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素《幸福之路》2/6:警惕「成功主義」的陷阱,回歸生活的真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羅素在《幸福之路》中犀利地指出,現代人的不快樂,很大程度上源於對「生活鬥爭」的嚴重誤解,它已從單純的生存競爭,異化為對「成功」的狂熱追逐。這種以賺錢和地位為終極目標的病態思維,不僅毒害個人身心,更侵蝕了文化與文明的根基。

一、 異化的「成功鬥爭」:疲憊、空虛與精神枯竭

羅素描繪了典型事業家的生活:他們日夜奔波,雖物質豐裕卻精神匱乏。這種生活模式導致:

  • 無止盡的疲憊:如同「白鼠靜走」,這種過度集中的精力與焦慮,最終只會導向「墳墓」。人際關係的疏離:對家人缺乏真誠交流,生活重心完全被工作吞噬。
  • 精神層面的貧瘠:對書籍、音樂等「靈性」活動失去興趣,生活日益枯槁,陷入孤獨。
  • 金錢的非理性崇拜:賺錢本身成為一種「宗教」與「光榮」,金錢被視為衡量個人價值的唯一標準,而非獲取閒暇與安全的工具。即使富有,也活在對破產的非理性恐懼中。

羅素斷言,在這種「賺錢宗教」下,「心中過於煩愁,肯定無法快樂起來」。

二、 「成功主義」對幸福與文化的深層毒害

這種將成功視為人生主體的哲學,不僅導致個體的不快樂,更帶來廣泛的負面影響:

  • 幸福的代價過高:雖然成功感能帶來樂趣,金錢也能增進幸福,但若以犧牲生活中的一切(樂趣、人際、心靈滿足)為代價,這筆交易「太高了」。
  • 專業與藝術的墮落:社會評判標準從「卓越」轉向「收入」。科學家可能因貧窮而受尊敬,但醫生律師卻常以收入論英雄。這種心態使得人們購買藝術品是為炫耀而非欣賞,失去了真正的鑑賞力。
  • 文化與休閒的萎縮:競爭的習慣蔓延到休閒領域,使人們讀書是為炫耀而非享受,失去欣賞「靈值方面」樂趣的能力。優雅的談話藝術、文學知識不再普及,對不能增加收入的知識(如野花名稱)漠不關心。
  • 「意志」的畸形發展:人生被視為一場「搏鬥」和「競爭」,導致「意志」過度培養,而犧牲了「理性」和「思物」(思考與感受的能力)。

三、 競爭哲學的「生物學死刑」與文明危機

羅素更進一步指出,這種將競爭作為人生主體的哲學,在生物學上是不可持續的,已注定被判處「死刑」:

  • 生育率下降:過於沉迷競爭的人們,因缺乏生活的樂趣而不願生育,導致人口減少。
  • 身心俱疲,難以為繼:持續的緊張、焦慮和過度專注,會導致神經衰弱和各種倦怠現象,這種模式無法持續超過一兩代。
  • 文明的停滯與崩潰:最終,這種「聰明的恐龍」般的生存方式,雖取得空前成功卻在「自殺」,它將導致社會的停滯甚至崩潰。


羅素的核心觀點是: 將賺取金錢和追求成功視為人生的唯一或主要目標,是現代人不快樂的根本原因。這種病態的競爭心態不僅讓個人身心俱疲,犧牲了生活中的真樂趣和人際連結,更侵蝕了社會的文化與精神深度,最終甚至會導致文明的衰退。真正的幸福在於擺脫這種無休止的競爭泥沼,重新培養對生活本身的廣泛興趣,並在精神層面獲得滋養與滿足。

這也提醒我們,衡量人生價值的標準不應僅是外在的成功與財富,更重要的是內心的豐盛與對生命的真切體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orris Yen的沙龍
2會員
21內容數
沒事就好...
Morris Y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7/22
讀了羅素, 走在《幸福之路》的途中,許多人的不幸福,雖然部分源於社會制度,但更關鍵的是來自個人心理層面的困境。他透過自身從不快樂到幸福的轉變經歷,揭示了擺脫困境的核心秘密:減少對「自我」的過度關注,轉而將「興趣」投向廣闊的「外界世界」。 核心問題:自我陷溺的不幸循環 不幸福的根本原因在於錯
2025/07/22
讀了羅素, 走在《幸福之路》的途中,許多人的不幸福,雖然部分源於社會制度,但更關鍵的是來自個人心理層面的困境。他透過自身從不快樂到幸福的轉變經歷,揭示了擺脫困境的核心秘密:減少對「自我」的過度關注,轉而將「興趣」投向廣闊的「外界世界」。 核心問題:自我陷溺的不幸循環 不幸福的根本原因在於錯
2025/07/22
人生沒有意義, 不要問 "活著做什麼?" 不要問 "活著有什麼用?"
2025/07/22
人生沒有意義, 不要問 "活著做什麼?" 不要問 "活著有什麼用?"
2025/07/21
雖然有些狗血, 也是可以在心中創造一點點堅持的熱血!!! 胡曼黎真的不簡單不容易 儘管保險業不見得全部那麼善良, 充滿玄機 我們還是可以看到光明面 用在我們自己的人生 堅韌不拔的毅力完成使命 專業的能力尋找雙贏 彈性的解決問體的能力 善解人意的溝通技巧 服務的精神貢獻客戶
2025/07/21
雖然有些狗血, 也是可以在心中創造一點點堅持的熱血!!! 胡曼黎真的不簡單不容易 儘管保險業不見得全部那麼善良, 充滿玄機 我們還是可以看到光明面 用在我們自己的人生 堅韌不拔的毅力完成使命 專業的能力尋找雙贏 彈性的解決問體的能力 善解人意的溝通技巧 服務的精神貢獻客戶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以一位哲學家和年輕人對話的形式探討阿德勒心理學,強調人生是我們自己選擇的,主張改變思維角度以獲得幸福。文章內容包括決定論&目的論、課題分離、獲得勇氣、接納自我等主題,說明改變思維勇於追求幸福的重要性。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以一位哲學家和年輕人對話的形式探討阿德勒心理學,強調人生是我們自己選擇的,主張改變思維角度以獲得幸福。文章內容包括決定論&目的論、課題分離、獲得勇氣、接納自我等主題,說明改變思維勇於追求幸福的重要性。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競爭和壓力的現代社會中,幸福似乎成為了一種奢侈品。很多人一生都在追求幸福,卻忽略了一個簡單而重要的法則——降低預期。 當我們總是抱持著不切實際的預期,無論是對自己、他人還是生活,失望和痛苦就會如影隨形。期待一份完美的工作、一段完美的關係,或是一個完美的人生,這些都是不現實的幻想。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競爭和壓力的現代社會中,幸福似乎成為了一種奢侈品。很多人一生都在追求幸福,卻忽略了一個簡單而重要的法則——降低預期。 當我們總是抱持著不切實際的預期,無論是對自己、他人還是生活,失望和痛苦就會如影隨形。期待一份完美的工作、一段完美的關係,或是一個完美的人生,這些都是不現實的幻想。
Thumbnail
幸福感受是人生中極為重要的部分,追求富足而非物質將帶給我們內在滿滿的幸福感。滿足和內心豐富是幸福的重要因素,而「錢的奴隸」反而會讓生活失去掌控感。基本需求滿足後,收入對幸福感的影響開始減弱,人際關係和身心健康更加重要。管理期望,感恩而不抱怨,正念思想活在當下,這是建立幸福人生的基石。
Thumbnail
幸福感受是人生中極為重要的部分,追求富足而非物質將帶給我們內在滿滿的幸福感。滿足和內心豐富是幸福的重要因素,而「錢的奴隸」反而會讓生活失去掌控感。基本需求滿足後,收入對幸福感的影響開始減弱,人際關係和身心健康更加重要。管理期望,感恩而不抱怨,正念思想活在當下,這是建立幸福人生的基石。
Thumbnail
當你覺得不幸福時,換個角度思考,其實你也是幸福的 -《不完美,才能看見真幸福》讀後心得
Thumbnail
當你覺得不幸福時,換個角度思考,其實你也是幸福的 -《不完美,才能看見真幸福》讀後心得
Thumbnail
製造快樂的第一步,是走進痛苦。 這話千萬別被叔本華聽到。他在《人生智慧箴言》主張, 人不應專注於快樂,而是要盡量避免痛苦。更指出「約束造就幸福」,表示一個人若見識越廣,其操心、願望與恐懼也隨之增加;而一個人若見聞越少,則越幸福。 當然,趨樂避苦是人性之一,但逃避不應被作為幸福學格言。安慰時我們
Thumbnail
製造快樂的第一步,是走進痛苦。 這話千萬別被叔本華聽到。他在《人生智慧箴言》主張, 人不應專注於快樂,而是要盡量避免痛苦。更指出「約束造就幸福」,表示一個人若見識越廣,其操心、願望與恐懼也隨之增加;而一個人若見聞越少,則越幸福。 當然,趨樂避苦是人性之一,但逃避不應被作為幸福學格言。安慰時我們
Thumbnail
富人覺得窮人不夠努力,窮人覺得一生中沒有機運,面概全觀果真是如此嗎?  快樂通常短暫,如不知止;痛苦往往隨之而至。生命中所有的選擇都不會有誤,所有的選擇都是由外至內,去覺察經驗累積而來的想法 慾念由心生,知足常樂
Thumbnail
富人覺得窮人不夠努力,窮人覺得一生中沒有機運,面概全觀果真是如此嗎?  快樂通常短暫,如不知止;痛苦往往隨之而至。生命中所有的選擇都不會有誤,所有的選擇都是由外至內,去覺察經驗累積而來的想法 慾念由心生,知足常樂
Thumbnail
人天生就會期望受到肯定,我們總是會尋求他人的認同,但你有沒有想過其實你可以不要追求這些認同感? 上面這段話是我在看了「創勝心態」後腦中浮現的想法,有時候我們太容易,因為追逐外顯的成就而迷失自我,例如在理財時總是要比拚報酬率,上班時總是想要...
Thumbnail
人天生就會期望受到肯定,我們總是會尋求他人的認同,但你有沒有想過其實你可以不要追求這些認同感? 上面這段話是我在看了「創勝心態」後腦中浮現的想法,有時候我們太容易,因為追逐外顯的成就而迷失自我,例如在理財時總是要比拚報酬率,上班時總是想要...
Thumbnail
在討論幸福之前,我們得先了解「什麼是幸福?」而今天這本《打造你要的人生》則是從人類天性的論點出發,討論幸福的迷思。本文分享了作者的幸福科學研究和教學,從三種營養素可以觀察,享受、滿足、目標裡,我們都無法避免不快樂的情緒產生。下一篇文章將分享獲取幸福感的祕訣,在於全然接受不快樂、學會如何管理不快樂。
Thumbnail
在討論幸福之前,我們得先了解「什麼是幸福?」而今天這本《打造你要的人生》則是從人類天性的論點出發,討論幸福的迷思。本文分享了作者的幸福科學研究和教學,從三種營養素可以觀察,享受、滿足、目標裡,我們都無法避免不快樂的情緒產生。下一篇文章將分享獲取幸福感的祕訣,在於全然接受不快樂、學會如何管理不快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