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室裡的權力遊戲:誰決定開會,誰就掌握話語權?

UU is ME-avatar-img
發佈於PM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1. 你有沒有發現,開會的人很少被開會?

上週我被拉進一個「緊急會議」,議程是「討論專案進度」。整場會議下來,我才發現自己不是來討論的,是來被檢討的。

會議主導權的第一個隱性規則:誰發起會議,誰就控制議程。

當你收到會議邀請而不是發出邀請時,你已經從主動變被動了。主辦人決定討論什麼、不討論什麼,甚至決定你在這場會議中扮演什麼角色。

你可能以為自己是「參與者」,但其實你只是「被參與者」。

2. 議程背後的權力分配

仔細看看那些會議議程,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 「報告進度」 = 你要被檢視
  • 「討論方向」 = 你的意見可能被採納,也可能不被採納
  • 「決定執行方案」 = 你要接受任務分配

真正有話語權的人,他們的議程通常是「聽取建議」、「確認方向」。

他們不是來報告的,是來聽報告的。他們不是來被分配任務的,是來分配任務的。

3. 座位安排洩露了一切

會議室的座位安排,比你想像的更有學問。

權力座位圖解:

  • 主辦人通常坐在能看到所有人的位置
  • 核心決策者坐在主辦人附近
  • 執行者散布在兩側
  • 「被會議」的人常常坐在對面,方便被「關注」

下次開會前,先觀察一下座位安排。如果你發現自己總是坐在「被看著」的位置,那你可能需要重新思考自己在這個會議中的角色了。

4. 發言順序決定影響力

有沒有注意到,會議中總有人「最後發言」?

這不是巧合,這是策略。最後發言的人往往有機會:

  • 總結前面的討論
  • 提出「折衷方案」
  • 引導最終決議

而第一個發言的人,常常是來「拋磚引玉」的,也就是被拿來當測試水溫的那塊磚。

5. 從「被會議」到「會議別人」的三個PM級策略

策略一:主動提議開會,用RACI釐清參與目的

與其等別人找你開會,不如你主動發起。但不是隨便開,而是用PM的思維設計會議。

會議前先問自己:

  • R(Responsible):誰要執行決議?
  • A(Accountable):誰要對結果負責?
  • C(Consulted):誰的意見必須被徵詢?
  • I(Informed):誰需要知道結果?

實用話術: "這個議題牽涉到設計、開發和行銷三個部門,我來安排個對齊會議,確保大家對時程和責任分工有共識。"

策略二:會前準備決定會中表現,帶著「三層結構」進會議

身為PM,你要準備的不只是內容,還有會議的「架構」:

第一層 - 現況盤點(Status): 用數據說話,不要用感覺報告。"目前專案進度75%,風險項目2個,需要決策的項目3個。"

第二層 - 問題與選項(Options): 不只提問題,要提出2-3個解決選項,並分析各自的pros and cons。

第三層 - 建議與next steps(Action Items): 具體的下一步行動,包含負責人、時間點、deliverables。

策略三:運用PM的「會議控場技術」

當討論偏離方向時,用專案管理的邏輯重新聚焦:

時間控制法: "我們還有15分鐘,我建議先確認核心決議,細節我們會後一對一討論。"

問題重構法: "讓我重新框架一下這個問題:我們的目標是X,現在的挑戰是Y,我們需要在Z時間內決定..."

共識確認法: "我聽到大家的共識是...,有不同意見的請現在提出,否則我們就照這個方向執行。"

6. PM級的話語權建立術

低效的會議發言(被動執行者):

"我覺得可能..."

"或許我們可以試試看..."

"不知道大家覺得如何?"

高效的PM級發言(主動協調者):

"根據數據分析,我建議..."

"考量到時程和資源限制,我們有三個選項..."

"為了確保專案如期交付,我需要釐清..."

更進階的PM級發言(策略思考者):

"從用戶體驗的角度,這個決定會影響..."

"這個方案的ROI預估是...,但implementation的複雜度..."

"我們需要平衡短期目標和長期策略..."

差別在於:一般人在徵求同意,PM在提供解決方案,而資深PM在兼顧全局和執行細節。

7. PM級會議高手:善用「會議節奏管理」

有時候,最聰明的做法是控制會議節奏,而不是急著下結論。

PM的會議時間管理:

  • 前5分鐘:確認議程和預期產出
  • 中間70%時間:討論和分析
  • 最後10分鐘:總結決議和action items

高手會說: "今天的會議目標是確認方向和時程,技術細節我們拆成專門的技術討論會,避免拖到其他同事的時間。"

會議結束前的「PM金句」: "我會在明天中午前發送會議紀錄,包含決議事項、負責人和deadline,有任何遺漏請在24小時內提出。"

這樣既展現了專業度,又確保了會議效果的可追蹤性。

8. PM的會議生存指南

帶著PM思維進會議室:

數據驅動的發言: "根據上週的數據,轉換率下降了15%,我分析了三個可能原因..."而不是"我覺得最近效果不太好。"

結構化的提案: 用「背景-問題-方案-影響」的邏輯架構發言,讓你的提案更有說服力。

風險意識的展現: "這個方案的好處是...,但我們需要注意兩個風險點..."展現你的前瞻思考。

跨部門的協調語言: "從產品角度看...,但我也想聽聽工程團隊和業務端的看法。"

9. PM視角下的會議權力學終極心法

真正的PM權力不在於你能說什麼,而在於你能讓團隊朝同一個方向前進。

當你開始用專案管理的邏輯思考會議:

  • 會前:釐清目的、準備結構化內容、預設expected outcome
  • 會中:控制節奏、引導決策、確保alignment
  • 會後:追蹤執行、定期check-in、持續優化

你就不再是那個「被會議」的人,而是那個「讓會議產生價值」的人。

PM的會議哲學: 會議不是為了開而開,是為了推進專案、解決問題、創造價值。當你用這個標準來衡量每一場會議時,你自然就掌握了話語權。

畢竟,在職場裡,與其等待被賦予權威,不如用專業能力建立影響力。會議室裡的權力遊戲,說到底就是專業度的較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M斜槓行銷魂|uuisme
54會員
68內容數
一位從行銷轉職到軟體專案經理的PM,人生走了一個大轉彎,現在在職場裡邊崩潰邊成長中。 這裡有我從轉職迷惘到穩住步伐的心路歷程、還有專案推進時那種「啊!有一點成就感耶」的小確幸。當然,也少不了下班後的吃喝玩樂、生活觀察,偶爾耍廢、偶爾思考,都是我。
2025/07/19
專案被罵爆?問題可能出在利害關係人管理!把所有人都當VIP服務是大錯特錯。四種人需要四種打法:大老闆要密集報告、沉睡大神要預防性溝通、熱血隊友要深度參與、路人甲簡單知會即可。重新分配你的時間精力,專案成功率大幅提升!
Thumbnail
2025/07/19
專案被罵爆?問題可能出在利害關係人管理!把所有人都當VIP服務是大錯特錯。四種人需要四種打法:大老闆要密集報告、沉睡大神要預防性溝通、熱血隊友要深度參與、路人甲簡單知會即可。重新分配你的時間精力,專案成功率大幅提升!
Thumbnail
2025/07/16
當主管想贏得人心,不能只靠衝刺目標,而是要看見每個人心中的「需求金字塔」。這篇文章從關係經營談起,深入解析如何理解個人目標、組織結構、資源連結與環境適應,幫助你成為真正有系統、有判斷力的領導者
Thumbnail
2025/07/16
當主管想贏得人心,不能只靠衝刺目標,而是要看見每個人心中的「需求金字塔」。這篇文章從關係經營談起,深入解析如何理解個人目標、組織結構、資源連結與環境適應,幫助你成為真正有系統、有判斷力的領導者
Thumbnail
2025/07/13
職業倦怠不是偷懶,而是壓力長期累積的結果。當有人渴望升遷,有人卻只想喘口氣,這不該是禁忌,而是值得對話的現實
Thumbnail
2025/07/13
職業倦怠不是偷懶,而是壓力長期累積的結果。當有人渴望升遷,有人卻只想喘口氣,這不該是禁忌,而是值得對話的現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沒有遇過這樣的情況:明明有很好的想法,卻總是無法引起他人的注意?或者在會議上發言時,感覺大家都心不在焉?其實,這並不是因為你的想法不夠好,而是你還沒有掌握正確的表達方式。今天就來聊聊如何提高發言的影響力,讓你的意見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沒有遇過這樣的情況:明明有很好的想法,卻總是無法引起他人的注意?或者在會議上發言時,感覺大家都心不在焉?其實,這並不是因為你的想法不夠好,而是你還沒有掌握正確的表達方式。今天就來聊聊如何提高發言的影響力,讓你的意見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
Thumbnail
上個禮拜,我們部門開了跨級溝通會。 跨級溝通會是非主管級員工和+2級主管直接溝通的場合, 所有+1級主管皆不可參加。 問題是會議前匿名蒐集的,讓我們有足夠的時間思考, 用文字表達也能好好地斟酌用詞和潤飾口氣, 更重要的是匿名提問,保護所有勇敢提問的人,挺好的。 不過,這次我沒
Thumbnail
上個禮拜,我們部門開了跨級溝通會。 跨級溝通會是非主管級員工和+2級主管直接溝通的場合, 所有+1級主管皆不可參加。 問題是會議前匿名蒐集的,讓我們有足夠的時間思考, 用文字表達也能好好地斟酌用詞和潤飾口氣, 更重要的是匿名提問,保護所有勇敢提問的人,挺好的。 不過,這次我沒
Thumbnail
會議,是許多中小企業最喜歡做的事情。 曾經看過一個團隊一周最少開7-10個會議,有時會更多,最後的結果大都議而不決,不斷地探討特殊個案的解方,或是調整企畫內容去符合某些小眾的需求。  換個角度來看,這些在職場的日子上,我們有多少企劃、多少的專案提報,總是過不了上面主管、頂層老闆的首肯。
Thumbnail
會議,是許多中小企業最喜歡做的事情。 曾經看過一個團隊一周最少開7-10個會議,有時會更多,最後的結果大都議而不決,不斷地探討特殊個案的解方,或是調整企畫內容去符合某些小眾的需求。  換個角度來看,這些在職場的日子上,我們有多少企劃、多少的專案提報,總是過不了上面主管、頂層老闆的首肯。
Thumbnail
為活動安排適合的工作分組,不僅可以幫助活動流暢,往更遠一點看,能幫助大家提升其專業分工上能力,例如一開始只能當一位接待員,但經驗累積後,主管就可以放手給其承擔各大領導角色。這樣的思維可能顛覆傳統職場上對下關係,但對一個組織長遠發展跟經驗傳承是好的。本文以一場200人研討會規格,試著列出所需人力分組。
Thumbnail
為活動安排適合的工作分組,不僅可以幫助活動流暢,往更遠一點看,能幫助大家提升其專業分工上能力,例如一開始只能當一位接待員,但經驗累積後,主管就可以放手給其承擔各大領導角色。這樣的思維可能顛覆傳統職場上對下關係,但對一個組織長遠發展跟經驗傳承是好的。本文以一場200人研討會規格,試著列出所需人力分組。
Thumbnail
在會議中遇到不當發言或失序的情況,是許多專業人士常常面臨的挑戰。這些情況可能來自於個人的情緒波動、溝通技巧不足或是對議題理解不夠深入等因素。如何應對這些情況,不僅考驗了會議主持人的處理能力,也影響了會議的進行和成果。
Thumbnail
在會議中遇到不當發言或失序的情況,是許多專業人士常常面臨的挑戰。這些情況可能來自於個人的情緒波動、溝通技巧不足或是對議題理解不夠深入等因素。如何應對這些情況,不僅考驗了會議主持人的處理能力,也影響了會議的進行和成果。
Thumbnail
小王是一家大型科技公司的產品經理,每天的日程表上總是被密密麻麻的會議填滿。他的同事常常取笑他:“你不是在開會,就是在去開會的路上。”這種情況讓他感到困惑:難道經常開會真的是沒效率的表現嗎?
Thumbnail
小王是一家大型科技公司的產品經理,每天的日程表上總是被密密麻麻的會議填滿。他的同事常常取笑他:“你不是在開會,就是在去開會的路上。”這種情況讓他感到困惑:難道經常開會真的是沒效率的表現嗎?
Thumbnail
現代商業世界中,有效的會議管理至關重要。本文探討會議效率低下的原因,以及如何透過制定明確議程、時間管理、決策流程和溝通技巧的提升來改善會議效率,減少時間浪費,提高企業競爭力。
Thumbnail
現代商業世界中,有效的會議管理至關重要。本文探討會議效率低下的原因,以及如何透過制定明確議程、時間管理、決策流程和溝通技巧的提升來改善會議效率,減少時間浪費,提高企業競爭力。
Thumbnail
近來話語權具有力量、及危機,端看事情提及程度及他人接受度。 以職場上來說 想在公司有影響力,重點不是「官大」,而是要設法把自己「做大」,跟讓自己在專業領域「坐大」,成為對公司而言不可或缺的要角,才能「人不微,言不輕」。 而如何讓自己〔話語權〕~有份量跟影響力。 一、用績效展現
Thumbnail
近來話語權具有力量、及危機,端看事情提及程度及他人接受度。 以職場上來說 想在公司有影響力,重點不是「官大」,而是要設法把自己「做大」,跟讓自己在專業領域「坐大」,成為對公司而言不可或缺的要角,才能「人不微,言不輕」。 而如何讓自己〔話語權〕~有份量跟影響力。 一、用績效展現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