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人指出腰部長期酸痛的位置,位於腰間與腰骶處。
在放鬆的時候會覺得,不論是淺層或者是深處的腰部肌群,張力都很大。
直接按壓會感覺力不從心。
後來,有一次幫同樣問題的客人做動作檢測的時候,發現客人在深蹲的過程中,他的髖屈會無法順利完成。
而為了讓自己順利地蹲下,他的骨盆會有往後下轉的情形。

瞬間我明白了,
因為髖關節的活動度不足,我們的身體會用骨盆、腰椎的活動度代償。
如果這個時候常常增加負重,比如搬重的工作,
那麼腰部的肌肉就會常常處在過度負擔的狀況。
當我理解了這一點,我在遇到同樣緊繃、難以放鬆的腰部肌群,我會轉而去觀察髖關節周遭的肌群。
常常會發覺很多的沾黏點,使得髖關節的活動度變差。
這時我就不會再繼續強壓腰部的肌肉,
會轉而先去釋放臀部肌群,或者是大腿前側肌肉的張力。
這時再回頭按壓腰部肌肉,
常常就會發覺那種按不進去的感覺減輕很多。
而這樣處理的順序,常常會讓客人也感覺自己腰部放鬆的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