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總是自責內耗?CRUSHED 幫你打開出口

查而思-avatar-img
發佈於認知升級工具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週五晚上,小涵坐在電腦前,看著主管剛寄來的簡報回饋,眼淚差點掉下來。

「這份提案邏輯有點跳躍,下週前請重新調整。」

她不只難過,更氣自己怎麼又沒處理好。

腦海裡迅速浮現一句熟悉的話:「我怎麼又搞砸了?我真的不行。」

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時刻。自責的聲音,總在你最需要撐住的時候出現,把你打得更低、更碎。

raw-image

自責不是偶然,而是被「內建」的反應劇本

自責不是因為你真的做錯什麼,而是你「學會」了這樣對待自己。這些內在聲音像一套自動回放的劇本,一有壓力、一遇批評,就自動上演。

這些劇本,長期看會讓人內耗、懷疑自己、甚至停滯不前。為了幫助你辨識這些模式,我們整理出一個簡單又精準的模型——CRUSHED:七種最常見的自責類型。


CRUSHED:七種自責劇本,你中了幾項?

C – Competence(能力自責)

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夠聰明、不夠快。

「為什麼我總是跟不上?別人早就完成了。」

R – Responsibility(過度責任)

凡事都覺得是自己的錯,連別人的錯也往身上攬。

「如果我再早提醒一下,這件事就不會發生了。」

U – Unworthy(價值否定)

總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欣賞或信任。

「他們只是不好意思批評我吧,我哪有那麼好。」

S – Social Pleasing(過度取悅)

怕得罪人,總想讓每個人都滿意。

「剛剛我講話是不是太衝?會不會讓他不高興?」

H – Hesitation(拖延與無力)

知道該做什麼卻做不下去,然後責怪自己的軟弱。

「怎麼又拖延了?我真的很沒用。」

E – Emotion-denial(情緒壓抑)

覺得情緒是不該有的東西,不許自己有脆弱或煩躁。

「我這樣情緒化,怎麼會有人願意相信我?」

D – Demanding(完美強迫)

對自己永遠不滿,任何瑕疵都無法容忍。

「不能有錯,這樣不夠好,還得再修。」


自責不是成長,是消耗

你以為自責會讓你進步,但它往往只會讓你停下腳步。

責怪自己不是責任感,而是一種逃避——逃避真實行動,也逃避面對失敗的可能。

真正讓人成長的,是自我理解與承擔,而不是自我否定。


試著問自己:「我可以怎麼幫助自己?」

與其問「我哪裡做錯了?怎麼又搞砸?」

不如這樣問:「我現在需要什麼幫助?我可以怎麼陪伴自己走出來?」


這不是讓自己躺平,而是換一種方式,把力量留在自己身上

你可以練習用以下三步走出自責:

  1. 命名你的劇本:我現在是用哪種方式在怪自己?(用 CRUSHED 找出來)
  2. 看見背後的需求:我責怪自己,其實是在害怕什麼?想要什麼?
  3. 提供新回應:我能不能試試看,改說一句對自己更溫柔也更有力的話?

自我接納,不是放過自己,而是和自己站在同一邊

你可以做得更好沒錯,但那不代表你現在很糟。

你可以負責,但不需要用責備換取責任感。 你可以有標準,但也可以允許自己在過程中學習和犯錯。


當你越來越願意理解自己,就越有能力改變自己。

自我接納,不是脫責,而是承擔的前提。


結語:讓 CRUSHED 成為你翻轉的起點

CRUSHED 模型不是貼標籤的工具,而是照見自己的鏡子。

每一次自責的出現,都在提醒你:你內在有些重要的聲音,正需要被傾聽、被安放。


你不必從此不再自責;

你只需要學會,在自責來臨時,不再跟著它走,而是和自己站在一起,說一句——

「這次我有點累、有點慌,但我還在學習,我不放棄我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刻意微挑戰
97會員
395內容數
生活與工作就像一場冒險,而「刻意微挑戰」就是你的指南針。 「刻意微挑戰」=刻意練習+微習慣+自主挑戰 透過一點點的小改變、累積大成就
刻意微挑戰的其他內容
2025/06/19
開會時,有人裝忙、有人敷衍、有人急著發言,其實這些反應都是「慣性保護殼」。用 OPEN 四步驟(觀察、理解、反思、換法),我們能慢慢鬆動彼此的劇本,打開新的溝通可能。
Thumbnail
2025/06/19
開會時,有人裝忙、有人敷衍、有人急著發言,其實這些反應都是「慣性保護殼」。用 OPEN 四步驟(觀察、理解、反思、換法),我們能慢慢鬆動彼此的劇本,打開新的溝通可能。
Thumbnail
2025/06/17
沒有地圖,再努力也可能白費。本文從目標、方法、定位、距離四個角度出發,幫助你釐清方向、調整行動、辨識位置與評估差距,建立清晰的成長導航系統。適合任何一個想突破迷茫、走得更穩的人。
Thumbnail
2025/06/17
沒有地圖,再努力也可能白費。本文從目標、方法、定位、距離四個角度出發,幫助你釐清方向、調整行動、辨識位置與評估差距,建立清晰的成長導航系統。適合任何一個想突破迷茫、走得更穩的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一年多後重啟《羞辱創傷》,續自我和解的旅程。 當羞辱創傷出現時,我們會發展防衛機制,形成難以動搖的信念,並長出自己的生存策略。常見的反應有迎戰、逃避、僵化,而「討好」也是一種防衛機轉,維持關係的應對方式之一。
Thumbnail
一年多後重啟《羞辱創傷》,續自我和解的旅程。 當羞辱創傷出現時,我們會發展防衛機制,形成難以動搖的信念,並長出自己的生存策略。常見的反應有迎戰、逃避、僵化,而「討好」也是一種防衛機轉,維持關係的應對方式之一。
Thumbnail
悲傷 悲傷,思索 你的根源區說出哪些悲傷的情緒? 悲傷之自我對話 被控制和被排斥悲傷,不知自己做了什麼而被他人排斥的悲傷,現在看來只是他們個人感受而做出的行為,他人亦活在個人的思想內,感覺這好、這不好,如同我們自己相同、二元分化狀態,轉而同理它們,亦悲憫他們。 緊握不放的情緒,思索
Thumbnail
悲傷 悲傷,思索 你的根源區說出哪些悲傷的情緒? 悲傷之自我對話 被控制和被排斥悲傷,不知自己做了什麼而被他人排斥的悲傷,現在看來只是他們個人感受而做出的行為,他人亦活在個人的思想內,感覺這好、這不好,如同我們自己相同、二元分化狀態,轉而同理它們,亦悲憫他們。 緊握不放的情緒,思索
Thumbnail
如果你深陷在抱怨的負面消耗中⋯ 你可以了解:抱怨常是社會環境適應不良的反應。可能因為過度理想化他人,可能過度期待完美的自己,又或是社會環境不在掌控中,卻又缺乏調節與適應性,而產生內外衝撞後的挫折感導致。
Thumbnail
如果你深陷在抱怨的負面消耗中⋯ 你可以了解:抱怨常是社會環境適應不良的反應。可能因為過度理想化他人,可能過度期待完美的自己,又或是社會環境不在掌控中,卻又缺乏調節與適應性,而產生內外衝撞後的挫折感導致。
Thumbnail
在面對負面事件與情緒掙扎時,我們常常會感到沮喪與無助。本文探討如何跳脫自我情緒控訴,並理解復原歷程是個螺旋向上的過程,透過同理自己,我們可以啟動改變,逐漸走出情緒的困擾。
Thumbnail
在面對負面事件與情緒掙扎時,我們常常會感到沮喪與無助。本文探討如何跳脫自我情緒控訴,並理解復原歷程是個螺旋向上的過程,透過同理自己,我們可以啟動改變,逐漸走出情緒的困擾。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