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成為基督徒的原因—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開始研究世界史之後,就會發現不管是歐洲史或是美洲史,都無法忽略基督教的影響,以西羅馬帝國被「蠻族」西哥德人滅亡的西元476年起算,一直到十八世紀民族國家興起為止,歐洲世界超過千年的時間,都在基督教會的帶領與庇護下,撐過戰亂、飢荒、瘟疫等種種災難,基督的愛就在神職人員與虔誠信徒的代代相傳之下,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就算政教分離的現代民族國家終結了基督教會的主導權,就算現在全世界每週上教堂的基督徒越來越少,在接近兩千年的薰陶下,基督教文化早已深入歐美國家的基因之中,像是感恩節、聖誔節、復活節等節日,以及在美國的法庭上手按《聖經》宣誓,都是難以割捨的基督教傳統。

在二戰結束後,隨著美國主導的世界經濟全球化,歐美文化也隨之席捲全球,像是搖滾樂、美式速食、流行時尚…等等,都是發源於歐美,而流行到全世界,在這樣的潮流下,基督教也自然而然的向全世界傳播。亞洲國家受到影響最深的是大韓民國,全國人口超過三成是基督徒,然而台灣基督徒的比例並不高,大約是6~7%,即使有傳統福音派長老教會百年的草根經營,或是新興靈恩派熱情洋溢的傳教大會,都很難快速擴張台灣基督教的版圖。對於普遍愛好歐美文化的台灣人來說,能夠去歐美旅遊、工作、甚至定居,絕對會被認為是人生重要成就解鎖,而到當地去參觀充滿歷史感的基督教教堂,更是不能錯過的行程。只是喜歡逛教堂的心情,與虔誠信仰基督教的信念,完全是兩回事,基督教與台灣人的距離,是相當值得探究的問題。

《無法成為基督徒的原因》的系列文章,是以我自己這個半百老翁為觀察對象,分析自己儘管因為對世界史的興趣而研究聖經與神學,卻無法成為基督徒的原因。這系列文章不是在攻擊基督教,也不是在推銷其他宗教,而比較像是整理自己在人生不同的時期,面對宗教的種種複雜心情與思考。關於自己對基督教信仰的迷惘與困惑,我認為最好的做法,就是以寫文章的方式來整理與釐清,就算有自己無法解釋的盲點,如果有熱心的讀者來留言指教,或許就能幫我指點迷津,找到更佳的思路。

基督教文化已經是歐美各國根深蒂固無法分割的一部分,像是感恩節和聖誔節的傳統,都不會因為後代子孫不信基督教、不上教堂而有所改變。但是對台灣人來說,基督教是外來的宗教,人們考慮接受這個宗教,需要的是選擇和取捨,然而這就是最困難的部分,很多台灣的基督徒,都因為信仰基督教的緣故和長輩決裂,基督教對於台灣社會的衝擊,也是我這系列文章想要探討的一大主題。

在這個談論信仰顯得很老氣的年代,相信我這系列的文章,應該會再次創下瀏覽數新低:連歐美年輕人都不上教堂了,基督教還有什麼好談的?但是討論基督教並不只是信仰的議題,更是歷史、哲學與文化的議題,希望《無法成為基督徒的原因》系列文章,除了能解答我心中的疑惑之外,如果能同時解決其他人也困惑多年的問題的話,那就太好了。

接下來第一篇將會是《無法成為基督徒的原因—教會篇》,敬請期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彼得潘-avatar-img
5 天前
我出生滿月後就受洗成為天主教徒 那段時間教堂的神父是外國人(歷屆都是美國修士)修女則是外國本土(本土多為見習)各半輔佐神父傳道彌撒各事宜 那時美國對台灣友善 在美國國內募集舊衣及認購麵粉賑濟台灣偏遠貧窮地區山區 我的老家在霧社(南投仁愛鄉)傳教的對象趨向高山原住民和鄉民 只要來望彌撒 儀式完畢就能排隊領“救濟品”:一袋麵粉上面印著“中美合作‘’的紅藍字樣(符合美國與台灣國旗顏色)一袋奶粉 幾塊“黑美人”火柴盒大小即溶咖啡塊(白糖包住咖啡粉 當成小孩的零食舔完甜味嚐到苦味就扔了 有些暴殄天物)及一件略嫌寬大的舊衣(老外體格驚人的高壯) 這樣的義舉辦了幾年也吸收了全鄉全部的原住民及平埔族群(我是平埔族巴宰海社裔) 後來因為生計與受教育考量搬進台中市又轉進豐原區 小學國中都在教區虔誠的上‘’主日學‘’ ( 假日上讀經 道理課 下午望彌撒) 進了軍校就無暇參加 服役八年成了聖誕教友(只參加子夜彌撒) 後來因為酷愛閱讀 接觸哲學論證各家學說 人生觀和價值觀做了大幅度的修正 趨向不將心靈寄託在宗教上 最終成了無神論者 前些年刻意去看一場超冷門的電影:沉默 是敘述傳教士在長崎傳教的血淚史 諸多壓迫欺凌甚至殺害…… 歸咎自己不夠虔誠 但一直惕勵自己言行仍要像個基督徒 那麼上不上教堂就無關緊要了吧?
彼得潘 我覺得行為像個基督徒是很可貴的,也就是不管外在世界如何變動,心裏一直有耶穌基督,那種神聖感也是我一直嚮往的境界。感謝您這麼詳細的分享,我雖然年過半百,也陰錯陽差的沒有成為基督徒,但是很喜歡聽關於信仰的故事,不論是走進去、或是走出來的,有失有得,有苦有樂,都是很珍貴的經驗。 我也想看《沉默》,以前看過舊電影《教會》,非常的感動
林倚-avatar-img
5 天前
林語堂有一本《從異教徒到基督徒》或譯《信仰之旅》,原文是英文 描述他的信仰歷程,如何從基督徒,到異教徒,再重新回到基督信仰裡 內容其實蠻"學術",一半的章節是研究佛、道教、孔子 也有許多對基督教的懷疑和反思 作為一個天才級別的知識份子的經歷 對想要理性思辨宗教的人,應該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推薦給John
林倚 感謝分享!
大家都在這裡分享了自己的信仰歷程,好深入的交流!我小學時跟著媽媽到教會,在20歲受洗,之後也經歷過很多次信仰上的波折,而最後讓我臣服的點,還是「我只有在這裡才能找到安寧與穩定的力量」。基督教的排他性的確很強,而我將這樣的排他性視為「宗教的行為」,而非「信仰的展現」。對我個人來說,我信仰這位獨一真神,但我也尊重他人,因為我相信神愛世人,不分是信仰什麼宗教。非常期待John Lin的分享!
陽光正好綠意灑 真的很感謝大家的留言,看起來每個人的信仰之旅都充滿了曲折與驚奇,以及或甘或苦的體驗。我覺得尊重是很重要的,就算信仰不同,只要保持一定的界線,也可以做好朋友。以前在蒙兀兒時代的印度的某些城鎮,伊斯蘭教徒會邀請印度教徒參加盛大的節慶,這在現代劍拔弩張的兩邊教徒眼中,簡直是天方夜譚(不過兩個宗教的對抗其實跟英國殖民有關)。 在這個被社群網路激烈分化的現代社會,就算是同宗教的不同教派,也很容易走上極端而互相傷害,近年來基督教的福音派和靈恩派就很明顯的處於壁壘分明的對峙狀態。心平氣和的談談自己的宗教,其實是非常難得可貴的,希望這系列的文章,能引發更多的溝通與分享
小米粒-avatar-img
2 天前
我在大學畢業沒多久就受洗成為基督徒,能成為基督徒,都是被主所揀選的,這一路走來,即使生命路程荊棘滿佈,但主從不失手,祂的應許有時間,只管相信並等待。我在艱辛孕期中讀完聖經新舊約,孩子平安健康出生,而那天剛好是復活節,真的是恩典滿溢,這是很大的生命見證。 (孩子出生後這7年,每年都會為福音網站及會所寫1~3篇的福音及生命見證,希望更多人來信復活的主)
小米粒 聖經是很奇妙的經典,連不是基督徒的我,讀起來都會有莫名的感動,我很喜歡《創世紀》和《馬太福音》
小白的窩-avatar-img
4 天前
自詡為認真搖滾樂迷三十多年的我,在音樂裡面見識也學到太多太多基督宗教文化、典故、詞語等等等。即使沒讀過聖經,也知道許多出自裡面的故事。就是確實常接觸西方流行文化的人,無論音樂、電影、書籍、藝術... 各種領域,都不可能不懂一點基督宗教的東西。就像我們華人,不知道一些華人宗教文化是不可能的事,即使自己沒真正去入教什麼的。 問題是,知道是一回事,真要去信仰又是一回事。許多人信了一神教後,就會詆毀其他宗教,這是我自己無法接受的。但即使是多神教如華人信仰,也多有排外心態,所以排外不排外,跟是否一神或多神也沒太大關聯。只是對我而言,我認為宗教——無論哪種宗教(當然是以正派的來說)——根本目的是追求心靈寄託,那如果有別的東西能帶來同樣效果就也可以,不一定是宗教。 而且,就算是宗教,自己民族裡就有傳統宗教,且本質也都正面良善,那也沒太大理由捨棄自己擁有的而非追求西方人的不可。 所以我是把各種宗教當故事看、當知識吸收,不太會被教義給影響思想。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 題外話,我認識的基督教朋友,有兩位是因為認識教徒女生而信了教、交往、結婚,兩位都有相同行為模式,就是剛信的時候都很熱切,到處跟朋友宣講,我都覺得很像是小孩拿到新玩具的那種樣子。其中一個後來離了婚,也對宗教不熱衷了。還有一些朋友,真的就是年輕時就羨慕洋人(講難聽就是蠻崇洋),後來去信了基督教我也不意外。另有一些從很年輕時就信的,或是小跟著家人信的,他們倒還不會表現得很明顯是教徒,如果你不去特別跟他們談的話。 還有一點,台灣這數十年來從天主教徒較多轉變成基督教多的趨勢,也是一個現象。我不是教徒,自然感覺兩者各有優劣,但也沒必要踩一捧一;但現在真的蠻常見到捧後踩前的。總之,保持開封心胸不好嗎?但,有時候一神教,就是無法開放心胸啊(嘆)。
小白的窩 基督教是有名的異端/異教製造者(當然伊斯蘭教也是,不過我比較不熟悉就是了),不時就會找出異端或異教來排除,最近熱門的動畫《地。-關於地球的運動-》,就是在講地球中心論轉換到太陽中心論的過程中,教會無所不在的打壓,但是在基督教近兩千年的歷史中,也只是SOP而已。要保持純正的一神教思想,這恐怕是必要之惡。 最阻礙我個人接受基督教的原因,就是那個把其他宗教視為邪教的自我中心;但是說來很神奇,其實基督教在歷史上有很多納入外教的例子(復活節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但是在台灣我遇到的基督教徒,都是一副想把其他宗教打入地獄的不可一世,所以我就與基督教無緣至今。 台灣近年來很流行的靈恩派基督教,拉走了傳統教會的信徒,天主教當然也是苦主之一。不過那種敲鑼打鼓唱歌跳舞的傳教風格,對於我這種中老年人來說實在格格不入,就自動跳過了。 聽過很多例子的基督教徒,都是一開始很狂熱,後來就不了了之,這也是人生必經的過程吧?隨著年紀的增長,也會改變生活的比重,能夠維持熱情持之以恆的投入,那固然很好;半途而廢也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換條路走走,或許會更好。
avatar-img
沈溺在經典閱讀中的 John Lin
19.0K會員
299內容數
除了自創內容之外,也讓我們用J Premium來打群架吧!
2025/06/29
相較於天殘的一條生命,她的前男友賀瓏被公司解約、甚至以後失去演藝工作的機會,其實都不算什麼;唯一讓我耿耿於懷的,就是薩泰爾這次超快速而完美的切割,似乎很不想讓公司的運作被這個事件所波及。但是根據我這幾年的觀察,薩泰爾本身就是天殘走上絕路的最大推手…
Thumbnail
2025/06/29
相較於天殘的一條生命,她的前男友賀瓏被公司解約、甚至以後失去演藝工作的機會,其實都不算什麼;唯一讓我耿耿於懷的,就是薩泰爾這次超快速而完美的切割,似乎很不想讓公司的運作被這個事件所波及。但是根據我這幾年的觀察,薩泰爾本身就是天殘走上絕路的最大推手…
Thumbnail
2025/06/14
在1982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哥倫比亞作家馬奎斯,他的作品《百年孤寂》與魔幻寫實風格,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拉丁美洲文學熱潮。瑞典皇家學院頒獎給馬奎斯的理由是: 像其他重要的拉丁美洲作家一樣,馬奎斯永遠為弱小貧窮者請命,而反抗內部的壓迫與外來的剝削。(維基百科)
Thumbnail
2025/06/14
在1982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哥倫比亞作家馬奎斯,他的作品《百年孤寂》與魔幻寫實風格,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拉丁美洲文學熱潮。瑞典皇家學院頒獎給馬奎斯的理由是: 像其他重要的拉丁美洲作家一樣,馬奎斯永遠為弱小貧窮者請命,而反抗內部的壓迫與外來的剝削。(維基百科)
Thumbnail
2025/06/01
在兩國架構下越演越烈的競爭與衝突,是大英帝國留下的惡意禮物,回歸世界史的知識來看待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沒有盡頭的衝突,或許可以走出一條新的和平之路
Thumbnail
2025/06/01
在兩國架構下越演越烈的競爭與衝突,是大英帝國留下的惡意禮物,回歸世界史的知識來看待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沒有盡頭的衝突,或許可以走出一條新的和平之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任何帝國都有許多黑暗面,拜占庭帝國也不例外。其中一個面向,就是帝國利用基督教實施的宗教壓迫。 隨著帝國在宗教上越來越趨於「一尊」,基督教的其他教派、其他的宗教等等,生存空間也就越來越小。其中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希臘、羅馬多神教的消失。 希羅多神教是很昌盛的。即使在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基督教化後,多神
Thumbnail
任何帝國都有許多黑暗面,拜占庭帝國也不例外。其中一個面向,就是帝國利用基督教實施的宗教壓迫。 隨著帝國在宗教上越來越趨於「一尊」,基督教的其他教派、其他的宗教等等,生存空間也就越來越小。其中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希臘、羅馬多神教的消失。 希羅多神教是很昌盛的。即使在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基督教化後,多神
Thumbnail
「義大利隨想曲」之信仰
Thumbnail
「義大利隨想曲」之信仰
Thumbnail
拜占庭的歷史,有好幾次急轉直下的危機。較為人所知的,比如說伊斯蘭崛起下,帝國喪失敘利亞、北非等超過一半的國土。或者在1204年,帝國居然為本該是友軍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攻陷。以及當然,1453年滅亡於鄂圖曼土耳其。 而在這些危機中,於東亞較少為人知、但在中世紀有絕大影響的,發生於1071年的一座亞美
Thumbnail
拜占庭的歷史,有好幾次急轉直下的危機。較為人所知的,比如說伊斯蘭崛起下,帝國喪失敘利亞、北非等超過一半的國土。或者在1204年,帝國居然為本該是友軍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攻陷。以及當然,1453年滅亡於鄂圖曼土耳其。 而在這些危機中,於東亞較少為人知、但在中世紀有絕大影響的,發生於1071年的一座亞美
Thumbnail
在公元863年,各以羅馬與君士坦丁堡為首的基督教,再次陷入分裂。原因是皇帝米海爾三世任命的新任君士坦丁堡牧首,佛提烏一世,不得教宗認可。雙方於是互相開除教籍,史稱佛提烏分裂(Photian schism) 雙方都唇槍舌劍,用信件作激烈的筆頭攻擊。根據教宗尼可拉斯一世的回信,皇帝說教宗用
Thumbnail
在公元863年,各以羅馬與君士坦丁堡為首的基督教,再次陷入分裂。原因是皇帝米海爾三世任命的新任君士坦丁堡牧首,佛提烏一世,不得教宗認可。雙方於是互相開除教籍,史稱佛提烏分裂(Photian schism) 雙方都唇槍舌劍,用信件作激烈的筆頭攻擊。根據教宗尼可拉斯一世的回信,皇帝說教宗用
Thumbnail
雖然黑暗時期的教會想辦法保存了過去的知識,但那個時代還有各種問題,首先是西羅馬帝國消失,東羅馬帝國本身也積弱不振,反倒穆斯林很強大,吞吃了地中海南、東岸還有西班牙一代的地盤。 而歐洲的政治勢力還在重新學習如何治理國家,因為有太多民族、語言、風俗存在,基本上歐洲再也沒有像羅馬一樣的超大型帝國了。
Thumbnail
雖然黑暗時期的教會想辦法保存了過去的知識,但那個時代還有各種問題,首先是西羅馬帝國消失,東羅馬帝國本身也積弱不振,反倒穆斯林很強大,吞吃了地中海南、東岸還有西班牙一代的地盤。 而歐洲的政治勢力還在重新學習如何治理國家,因為有太多民族、語言、風俗存在,基本上歐洲再也沒有像羅馬一樣的超大型帝國了。
Thumbnail
西方文明的搖籃,是基督教信仰;基督教信仰興盛,始於羅馬帝國;而羅馬帝國,是今日義大利的歴史根基。
Thumbnail
西方文明的搖籃,是基督教信仰;基督教信仰興盛,始於羅馬帝國;而羅馬帝國,是今日義大利的歴史根基。
Thumbnail
「空白」的伊斯蘭史?真正空白的是我們貧乏的腦袋 本書講伊斯蘭發展史,是從創始者穆罕莫德的崛起談起,經歷了麥加、麥地那的戰鬥,與歷代哈里發(伊斯蘭的宗教及世俗的最高統治者)的擴張與轉型,打敗了拜占庭帝國和薩珊波斯帝國之後,取得了敘利亞、伊拉克、埃及、北非、伊比利半島,最後成為定都巴格達的伊斯蘭帝國…
Thumbnail
「空白」的伊斯蘭史?真正空白的是我們貧乏的腦袋 本書講伊斯蘭發展史,是從創始者穆罕莫德的崛起談起,經歷了麥加、麥地那的戰鬥,與歷代哈里發(伊斯蘭的宗教及世俗的最高統治者)的擴張與轉型,打敗了拜占庭帝國和薩珊波斯帝國之後,取得了敘利亞、伊拉克、埃及、北非、伊比利半島,最後成為定都巴格達的伊斯蘭帝國…
Thumbnail
一起來讀《興亡的世界史—地中海世界與羅馬帝國:一部充滿人類歷史經驗結晶的世界帝國千年史》,一起來解決羅馬帝國留給我們的幾個難題吧!
Thumbnail
一起來讀《興亡的世界史—地中海世界與羅馬帝國:一部充滿人類歷史經驗結晶的世界帝國千年史》,一起來解決羅馬帝國留給我們的幾個難題吧!
Thumbnail
《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是羅傑.克勞力地中海史詩三部曲的第二部。其實書名已經劇透了。沒錯,這本書講的就是東羅馬帝國被鄂圖曼帝國攻陷的故事。之前介紹過首部曲《海洋帝國》,但與那時完全不知道哪方會獲勝不同,本書談的東羅馬滅亡實在太有名,我歷史再差都知道。1453 也是我少數沒還給學校的年份(笑)。
Thumbnail
《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是羅傑.克勞力地中海史詩三部曲的第二部。其實書名已經劇透了。沒錯,這本書講的就是東羅馬帝國被鄂圖曼帝國攻陷的故事。之前介紹過首部曲《海洋帝國》,但與那時完全不知道哪方會獲勝不同,本書談的東羅馬滅亡實在太有名,我歷史再差都知道。1453 也是我少數沒還給學校的年份(笑)。
Thumbnail
大家好! 這次是下篇,直接用一個例子來教大家化背誦為理解的Magic!
Thumbnail
大家好! 這次是下篇,直接用一個例子來教大家化背誦為理解的Magic!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