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這種經驗?
訓練當天大家都到場,投影片也很精美,講師講得滔滔不絕,但兩週後你問員工:「上次課學到什麼?」結果大家面面相覷,只記得中場休息有蛋糕吃。
那堂訓練不是沒意義,而是——你在訓練設計與準備階段就錯過了關鍵細節!今天我們就要來和你聊聊,怎麼讓每一堂訓練「講得到、學得進、用得出」,讓訓練不再只是形式,而是戰力提升的起點。

Step 1:先了解學習原理,再來設計訓練活動
訓練不只是傳資料,更是要讓人「想學」「會用」。我們在設計時,必須掌握以下幾個學習上的黃金原則:
1. 目標要講清楚
員工需要知道這堂課上完,他應該會什麼、能做到什麼。這不只幫助對齊期待,也能產生內在動機。
像是:「上完這堂課,你將能夠獨立完成客訴處理流程」這樣的具體描述,比「提升顧客服務能力」更有效。
2. 不只講,要讓他做
知識聽過不等於會用。訓練設計一定要有「實作」或「演練」的環節。
讓員工在訓練現場就能操作、模擬,才有機會錯中學、學中改。
像是服務業的應對練習、製程改善的模擬操作、主管職訓的情境對話等,都是讓學習變「有感」的好方法。
3. 學會「示範給看」
有些東西光聽不夠,要看到「別人怎麼做」才會學得快。
這時候可以使用影片、角色扮演、真人示範等,讓員工有模仿的對象。
這就是「社會學習理論」的應用,用一句白話來說:看著別人做,比聽別人說有用得多。
4. 幫他累積成功經驗,才會有自信繼續學
學習會卡關,有時不是太難,是學員信心不足。
所以我們可以設計一些「小任務」,讓學員在過程中逐步完成,建立成就感。
例如:
- 把大任務分成幾段來做(task segmentation)
- 用循序漸進方式給回饋(shaping)
- 設定可達成的小目標,逐步靠近終點(proximal goals)
5. 分散式學習更有效
與其一天塞滿8小時讓人頭昏腦脹,不如拆成4次2小時。
研究顯示,分段進行訓練能幫助記憶與學習焦點更清楚,尤其在技能或流程性課程上更有幫助。
💬6. 回饋要即時,強化才有力
讓學員知道「哪裡做得好、哪裡可以再修」,比單方面講完就走更有價值。
不只講評,更可以搭配鼓勵或獎勵(實質或非實質的),像一句「做得很棒!」也可能成為學員持續學習的關鍵動力。
Step 2:訓練前,先幫員工「熱身」與「暖身」
別忘了,員工不是一坐下就 ready to learn。
你還要先幫他們「準備好」:
1. 提升自我效能感
簡單說,就是「我相信我做得到」的信念。
你可以這樣做:
- 在課前說明訓練目的與收穫,讓員工有方向
- 分享其他同仁的學習成功經驗
- 給予正向預告與鼓勵:「我相信你會有好表現」
- 課中持續給小回饋:「剛剛你那個回應很棒!」
2. 讓他知道「學這個對我有什麼好處?」
沒人想學沒用的東西。你要讓員工知道訓練和他「現在的工作」「未來的升遷」或「跨部門機會」有關。
訓練能幫他什麼?學到技能?提升效率?人脈交流?還是更多發展的舞台?請你講出來!
3. 創造友善的學習環境
- 課後要讓他有機會實踐,別學完沒地方用
- 提供必要的資源與工具(時間、空間、設備)
- 管理者要支持學習,甚至可以一起參與訓練
- 鼓勵同儕之間互相討論與回饋
🌳花果山成長基地的願景
花果山成長基地秉持著推動每間企業落實 RBA 社會責任的理念,致力於打造一個友善、具社會貢獻與負責任的企業環境,並以創新管理策略促進企業長期穩健發展。
我們相信:訓練不是講完就好,而是要讓人學得會、做得到,還能願意持續成長。
💬來聊聊吧!
- 你最近一次參加或規劃的訓練,有安排實作或示範環節嗎?
- 你曾經遇過學員完全沒準備好來上課嗎?你是怎麼處理的?
- 如果你可以設計一套訓前「員工熱身包」,你會放什麼內容進去?
📩 想提升你們的訓練設計水準嗎?需要訓練活動範例、課程設計表單或訓練前熱身表單?
📲 歡迎加入花果山官方 LINE: 🔗 https://lin.ee/isv4RJ4
讓我們一起打造「學得進、做得出、有感成長」的訓練文化!你說怎麼開始,我們就怎麼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