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勞動部發生的霸凌事件引發社會譁然,不僅凸顯了職場不法侵害的嚴重性,也再次提醒我們,即便是主管機關內部,也可能存在這類問題。這起事件無疑是個警鐘,促使我們更應正視職場安全與健康的議題。職場不法侵害不僅影響員工的身心健康,更會對企業的聲譽和生產力造成負面影響。為了建立一個安全、健康的工作環境,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深入了解職場不法侵害的定義、類型,以及如何應對。
身為臨場服務的嘉琪醫師,偶爾也會遇到相關的議題要處理,今天我們來聊聊!
什麼是職場不法侵害?
職場不法侵害,簡單來說,是指在工作場所中,對員工造成身體或心理上的不當對待,使其權益受損的行為。這可能來自於主管、同事,甚至是客戶。根據勞動部發布的**「執行職務遭受不法侵害預防指引」第四版**,職場不法侵害的定義更為廣泛,涵蓋了肢體攻擊、言語侮辱、恐嚇威脅、性騷擾,甚至是不當的工作安排等。職場不法侵害的常見類型
為了讓大家更容易理解,以下列舉幾種常見的職場不法侵害類型:
- 肢體不法侵害: 包含任何形式的身體接觸,例如毆打、推擠、抓傷等,即使是看似輕微的肢體接觸,如果造成員工不適或恐懼,也可能構成不法侵害。
- 言語不法侵害: 指惡意或帶有攻擊性的言語,如辱罵、嘲諷、恐嚇、造謠、歧視性言論等,這些都可能嚴重傷害員工的心理。
- 心理不法侵害: 這類行為通常較為隱蔽,例如:
- 孤立與排擠: 刻意不與特定員工互動、將其排除在工作或社交活動之外。
- 過度干涉或監控: 不合理地限制員工的行動自由、過度監視工作過程。
- 不當的工作要求: 故意給予過多或過少的工作量、指派難以達成或不合理的工作任務。
- 性騷擾: 任何不受歡迎的、與性有關的言語、行為或身體接觸,造成敵意、侮辱或脅迫性的工作環境。
- 性侵害: 指強迫或脅迫員工從事性行為,這是最嚴重的職場不法侵害形式。
我該如何應對職場不法侵害?
當你或身邊的同事遭遇職場不法侵害時,請務必記住以下幾點:
- 保持冷靜,確保自身安全: 如果是肢體不法侵害,優先保護自己。
- 記錄事件經過: 越詳細越好,包含時間、地點、人物、對話內容、行為描述、是否有目擊者等。如果可以,保留相關證據,例如訊息、錄音、照片等。
- 尋求協助:
- 內部申訴管道: 許多公司設有專門的申訴管道,例如人資部門、福委會或申訴委員會。
- 外部資源: 可以向勞動部、各地方政府勞工局、心理諮詢機構等尋求幫助。
- 法律諮詢: 必要時,可以尋求律師的專業意見。
- 不要自責: 職場不法侵害是加害者的錯誤,你沒有任何責任。
- 照顧身心健康: 職場不法侵害可能對身心造成嚴重影響,務必尋求專業的心理支持。
企業的責任與預防
企業在預防和處理職場不法侵害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依據勞動部指引,企業應:
- 建立明確的政策和程序: 明確界定不法侵害行為,並建立申訴、調查和處理的流程。
- 提供教育訓練: 定期對員工和主管進行相關教育訓練,提高大家的意識和辨識能力。
- 建立友善的申訴管道: 確保員工在遭受不法侵害時,能夠安心、匿名地提出申訴。
- 及時且公正的處理: 對於申訴案件,企業應立即調查,並採取適當的處理措施,確保受害者權益。
- 運用臨場服務資源: 企業可依規定聘僱或特約醫護人員(即臨場醫護人員或稱臨場醫師)提供臨場健康服務。臨場醫師能為遭受職場不法侵害的員工提供身心健康評估、諮詢與協助,並給予企業預防與處理建議。他們可以從醫療專業角度判斷員工的身心狀況是否受不法侵害影響,並提供必要的轉介服務,協助員工恢復健康。
臨場醫師角色
臨場醫師對於事件採客觀中立態度,主要替員工提供專業的身心健康評估、診斷、諮詢與情緒支持,更可協助轉介至心理諮商或相關醫療資源。同時,也能從專業角度協助企業進行職場風險評估,並提供預防與改善建議,確保員工能在安全且受尊重的環境中工作,是全面守護員工健康的堅實後盾。
結語
職場不法侵害不應該被姑息,你我的權益都值得被捍衛。透過了解和積極應對,以及善用企業內外部的資源,我們可以共同努力,建立一個更安全、更尊重、更健康的工作環境。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大家更深入地認識職場不法侵害,並在必要時知道如何保護自己和他人。

參考資料
- 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 (2020)。執行職務遭受不法侵害預防指引 (第四版)。檢索自 https://www.osha.gov.tw/1101/1109/1179/1180/15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