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在交換結束當下和一個月後寫的,有關反思、收穫、代價。

在未名湖畔餵鴨和鵝
關於在北京生活的成本
住宿
去交換前,看了許多分享說台幣十萬(就帶滿2萬人民幣的話)交換生活一定夠用。但說真的,如果要達到和在台北一樣的生活水準,生活費一定比在台北要高上不少。說十萬一定夠,主要是因為宿舍住宿真的很便宜,根據被分到的校園內的宿舍,最多一個學期也才600多人民幣,最低被分配到的研究生宿舍,才300多人民幣。
水
宿舍飲水機的水超級無敵難喝,喝到後來還牙齦痛。基本上大家都會買瓶裝水或者寢室叫桶裝水來喝,水的開銷,如果買瓶裝水,一個月開銷約50元人民幣上下。另外,還有個成本是洗澡要用的浴卡要儲值,洗一次最多2元人民幣,但真的洗久了頭髮會變得非常乾燥...據說還有人洗到狂掉頭髮(而醫生給的建議居然是少洗澡...)。吃
學餐好不好吃是其次,但食材不是很新鮮真的不太行。四月去成都一趟後,回學校吃學餐吃到差點吐出來(有反胃的感覺)......吃起來就是有股生水味和加工處理的味道,然後可能真的不是很好吃差點吐出來。所以到北京的第二個月開始,基本上都是點外送吃,比學餐貴了10~20元人民幣左右,但至少吃起來比較好吃,食材也比較新鮮。
保養品
雖然說帶了不少,但沒想到自己會免疫失調、過敏和乾燥這麼嚴重,所以緊急買了好幾條護手霜保濕液。至於手指指腹反覆脫皮,回台灣後第一件事就是去掛皮膚科,結果是內分泌失調,被醫生告誡要好好休息。
衣服
還好,就補了需要的短袖和一些長袖,開銷還行,但就是品質普通。如果比較敏感,建議依些貼身衣物盡量能代就多帶。
結論
在北京生活要有強健的身體,今年很幸運沒有遇到沙塵暴。可春天漫天飄的棉絮和乾燥的天氣也是夠了。
在北大交換的代價(?)和收穫
第一個念頭是髒話和覺得不是很值得,然後想到一堆鳥事(基本上都是和人有關)。學校的流程和機制、禮儀禮貌...但也有可能只是自己太膽小、懦弱了。
來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還遇到一些鳥事,還好有同寢室carry的室友,而且還很有自己的個性(褒義)、人都很nice。至於課業就不予置評,因為是規定要有成績才不得不去上。修課老師們是好人,聊天什麼的,老師也都很樂意和學生聊,至於內容,可能是從學術出發,不會被問奇怪的問題或敏感的事情。就是上課的時候,偶爾不知道是因為要演給監視器和過激愛國分子看的宣言,當下還是很躁的,明明就是來上課的可以不要說這些廢話嗎。呵呵。
p.s.話說同學對於臺灣的認識少到令人驚訝的程度。怎麼這樣還能滔滔不絕的談論相關議題和立場呢。這點現在想起來還是覺得很神奇。但和朋友討論觀察的結果,這也可能只是我們偏頗、和不完整的觀察。
如果長遠來看,最有收穫的,會是花時間在養成靜坐練習和覺察習慣上吧。參加百團大戰(社團博覽會),最後只加入了茶熏瑜珈社。上了瑜珈社的課程,試了各種課,也是蠻有趣的,像是燭光冥想、茶熏、禪修、品茶泡茶、頌缽音療。
大四去採訪數位外交協會理事長的時候,她覺得30歲前最重要的事是花時間陪伴自己這件事,最後這沒有被寫進稿子裡,但我一直記得,時不時會想到。
在這趟交換中,自己去花時間陪伴自己,對個人而言,也算是達成交換最重要的目標了吧。
排解情緒壓力:用AI,然後發現些AI無法取代的事情和自己的偏好(2025/6/26)
上半年,到了北京生活幾個月,期間翻VPN翻的好不方便又很不穩,可還是得要用,作為排解壓力來說,ChatGPT還真的有些用。
自己訓練的問題或是因為沒課金、鏡像反射自己想講的和同意的、會被同理到但還是卡在一樣的地方沒有任何改變、可能自己是M、但是想不通的事還是得自己想通、雖然建議讓人停下腳步對自己溫柔點但惰性不可小覷。
AI產出的東西和自己寫的東西,前者讓人覺得很空虛、比較沒有後者的成就感。
《如實理解愛!成爲帶給生命幸福感的動物溝通師》向內探尋、自我修煉(2025/6/26)
動物溝通師之前在社群偶爾會看到有人分享,可看著就是很神秘、也好像是個很少資料的職業。會知道動物溝通師甚至還想說有沒有機會了解的契機,是因為十六型人格是INFJ,然後自己又對未來工作感到迷惘,所以在各種人格適合工作下,知道了原來有動物溝通師這個職業。只看到 《如實理解愛》前半的書名,還以為是心靈、自我、心理成長類的書,翻開才發現原來是有關動物溝通師的養成。
目前是無法想象出自己把動物溝通師當作工作,倒是過去一學期在北大交換生活一學期的最大樂趣之一,就是遇見校園的貓貓,短暫幾分鐘的觀察他們的性格和姿態。所以說,動力就是希望能再下次遇到貓貓們,能有更多的理解。
練習寧靜和專注的效果,在靜態方面的打坐靜坐也算是日常了,專注在吃東西不滑手機或想東想西也是藉由學校社課和課堂體會到了好處:平靜、滿足、不疾不徐。至於動態禪,書裡提到了泡咖啡、泡茶、瑜珈、騎腳踏車等等活動,個人覺得洗澡確實很好上手,接下來想要嘗試將泡茶納入定期做的、培養生活儀式感的活動。
結語:交換帶來的非物質改變(2025/7/21)
到現在回台滿一個月了,也已經慢慢習慣台北濕熱的天氣和突如其來的雨,也能夠休息的比較好了,不然回來的兩週基本上要不就是沒睡睡不著,就是沒睡好。
回來的一個月,終於整理完大部分的文字心得了。有的歷歷在目、有的好陌生,再次梳理回顧,這些都是自己曾經經歷過的,不論是好是壞,都覺得很不可思議。
就如北京大學交換綜整(2025春)裡總結的,還是有浪費時間的後悔情緒,但也從被記錄下來的文字,再次被感動、有所啟發,然後有所改變。
- 像是被朋友說了好像變了,具體來說是什麼變了,我也知道是心態不大一樣了。在【雜記】願我們都長命百歲裡,發覺時光流逝,過去的朋友各自走上追尋的路上,再見面變得更加珍貴,所以帶著祝福與期待。但這次交換的經驗,帶給我的改變是不執著於任何一段關係,但即便只是萍水相逢、有緣得見,也盡全力的去做、去表達出心中的想法,要當面對人說出祝福和感謝。
- 在關於去交換的碎語彙整③挑戰49天正念的紀錄挑戰後,到現在也已經過了一季,自己也沒有繼續每天練習,偶爾想到會練習個幾分鐘,而在面對些抉擇或事情時,也會運用在這挑戰過程中學到的技巧。自己還是很優柔寡斷,但不再只是接收他人的想法或情緒,而也聽得見自己的聲音、然後照顧自己。
- 最有趣的改變,或許在於自己對於寫作的慾望沒有削減。我以為在交換期間需要寫作是為了消除壓力和卸載腦中的各種想法,但現在看起來更像是因為,自己為了捕捉腦中的想法、為了自己留下點什麼,所以才想寫作。
- 2022年寫作開始,希望藉由寫作,將閱讀內容轉化為自己的一部分,希望能帶來改變,可「自己」始終不存在;現在或許更像是「自己」終於存在,加入寫作的對話交流中,而不是捧著自己的心,在一旁旁觀。
這些是我沒有想到的收穫,也是交換結束後一個月,我所觀察到的,交換帶來的改變。
謝謝你閱讀這篇文章。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訂閱追蹤按愛心!
2025/7/3 電子化、修訂 @NTNU PRR
2025/7/21 定稿 @NTNU PR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