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床第一件事開始匆忙梳洗、吃早餐,發動機車到公司,覺得每個人也是這樣的生活方式正常不過,但真的是這樣嗎?人們說努力最終會得到成果,但拚了那麼久也沒看出什麼,這樣做真的是對的嗎?努力沒有不對但別拼命,而是需要方法。
作者呂白說他天生也不是成功人士,智商一般般沒有任何特長,做事也是3分鐘熱度、不自律、不刻苦、習慣晚睡、沉迷遊戲。19歲那年賺到人生第一100萬,覺得是上天給的運氣不斷做出成果,後來到北京4年收入翻100倍,也榮登2021福布斯中國30Under30榜、2020胡潤Under30s創業領袖、一戰到底2019單期冠軍,當當年度影響力作家。
作者從做事3分鐘熱度變成影響力作家可以了解到:智商、出身、名校不是成功的必要因素。
一個普通人也可以通過一些好的「習慣」改變自己。以下我將寫出我個人看這本書最有感也最需改進的地方,如時間、社交、表達、目標、拖延、檢討。如果你最近感到很累、很迷茫,甚至懷疑自己,可以透過這21天思考方向、達成自己所想要的人生。
這些習慣是種子,你獲得的財富是果實。
時間管理也得講求方法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於自己被所有事情牽著鼻子走,長期處於被動狀態,自己無法定心中所「想」,原本堅定的心被忙碌沖刷得無影無蹤。
「想要錢就得工作」這是社會不變的遊戲規則,而這份工作是不是自己喜歡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溫飽自己、滿足自己。想在做額外興趣卻得在公司加班,感到心有餘力不足。書內在第一天提到起床黃金1小時就能做自己喜歡的事,這裡有個最重要原則就是起床一定要斷網。
許多人起床第一件事情是拿手機打開社群媒體,一滑就半個小時。我也有幾次也是起床想說看個資料,也「順便」打開了社群媒體,導致一整天很沒有精神,由此可知一早碰科技產品對我們的大腦和情緒影響是多麼的大。
若你想執行起床1小時,但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作者分為4個部分:
- 第一個15分鐘:列好今天要完成的事
- 第二個15分鐘:明確優先順序,捨棄一部分目標
- 第三個15分鐘:思考一下自己的目標
- 第四個15分鐘:處理好自己的情緒
雖然起床一小時可以有自己的時間,但有些人通勤時間較長,很難騰出空閒時間做自己的事情。作者在第二天時間管理寫道他公司有位新人剛來沒多久,每天早會遲到兩次、交代工作也不能按時交,一問才知道他每天睡不好,早上7點就得起床,沒錢也只能住偏遠地區,來回通勤至少要3小時以上,若工作需加班到家也晚上10點,想提升自己都很困難,這樣的生活讓他感到疲倦和壓力大。作者後來幫他梳理日常和工作安排,發現關鍵不是住太遠問題,而是沒有計畫、思慮過度。
我們總認為每件事都很重要也很緊急,但一天只有24小時,扣掉家事還有吃飯睡覺,真正能做的並不多,因此將所有事情列入4象限:
重要且緊急、重要但不緊急、緊急但不重要、不重要且不緊急,多做前兩項象限、少做後兩項。也許剛開始會把所有事情全放進第一象限裡,可在思考這件事情不做會如何?會損失什麼?類似這樣的問答更容易做取捨。
時間管理關鍵在於專注一件事情上,做完在做一件。法國作家福樓拜說道:每天做那麼多事,哪一個才是你的特長?有哪樣事你特別專一和想做特別好呢?
歷史上如達爾文、狄更斯等科學家,他們每天工作也不超過四五個小時。若要取得出色成績,不能看起來只是忙碌,要真正做到高效率。
時間和注意力是你人生最寶貴的財富,一定不要把時間和精力放在不重要且不緊急的事情上。
社交不只在工作環境
多數人覺得出社會後很難再擴大社交圈,看到比自己厲害的人會崇拜也感到恐懼,認為和對方談話過於簡單會被看不起。作者對楊天真的向上社交有幾點是認同的:
人際關係應反著人性看、及時總結跟高手之間的聊天,定期回饋、經常反思。遇到高位的人會用崇拜的眼神來看,遇到同輩、更低位的人則不屑一顧,作者說道:越高位的人不高看,要平視、不卑不吭;同級的人則要多給點面子。
向上社交還有個重要原則:一定要主動出擊。作者說道,多數人參加完分享會就離開了,其實這樣只做到一半而已,另一半則是爭取與嘉賓面對面交流,若能加到聯繫方式,就是最終的成功。
社會雖有階級制,但最初原則是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只是最後每個人所選的道路不同,能力也就有所不同。因此向上社交展示自己,平行社交放低自己。
與人面對面,表達也是重要
表達是人與生俱來的能力,在生活上誠實表達內心,讓人更快了解自己的需要;職場上充分表達,提高工作效率也省去很多時間,但表達也不是把話說出來就好,需先釐清自己是否聽得懂自己在問什麼,或者有些人在問話前,就會先自己演內心戲、想很多。因此可以運用以下六大練習,提升自我表達能力:
- 鏡子練習
對著鏡子的自己加油打氣、鼓勵自己 - 大聲朗讀
讀書或新聞嘗試大聲朗讀,自己表達會逐漸清晰,當然也不能吵到其他人,可先在自己的房間或空曠處。 - 複述
試著對牆壁、鏡子講,如果不清楚,不是技巧問題而是理解不到位,根據不理解的地方來反思,之後也講給家人或朋友聽,鍛鍊總結能力。 - 形成自己的素材庫
準備本子累積金句和素材,練習說金句,相信時間的力量。 - 大量輸入學習
如Podcast、人物訪談、書籍等 - 文稿框架化
有足夠的素材,學會將內容結構化,有效做到輸入和輸出。
一個人的成功15%靠技術知識,85%靠口才藝術
《人性的弱點》卡內基
一個人能力如何,能從說話方式得知,自信的表達讓對方願意與你合作;說話若支支吾吾,合作廠商缺乏安全感就會更難與你配合。練習勇於表達,也是在社交上重要環節之一。
因為有語言,你勝於野獸,若是語無倫次,野獸就勝於你。
波斯詩人薩迪
設置目標
每個人生活一致目標:工作穩定、家人健康平安,只要穩定了,就是最大的理想,但社會階級差異越來越大、經濟壓力也變得越來越大,穩定就變成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除了上班,我們也可以制定出自己的額外目標,首先確定一個你要堅持的目標,但不超過3個,會有很大機率完成不了,之後拆解和具體化,這裡最好用數字量化,研究表示,確定目標為了實現努力工作,能啟動大腦快樂因子,短期的自我改變有效讓大腦向積極方向發展和變化。
確定完一個想努力實現的目標,就得設置每天要做的最低量,過程中可能會因一些因素而感到困難,可以放慢速度但不能停下來,一旦停下來,可能就不會再重新開始,就和馬拉松一樣,停下了就沒力氣跑下去。
而目標漫無目的地做也會很快就放棄,因此要給你的堅持一個期限,無期限做看不到頭的日子會逐漸感到疲倦,定個合適的時間三五個月就好,先養成堅持的習慣,之後在延長。最後堅持過程尋找正回饋,學會自我激勵。
一聽到目標也許要立定很大的成就和賺很多的錢,除了物質上目標,內在情緒整理也能當成是目標,像是閱讀心理書籍、運動、冥想等等。自律不是痛苦堅持執行,也要及時給予回報。
困擾的拖延症
目標設置好很期待未來的發展,但在做的過程會出現懶散、拖延情況,到最後變成什麼都不做,覺得自己好失敗,其實是人都會有懶散的一天。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茲在內布拉斯大學林肯商學院演講坦言:自己曾在哈佛大學讀書時,經常在考試最後一刻才開始複習,是位嚴重的拖延重症患者。進入商界後意識到這是一個非常不好的習慣,現今雖有所改善,但有時也是要有意識地提醒自己。作者也說自己曾也是重度拖延者,他有三個改善拖延症方法:
- 立刻做:5分鐘行動法
不習慣的事情強迫自己做到5分鐘就好,不做太複雜的任務。 - 系統做:番茄工作法
列代辦清單,根據時間管理4象限去掉不重要但緊急和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針對留下事項分割為25分鐘,用甘特圖描繪一個表格,第一行標註時間、第一列標重點事項,做完一個打勾。 - 享受做:拒絕內耗,享受正回饋
接納拖延、運用積極暗示,增加成功體驗、放大優點。
學會分清主要和次要,將大任務分成小任務,小任務完成起來也較容易,也有效改善拖延。
檢討告別過去的自己
檢討是指反思過去的錯誤,思考怎麼才能不犯錯曾犯過的錯誤,但為什麼要檢討?
- 比你想像中遺忘的快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理論說到:人們學到知識約20分鐘會忘40%以上;1小時50%以上;1天後來到70%以上。及時檢討回顧經歷、分析優缺點,強化優點、改善缺點。 - 可節省高效利用資源
經驗不是做過就有,而是萃取沉澱後。 - 少走彎路
學會時刻提醒自己方向是否正確?如果不正確就及時做調整。 - 明確目標
經常把過程當成目標永遠也實現不了。
多數人檢討狀態是:明天要檢討、要經驗沉澱,之後什麼都做不了。因此要做第一件事情是記下每週最重要的6件事,這6件包含3件做最好和3件做不好的事。寫完後對齊目標,將特別好的事情跟目標是否一致?最後深度檢討,形成方法論。
作者說道,只有不斷自我批判,才能使我們盡快成熟起來。這裡的批判並不是不停自責自己,而是檢討哪裡需要再改善,除了檢討不好,好的部分也能寫下哪個環節可以在更好。
人生道路不是一條直線,而是起伏彎曲
這本書並不是要你立刻跳脫現有的職場環境、生活環境,而是一點一滴慢慢增進與改變自我態度。就像煮菜加太多調味料會變的又鹹又甜自己也不敢吃,需要耐心與多看料理書籍就能煮出一道美味的佳餚,而改變也是如此,你不用一次加太多待辦事項,將事情只做短短幾分鐘也是有做到。不要求完美,最初目標是先養成後堅持。
書內在檢討篇有句話我很喜歡:
你的能力永遠不是靜止的,而是不斷成長。
失敗不否定你的能力,而是告訴自己:你可以做的更好。
除了方法,我認為重要的是:你相信什麼,就會出現什麼。書內篇章吸引力法則說道它的意義在於你和這世界進行合作,共同把你相信的東西給創造出來。也許你會覺得吸引力法則像是神教宗教一樣,努力打拼較實在,但它其實就是在修練自身的內功,心懷感恩每件人事物,不只感謝好的部分,不好的事情我們也能理解,之後遇到會再多加注意。
我們就像小樹苗一樣,小樹苗灌溉澆水就能長出大樹,而我們的人生也是如此,無論在情感上、職場上累積更多經驗心理就能更加穩定和成熟,就和樹苗一樣雄偉壯觀。
看完雖然並不會立刻找到答案,依然過著忙碌生活,感到疲倦、有許多不確定因素,但能為自己增加行動意識,就是踏出平凡、逆襲人生的第一步。
真正讓我們收穫成功的,永遠是正確的方法加上可持續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