當定錨的話,基本上死薪水鐵定跟不上房價漲幅。
- 與其受雇於人,將希望寄託在雇主或主管身上,不如乾脆現在就自立門戶,自己當老闆。
- 倘若創業沒把握第一年就養活自己,只能先兼職副業當斜槓;或是在找工作的同時,從人脈中先找尋第一批客戶,一併確認事業發展的可行性。
- 要是開創事業的想法過於天馬行空,實施起來窒礙難行,只得認命繼續當社畜,累積實力的同時,觀察還有什麼微型創業的機會。
- 實力要培養,資本要成長,不論創業與否,都要持續精進投資,範疇仍暫時會限縮在台股市場,賺認知範圍內的錢。
原地踏步、止步不前是得不到下一步的指示或提示,路途明朗之前,仍會帶著迷惘與疑問摸索前行,即便是繞點路,終究會抵達遠方。
把握短暫的自由時光
去年重回台灣職場後,花了許多時間在新的產業領域學習與惡補知識。
在高壓、快節奏的職場環境,即便下了班,腦袋一直處於高速運轉,時常睡覺時,仍滿腦子工作的事情揮之不去,明明超累,卻徹夜難眠甚至失眠。
結果身體出狀況,所以選擇在生日前夕提出了離職。
因此今年的壽星月,是我為數不多可以完全自己掌握的一個月,相對的因為投資失利,加上生活還是要過,金錢焦慮更甚以往。
既然時間自由,就得把握得來不易的光輝歲月,給自己找點事做:
- 閱讀
- 玩遊戲
- 追動畫
- 履歷更新
- 持續寫作
- 持續更新台灣總體環境的資料
- 準備避難知識/避難包
如果裸辭待業的時間超過一個月,除了會先找份打工養活自己,以緩解金錢焦慮外,還計畫安排學習項目,避免與社會脫節太久(不會全做,選幾項處理):
- 淨零碳排相關課程與證照
- AI工具應用
- 軟體PM
- UI/UX
- 系統架構/資料庫
- 台灣批發零售產業相關的報告研讀
之前都被時間追著跑,閒下來後,盤點這幾年欠自己的債,總算可以喘息一下,給自己放個假。
三十一歲的註解:停滯空轉的一年
總覺得這一年過的一事無成,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
起初回台後找工作2個月,本想在中南部發展,最後礙於薪資水準、產業性質與職位性質,選擇在台北展開新生活。
期望追求工作與生活平衡,最後落得工作多到沒有了生活,下班後光是處理完生活瑣事,幾乎沒什麼時間處理自己手邊的事情,連周更都成了奢侈,任憑一篇篇文章擱置在草稿區長灰塵。
最終在就職九個月後,選擇了裸辭。覺得自己浪費了許多時間,還存沒多少錢,工作以外的規劃進展緩慢,原本在紐西蘭養好的身體又亮起了紅燈。
坐在電腦前,發現自己回到去年剛回台灣的狀況,存款差不多、沒工作、對未來感到徬徨。
有長進的除了體重外,就是產了幾篇文章、體驗過台北、履歷可以多幾條在新創企業做PM的經歷,似乎有點料但卻又覺得「就這樣哦?」的漩渦情緒中。
為了獲得上述的「成就」,犧牲了健康、時間與金錢。
如今,對未來感到迷惘,對台灣主流社會難以接納自己感到焦躁。對於一年後自己的生活狀況與心態,跟一年前剛回台的時候沒什麼兩樣,
認為自己這一年「沒什麼長進」、「沒怎麼前進」的聲音在心頭纏繞。
因此,即便沒了工作,難睡與失眠的狀況仍困擾著我。
自省的座右銘:關於築夢與堅持
為了不讓自己一直處在負面情緒,只得一再召喚26歲的自己,給陷入低潮的自己一點鼓勵:
成長是一種經歷,成熟是一種閱歷,成大器需要的是努力。
以前常聽到「逐」夢踏實,所以大家都會認為夢想是追出來的,所以俗語「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想要實現夢想,就必須要起個頭前進,也才有「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萬事起頭難」的說法。
隨著思緒沉澱,我不經思考:夢想除了用追逐的方式以外,是不是也可以蓋出來呢?
萬丈高樓平地起,「築」夢踏實,從打地基開始,搭載著名為專業與閱歷的一磚一瓦,夢想才不會只是座「空中閣樓」。
打地基,不求快,但求穩,就不怕之後蓋到一半樓就塌了。未來仍會面臨許多挑戰,希望過程中遭受許多不如意、甚至是懷疑人生的時候,會想起前年對自己所說的話:
成功的路上並不擁擠,因為堅持的人不多,你只需要專注地走在自己相信的這條道路上。
最後,用26歲準備離澳的自己的這句話,送給32歲以及遙遠未來的自己:
成功不難,貴在堅持 !
文末,再次提醒未來的自己:
莫忘雙PM的初衷-現在所面臨的歷練,都是為了將來創業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