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猜心俱樂部》:充滿歡笑又能更認識彼此的猜題遊戲〉2025-07-08
上一次,我們聊到《性格靈通》(Similo),在那篇文章裡面,我提到為什麼我喜歡猜題、互動類的遊戲,也指出了這類遊戲特別容易因同玩者之間性格、知識背景間的差異而得到不同的(有時不太有趣的)體驗。
這一次,我想再聊聊另一款猜題互動類的遊戲。但與《性格靈通》不同,這一款,我認為即便是和彼此沒有那麼熟悉的對象一起玩,也能擦出不少有意思的火花。

歡迎來到《猜心俱樂部》!
這款遊戲的名字叫做《猜心俱樂部》(Guess Club),遊戲設計與美術都是台灣人。作為遊戲設計者Sky Huang的第一款遊戲,它完全沒有那種新手創作者常見的「想到什麼點子都想通通塞進一個遊戲」的問題。機制和UI設計都相當出色、乾淨,玩家可以很輕鬆地學會它的玩法,並且一下子就樂在其中。
在這款支援2到8人的「猜題派對遊戲」中,每個玩家會拿到一支筆和六張用來書寫的白板卡。由其中一名玩家出題,然後每名玩家都要寫下六個答案。題目必須是一個特定的「類型」,譬如「日本動漫名稱」、「奧運比賽項目」等,只要可能的答案超過十個,讓大家有選擇空間就可以。如果真的想不到問題,遊戲也有一大疊問題卡供出題者參考。
所有人都寫好之後,玩家依序打出手中的一張答案卡。如果別人手上有你打出的牌,他也必須跟著打出。如果一個重複的人都沒有,你必須把一顆籌碼放在籌碼池當作懲罰;相反地,只要有一個人以上和你的答案相同,你就能把籌碼池的籌碼全部拿走!
每輪進行到有一名玩家手牌出光時結束,確認所有人的答案都符合題目並進行結算後,進入下一輪。三輪結束時,擁有最多籌碼的玩家獲勝。

比默契、比理解、也比勾心鬥角
遊戲的策略相當有趣,你必須在自己出牌時打出和別人相同的牌來得分,但在別人出牌時,你又不希望自己手上有他的牌來幫他加分。因此,你需要分配自己的答案,一部分是「熱門的」(容易重複,用來攻擊)、另一部分是「冷門的」(不易重複,用來防守)。
然而,有些答案因為所有人都知道其他人會想到,也可能被刻意避開,譬如「水果」中的蘋果、「古典音樂家」中的貝多芬;一些「滿熱門但不是最熱門」的選項反而最可能和別人重複。玩家須要根據同玩者彼此的熟悉程度,以及每個人對遊戲的理解程度隨時調整。但有時候,因為大家都在想,想太多也沒有用!
而除了出牌之外,遊戲還提供了另一種得分的手段。玩家可以在輪到他的時候,支付一沒籌碼來猜測「這輪總共會有幾個答案重複」。透過猜測其他玩家寫答案的傾向,猜對的玩家可以在結算時一口氣拿到籌碼池裡剩餘的全部籌碼。
隨著手上的牌愈來愈少,猜中答案的機會會愈來愈高,但一個數字最多只能有兩名玩家預測,所以太晚猜,就卡不到想要的位置了。這也為這款互動導向的遊戲增添了更多可能的策略性。

日版美術,別有一番風味
認真傾聽與理解,才是「猜心」的不敗訣竅
就像其他同類型遊戲,雖然如果能獲勝當然會很開心,但相較之下,更重要的還是遊戲過程中得到的樂趣。對我來說,《猜心俱樂部》除了遊戲的過程充滿歡笑之外,還能夠從中發現同玩者在各個領域的知識廣度與喜好,更加認識彼此的不同面向。
譬如知道別人和自己聽同一個歌手的音樂、一個自己以為冷門的劇原來大家都知道……,即便自己打出來的時候沒有得分,聽到別人說「對耶我怎麼沒寫這個!」依然是件很有趣,增添認同感的事情。
如果是一群好朋友一起玩,往往在每一輪結束的時候,都不會急著開啟下一輪,而是會針對剛才的題目與答案閒聊起來。對我來說,這個時光是特別可貴的。某種意義上,這也揭示了遊戲背後的隱藏秘訣,要成為「猜心高手」,最好的辦法只有一個--認真地傾聽與理解身邊每一個人。
延伸閱讀:
〈當我思考歷史,你卻盯著鬍子:從《性格靈通:歷史》談桌遊樂趣〉
〈《黑死城1350》:鼠疫危機中,盡人事,也要聽天命〉
〈《Fit to Print》--當遊戲的目的與審美的目的結合在一起〉
〈《Harmonies》:讓動物們自在棲息於你創造的和諧世界〉
〈桌遊也有FreeStyle:節奏十足的合作遊戲《HEY Y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