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我到底哪裡不夠好?」
不是你不夠好,而是你太努力向外尋找答案
你是否也曾經問過自己這個問題:「為什麼我總是得不到肯定?」
「我到底做錯了什麼?」
「是不是我真的不夠好,所以才被放棄?」
這些問題,曾在我腦中不斷盤旋。每當努力無法換來結果,每當表現沒被看見,我就一次次把箭頭指向自己——懷疑自己的價值,懷疑自己的存在。
直到有一天,我才明白:
那不是我的錯,那是因為我把「價值感」交給了外在世界來定義。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考高分才是好孩子」、「要表現好才值得被愛」、「要有成就才有價值」。於是,我們學會了努力,但忘了如何相信自己本身就值得。
在職場上尤其明顯:
- 升遷、獎金、評價系統決定你的「重要性」
- 上司一句話、同事的臉色,就能左右我們整天的情緒
- 當我們被否定一次,就懷疑自己整個人是否「被退貨」了
這樣的邏輯,讓我們活得像「表演者」,拚命去符合別人的期待,而不是成為真實的自己。
賽斯書裡有句話深深打動了我:
「你所經驗的外在世界,是你內在信念的投射。」這句話讓我開始重新思考:
或許,我之所以經常遇到否定,是因為我內在也在否定自己;
或許,別人沒看見我的價值,是因為我也沒看見它。
我們太習慣向外尋找認可,卻忘了:只有自己能為自己蓋章。
真正的價值,是你不做任何事、沒達到任何成就時,依然知道——我值得。
我開始每天做一個簡單的練習:
在每天睡前,對自己說一句話:「我今天已經夠好了。」
有時我會加一句:「即使今天沒有表現得很完美,我依然值得被愛。」
你可以試試,寫下這兩個提問的答案:
- 今天我做了什麼讓我感到踏實?(哪怕是洗完碗、安靜地呼吸)
- 如果我不靠工作來證明自己,我還擁有哪些珍貴的特質?
這些問題,會慢慢把你拉回內在的穩定與自信。
我記得有一次遭遇工作挫折,我獨自坐在咖啡廳,忍不住哭了。那時我覺得自己「不夠年輕、不夠厲害、不夠有價值」,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該就此放棄。
但那一刻,忽然腦中閃過一句賽斯的話:
「你的存在本身就是宇宙的禮物。」
我邊流淚邊寫下這句話,然後把它貼在手機螢幕上。從那天起,我每天都提醒自己——不是工作給我價值,是我選擇相信自己的價值,才會創造出更好的現實。
我們不是因為成功才有價值,而是因為我們本來就值得,所以才值得擁有幸福、成功與尊重。
當你真正相信自己的內在價值,世界會開始以不同的方式回應你。
在下一章,我會與你分享——那段我開始靜下來、開始練習冥想與呼吸的日子,是如何讓我與自己重新連結、真正「聽見」自己的聲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