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你很努力,卻總是被一句話、一個小錯擊潰信心。」
放大缺點,這是我們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我們會關注自身的缺點,遠大於優點,不論是對他人還是自己。
某些時候,你是不是也因為犯了一個小錯誤,心情鬱悶了一個禮拜,或是一個月,甚至兩三年後依然記得。某些時候,你是不是都只關注自己的缺點,卻忽略了自身的優點。關注缺點是好事,總比那些不知道自己缺點是什麼的人好太多了。如果你的優點已經夠厲害了,那你還需要加強它嗎?不過,你有一個相當致命的缺點,你應該先繼續加強你的優點,還是先彌補你的缺點。我們身上的優點,會被他人忽視,但是缺點,就會被遠遠地放大。這就是我的答案。
-單打獨鬥?團隊合作?
我看過很多人,他們的工作能力非常驚人,一個人可以抵2到3個人使用,這類人同時也有一個明顯的缺點,他們無法理解一般人為什麼事情可以做得這麼慢、這麼糟。
我一個工程師朋友,他的能力非常厲害,在公司名聲也很響亮,但名聲不是正面的,反而讓人敬而遠之。他真的很聰明,很多人解決不了的問題,或是公司很急的案子,都在轉交到他手上。在如此光鮮亮麗的能力下,卻有著與之不配的罵名──自私鬼。他總覺得「我自己做比較快」,不願讓其他人參與。
我想這是很多人,甚至是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常常會犯的錯誤。「比起讓其他人來做,我自己做不是更快嗎。」
「你需要配合團隊,有團隊合作做事效率可以更快。」這是老闆對他說的話。
「我能自己來,為什麼讓其他人來,他們效率那麼差。」他理所當然地回答。
「你知道你為什麼沒被升遷嗎?」老闆語重心長地說。
「我不在乎,我在乎的只有錢跟效率。」他這麼回答。
-光難顯,瑕易見
一個人的優點顯現時,總是閃閃發光;但缺點,就像黑夜一樣,會一點一滴地吞噬那份光亮。
我那個朋友他在公司之所以名聲很差,是因為他無法理解其他人,甚至會拒絕與那些他認為「認知能力不如自己」的同事合作。這很容易在公司內樹立敵人,而他知道卻明知故犯。
我的這位朋友,只要打理好人際關係,加上以他資質,學點管理能力不是難事,有這樣子的技能加持下,很快就能爬到老闆的身旁。但他的缺點掩蓋了他的優點。
他在職場上很容易樹立敵人,導致他辦事能力在怎麼厲害,也很容易被其他同事拖後腿。他就跟我分享過,有一個簽呈,其他人跑完流程不用一天的時間,而他足足跑了三天才跑完。他發現這件事後直接越級向老闆報告,結果被主管抓去訓了一頓。
我這個朋友他能力很強嗎?是真的很強,但同時他的缺點──更強。
在職場上,我們很容易因為一兩件小事而得罪他人,你是否也有這種經驗?他人因為你得罪他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處處為難你。
其實,並不是因為這點小事而引起整個衝突,而是你以為的小事,在他人眼裡是個大事。因為你不覺得這些事情重要,而你卻選擇忽略,等於將他人的感受擺在最不重要的位置。就跟我的朋友一樣。
在我那個朋友的價值觀裡面,聰明、效率擺在人生的第一順位,但對其他人來說,他們價值觀裡第一順位的事,可能是禮貌跟善解人意。
因為他過度的聰明,導致他無法體會其他人,為什麼做事情無法那麼完美,他缺乏了體會他人的能力,他洞悉他人感受能力非常的差,這個缺點掩蓋了他的優點。
像是一個花瓶外形獨特完美,外觀圖案也非常地令人嘆為觀止,但就因為他在上面的花有一株是枯委的,就完全否定這個花瓶的價值。
一個缺點,掩蓋了所有的優點。
-懂得處理不完美
人不是完美的,一定都有缺陷。
我上面說的那個朋友,他因為缺乏洞悉他人感受的能力,所以他很不喜歡群居生活,比起週末和朋友們聚會,他更享受自己一個人的時光。他明明知道自己的個性是這樣,卻不懂得怎麼調整優點跟缺點的拿捏。而且他也不想學習,來彌補自己的缺點。
厲害的人,他們懂得隱惡揚善。
上面我提到,如果缺點掩蓋了優點的光芒,就該想辦法彌補。拿我那個朋友案例來說,他知道自己的個性比較適合獨處,這就意味著,他需要去學習如何跟人相處。
喜歡獨處的人,大概也不喜歡擔任管理職,因為不只檯面上的管理,私底下的社交也很重要,但這對於週末只想一個人靜一靜的人來說,卻是一大挑戰。
我那朋友他其實是在逃避問題,在明知缺點如此顯眼的情況下,卻不去加強自己的缺點,反而合理化自己的優點、自己的長處,貶低他人的缺點,把問題怪在他人身上。這是一個成年人很容易犯的錯誤。
逃避責任是人很容易做出來的事,比起努力的糾正錯誤,把錯怪給別人、社會或整個世界,反而更輕鬆。
你是不是常常也有這樣的問題?不論是在工作還是人際上,明明你知道問題一直存在,卻不想怎麼處理。這個不想,可能是你真的沒有發現問題,或是說你知道問題的存在,但卻不知道怎麼處理,又或是說你知道問題的存在也知道怎麼處理,卻不想處理。
有自我覺察很重要,這可以幫你釐清問題的重點。如果是第一個不知道問題存在,那就需要培養自我覺察的能力;可如果是第二個,知道問題存在但不知道怎麼處理,那就需要去請教他人;如果是第三個,知道問題存在也知道怎麼處理,但就是不想行動,這個是最困難且最麻煩的。
很多人,尤其是成年人,他們有著豐富的社會經歷,他們一定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裡,也知道怎麼處理,但就是遲遲不想動手解決,這個問題最根本的原因,是在心理。
-這不是原來的我
拿我那個朋友的例子來說,他是第二種人,知道問題存在但不知道怎麼處理,他明知道問題是在自己身上,那卻為什麼不想處理?原因是他放不下身段。明明看得出來他比其他同事聰明許多,但這也讓他的高傲表露無遺,他自認為自己的位階比他人還高,沒辦法拉下臉去請教他人如何處理這個問題。
而另一個例子來講,可能你周圍有類似的男性,他至今為止都沒有交過女朋友,與其說沒有交過女朋友,倒不如說連跟女生約會的經驗都沒有。這個問題就屬於我前面說的第三種人,最麻煩的那一個,知道問題存在也知道怎麼處理,但就是不想行動。為什麼會這樣?
明知道問題存在也知道怎麼處理,但為什麼就是不想行動?這問題在心理的深處,來自古老的恐懼——被拒絕。在遠古社會裡,男性被女性拒絕,可能等同於斷後。這種深層恐懼至今仍存在我們體內,成為行動的阻礙。
要約女生出來約會,第一步就是打理外表,而這一步就會刷掉很多人。要他們放棄百元剪髮,走進美容院和設計師討論髮型,或是穿上從沒嘗試過的衣服風格,這些都會引發強烈的本能排斥。
再來,為了讓約會時的聊天內容更有深度,他們必須改變生活型態,去嘗試那些曾經仰望、卻從未實際體驗過的興趣,甚至踏入自己從沒去過的地方。這一切,都會讓他們產生一種本能的抗拒感,心裡常會浮現一句話:「這不是原來的我。」
這句話是種固定型思維,它會限制你的成長,我們的大腦很排斥改變,因為這需要很大的資源消耗。重新打理外表需要很多的錢跟時間,也需要改變自己的認知;培養興趣、到處旅遊,這也很花錢;安排約會行程,這需要很多的前置作業,包含你去過這些地方,以及行程如何規劃,背後所付出的成本是很難估計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排斥改變。
第三種人麻煩地方就在這裡,明知道問題的存在也知道怎麼處理,卻不想改變,需要處理的問題是在於他們的內心,他們的內心很排斥改變,想逃避責任,會用各種合理化的理由,為自己的不行動找理由。這是不是跟你也蠻像的?
我們人,很容易因為一個錯誤而記一輩子,但改變錯誤只需要一個想法、一個行動。
覺察自己的優點很容易,因為他人會告訴你;但要覺察自己的缺點很難,因為別人不想得罪你,他們不會告訴你。如果你的身旁有一個願意跟你說實話的朋友,請好好珍惜他,因為他是少數願意冒著跟你絕交了風險告訴你實話。
也請你別辜負這些好意,拋棄固定型思維,讓自己成為一個願意截長補短的人。
你最近犯錯是什麼時候?
這個錯誤你犯過兩次以上嗎?
你知道你為什麼犯錯嗎,你有開始處理嗎?
你是不是知道如何處理這個問題,卻遲遲不想行動,為什麼?
我們下一篇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