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很想改變,可是總是撐不久。」
這是很多人在面對自我成長時最常說的一句話。
你曾經試過早起、運動、學習一門新技能,甚至訂了年度目標,但往往撐不到一週就放棄。你懷疑自己是不是沒有毅力,開始否定自己的能力。但其實,你不是不夠努力,而是忽略了真正該建立的基礎。
一 你以為靠意志力就能撐過去
很多人誤以為「下定決心」就能養成習慣,但意志力本身是有限資源
當你同時面對工作壓力、家庭雜事、情緒低落時,意志力很快就被耗盡
真正能撐起行動的,是環境和系統
與其靠意志力,不如設計一個容易執行的小習慣
例如不是一次跑五公里,而是先每天換上運動服出門三分鐘
讓身體先開始動起來,再慢慢擴展範圍
二 你設的目標太大,也太模糊
「我要變得更好」這句話聽起來很正向,但對大腦來說太抽象
它不知道什麼叫更好,更無法啟動執行
有效的目標,應該是具體、量化、明確的
像是「每天閱讀10分鐘」、「每週寫一篇日記」、「每月完成一堂線上課」
當你知道下一步該做什麼,你才有可能真正開始做
而這種小進步的累積,才是改變的本質
三 你缺少回饋機制,讓努力變得無感
改變的過程常常是無聲的,你可能做了很多事,卻看不到立刻的成效
久而久之,大腦會覺得這一切沒有意義,自然就會放棄
這時候,你需要設計一個「讓自己知道有進步」的機制
像是打勾表、進度記錄、習慣追蹤器,甚至是對自己說一句話:「今天我完成了」
回饋不一定要來自別人,你自己也可以成為自己的加油團
當你開始為每一點小成就喝采,你的動力就會自然增強
三分鐘熱度不是缺點,它只是提醒你,現在的方式可能不適合你
如果你一直對自己失望,請換個角度試試看
讓習慣變得簡單一點,讓目標更清楚一點,讓自己看見一點一滴的前進
那你會發現,改變,其實比你想像得還要容易
若你喜歡這篇文章,也歡迎追蹤我的平台,一起走在成長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