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工業研究發展心
應徵職位:新興產業研究員
工作內容
協助進行產業研究、技術評估、市場調查與策略建議,提供政府單位在新興產業技術投入的參考方向。公司基本資料
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面試前,對欲前往面試的公司有基礎了解為基本禮儀。筆者的資料來源主要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官網,如果想看重點整理以及面試過程,就隨著本篇繼續看下去。
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簡稱金屬中心)設立於民國52年10月,100%受政府捐助成立之法人。協助產業升級轉型,戮力成為「以金屬科技領航及跨領域創造產業價值的國際級研究發展機構」。






策略規劃與推動組
後來透過甄試通知,得知職缺隸屬於策略規劃與推動組,更因此發現策略規劃與推動組也有專門的官網,決定再多做一些關於該組的功課。
2022年1月由原本產業研究組研究三組獨立出來,因應全球產業快速變化,許多新興科技與產業陸續崛起,策略組聚焦於新興產業之研究與推動。
核心價值定位:提供跨領域之知識,擬定研發及行銷布局策略,成為中小企業(製造業)之重要夥伴。

研究領域包含非鐡金屬材料(銅、鋁、鈦、鎳鈦、不鏽鋼)、離岸風電與海事工程、國防及太空、循環經濟及綠能等。
除了協助政府擬定相關政策方針之外,更致力於協助台灣中小企業的成長,並期盼能扮演並建構一產官學研價值共創平台,以利跨組織、跨領域間的互動。
從產業議題來看,目前共聚焦於六大新興產業議題: (1)智慧科技 (2)淨零減碳 (3)綠能科技 (4)海洋產業 (5)太空產業 (6)國防產業,提供辨趨勢、觀現況、訂策略、鏈產業的完整服務。
- 協助政府觀測國內外情勢,並擬訂相關布局與推動策略
- 協助政府形塑新興產業生態系
- 提供產業及企業經營所需之相關策略規劃服務
- 提供企業數位精準行銷及布局策略服務
願景:扮演中小企業最重要的軍師,並成為台灣中小企業(製造業)最具權威性的策略諮訽單位。

礙於金屬中心有著60餘年的底蘊,光是官網的資訊量就多到難以消化,筆者無法一一列舉所整理的資訊。本文只能盡可能地去蕪存菁,濃縮再濃縮、淬鍊在淬鍊,擷取小部分的重點分享給各讀者。
未來有機會,再獨立展開一篇文章,專門寫筆者所整理的金屬中心資料,包含策略規劃與推動組(開缺單位)以及傳統產業創新加值中心(上班地點)的重點摘要。
面試過程
整個徵選流程,官網就有詳細的徵選流程圖:

面試前的準備工作還滿多的,從收到面試邀約一直到面試當天,只有短短一周的準備時間,幾乎整周都在著手處理金屬中心要求的東西,平日下班與整個周末都在埋頭準備資料、測試與面試簡報。
實際面試當天,面試時間從早上9點到中午將近12點,共分成四個階段:
- 先是1小時的團體筆試(9點-10點)。
- 個別面試,等待前面的人結束(10點-10點45分)。
- 由3位面試官展開將50分鐘的面試(10點45分~11點30分左右)。
- 最後由單位主管視訊面試(11點30分~11點45分左右)。
筆試
報到後,先由HR收資料,說明考題後直接開始一小時的筆試:專業知識能力測驗與英語測驗。
筆試內容由用人單位決定,HR事前沒有透漏考題內容,也沒有提供命題方向。筆試當下才知道題目,相對的,考生可以自由上網查詢資料作答。
專業知識能力測驗的部分是主題三選一作答,我選的題目是:請提供「美國對台課徵對等關稅造成影響」的研究架構。(其他兩題忘了)
英文測試則是提供一篇英文短文,請用英文摘要重點並提出個人閱讀心得。
三位面試官口試
由於本次甄試活動是採團體筆試與個別面試,因此面試要等前面的人結束,才輪到自己。自己排在第二位,運氣算是很好,不用等太久就換自己上場。
開頭先是口述10分鐘的面試簡報,內容除了自我介紹外,還必須說明曾經執行過的計畫與從中扮演的角色。(事前先在期限內繳交簡報檔給HR)
介紹完後,三位面試官針對簡報內容、履歷與專技資料提問。
問題1:為什麼離開前一份工作?
問題2:為什麼想換工作?
問題3:目前的工作狀況?
問題4:未來職涯規劃?
問題5:近一年自己最喜歡的文章是哪一篇?為什麼?
問題6:兩份PM工作差異?
問題7:是否可以理解策略規劃在產業層級與個體企業差異?
問題8:應徵產業研究員的職缺與目前PM職位落差甚大
問題9:目前在做哪些產業分析?
問題10:是否有意識到自己速度很快?
問題11:如果手邊工作進度超前,接下來會如何安排?
問題12:有什麼想問的?
每次面試會詢問的基本題型都差異不大,剩下的就是從互動過程中拆解資訊與追問。
單位主管視訊面試
因為單位主管臨時出席其他會議,因此未參與到面試的前半段,中途以視訊連線的方式面試。
問題1:簡單自我介紹3分鐘。
問題2:為什麼想換工作?
問題3:為什麼有投其他單位的缺?
問題4:除了剛剛提到的職缺外,這段期間是否還有投遞其他職缺?
問題5:過往是否也有投過金屬中心的職缺?
問題6:有什麼想問的?
互動過程中,自己提的問題
問題1:策略規劃與推動組上級單位?
問題2:該職位主要專注研究的產業別?
問題3:約聘在正常情況下,需要多久時間轉正?
問題4:內部升遷、升等方式?
問題5:職缺有航太相關背景要求,主要是航太哪個領域?
問題6:單位鼓勵上課?課程有補助?
問題7:職位有提到出差時間未定,請問出差主要任務?
問題8:錄取後,在報到前需要先做哪些功課?
面試的前(面試邀約)、中(面試當下的零碎空檔)、後(面試結束後),都有跟HR做非正式的詢問與交流,因此許多基本題型與進階題型都先透過人資解決與打聽,在正式面試場合上就不多做詢問。像是單位風氣、該單位主管個性、工作地點、為什麼過了兩個月才找我面試、期望薪資要求、敘薪方式、加班強度、薪資福利等等。
面試結果:未錄取
不論錄取與否,將在2周之內通知。一周過後就得到「未錄取」的面試感謝函通知:
本公司徵求人才,承蒙 台端撥冗前來面談,謹致謝意。
此次面談與您交流,甚感愉快,惟本職缺著重之專精與您略有差異,因職缺有限,以致無法立即借重您的長才;我們已將您的資料輸入人才庫建檔保管,日後如有適合您的工作,將會立即與您聯絡,屆時請再惠予支持。
敬 祝 萬 事 如 意
挺有趣的,金屬中心雖屬財團法人機構,但在信件內容上也是以「公司」稱之。
在農曆新年後,發現有金屬中心的存在,但是履歷投完後石沉大海,並沒有在宣稱「本職務設定 3 個工作天回覆」得到任何通知,早已不抱希望。
誰知道會在2個多月後,意外收到金屬中心的甄試意願通知,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全力以赴拚一次。
雖然職位與PM看似落差甚大,但職務內容所提及的關鍵字與個人先前經歷高度重疊:協助進行產業研究、技術評估、市場調查與策略建議,提供政府單位在新興產業技術投入的參考方向。
- 產業研究:台灣機車產業研究。
- 技術評估:根據競廠規格與市場趨勢,提供RD技術建議。
- 市場調查:機車市場分析與消費者輪廓。
- 策略建議:現職規劃產品Roadmap,以及先前針對機車產品提供商業企劃案。
- 新興產業技術:現職著手打造邊緣AI垂直解決方案,需要研究與接觸許多前緣技術,提供公司內部討論與評估;從交通產業著手,提供RD評估未來機車技術發展方向(新興技術)。
自己對於「新興產業研究員」的職務內容很是投緣,裏頭提及的工作內容當今也是我下班生活的一部分:下班透過網路管道獲取新知,上班再將框架與骨幹補齊,達到互利循環,互惠共生。
可惜的是,本次沒有榮幸獲得伯樂的慧眼賞識,只得繼續展現千里馬的本領,等待下次發光發熱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