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教業觀察與人生哲學:別讓孩子的快樂,輸在起跑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任職於補教業的近期有感

最近工作改換跑道,任職於補教業,教授英文學科的老師,教了這幾個月,親身體驗、觀察到了一些現象,忍不住又有了些許感觸與想法。

誠心希望這個世界可以讓學生、孩子們多一點喘息空間,讓他們能夠於自適的領域,盡情探索與揮灑。

而不是「別人家小孩都可以,所以你也要100分第一名、一中女中、台大、台積電。」

結果在人生某個節點才發現,他們自己根本不知道「我是誰」、「我喜歡什麼」、「做什麼事會讓我感到快樂」這些對於人生,才是更為重要的問題。

二、孩子不是你的財產物

孩子、成人,任何一個人都不是另一個人的財產、不是所有物、不是權力與擁有物的延伸,更不是做無謂比較與權衡後,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勉強。

人不會是他的擁有物、語言、名字、符號之總和。


家長們總害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點,但事實上,孩子們並不會輸在起跑點,況且起初根本就沒有起跑線,那些條條框框都是體制、機制下的無形框架與束縛。

更為諷刺的現象是,在起跑點時,家長的期望、僵化的體制就已將名為功利主義之刃掐架於他們頸部,仍未有批判性思維與知識力量的孩子們束手無策,僅能乖乖就範,最終失去對一切未知事物的好奇心與探索樂趣。

做任何事情前都先問:「「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做這件事有什麼好處?」

然而,為何做任何事一定都要求實質收益與物質回饋呢?

難道做一件事的意義不正是這件事、這個行動、這個實踐本身嗎?

難道做一件事的理由不能是「沒幹嘛,只因為我很快樂」嗎?

熱情、快樂、成就感,而我認為這才是一件事能夠持續做得長久的核心。

三、「不擁有,正是存在之始」

長期閱讀精神學家佛洛姆的各本著作,他曾於自身著作提及:「對於符號與實體一無所有的人,亦指那些放下執念、佔有、貪念的人,實際上他已經擁有了一切。而不擁有、不佔有,正是存在之始。」

佛洛姆又於自身經典著作【擁有還是存在】一書中說道:

「一個活躍、生氣勃勃的人,如一個不斷變大的容器,水不斷注入,但永遠無法充滿他。」

如同東方哲學-道德經說的【無】與佛法說的【空】,無獨有偶地,西方哲學-解構主義大師德希達說的【間】(GAP),我們也正如一只「空的容器」,如同一只杯子,它之所以能發揮其自身最大的功能,正是它盛裝處的「空」。

騰出空間,才能展現其價值,一切即開始流轉。

身為容器,就讓一切生命之流流經我們,途中試著也不去刻意佔有、爭奪、抓取、執著,就僅是體驗與經歷它所流經的過程,感受它的炙熱與冷冽、繽彩與黯淡。

四、「一直想都是問題,只要做了就會有答案」

在過程中挫敗、迷失了,就依著自己的直覺走看看吧!

走錯方向也好,因為走錯不代表挫敗與失去。

而是我們多了一條線索,知道「走錯了」這個重要訊息,這正使我們不斷調整修正,就能離目標之路更接近了一點。


反觀,迷路時最忌諱的就是:被來自四面八方的流言蜚語與負面訊息給恫嚇,使人躊躇不前,停滯於原地。

停滯不前是最糟糕的方案,或許我們是害怕思慮不夠周詳,將導致輕率的一步,即會讓我們永劫不復、一失足成千古恨。然而,其實一切就只是幻想,自己嚇自己,根本沒那麼嚴重。

更加令人不敢面對的事實是,這只不過是自身放大失敗的嚴重性、戲劇化了失敗所帶來的傷害程度,其目的是為了掩蓋對未知的恐懼,我們只是沒有勇氣直視現實接受自身的脆弱承認自己的無能為力

停滯不前既無法讓我們修正途徑,更無法走到目的地,最終即迷失在生命長河之中,抑鬱怨聲地虛耗這一生。


我想我們比好多人擁有大把的時間,也遠比想像中的自己還來得強大,

因此不管好壞,不要害怕,行動吧!

【一直想都是問題,只要做了就會有答案。

相信自身的決定,並讓行動帶領我們啟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伊蓮的沙龍
38會員
98內容數
哈囉你好嗎 我是伊蓮👋 近期從工作的桎梏中解放開來,30歲的我矗立於第一個人生重大的十字路口,我將為人生留白一段時間,進行沉澱、行動、揭露、經歷、對話及回饋,並將身為社會局外人的生活玩味凝結成點,藉由寫作把它們刻劃下來。未來將何去何從,敬請期待。
伊蓮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5
演算法最可怕的正是:讓人們「以為」自己是有選擇的自由,讓每個抉擇都看似是人們主動決定的,投以更多高度同質性的內容,讓他們對自己的品味信以為真,讓他們投注更多的注意力與時間於該平台,最後商業公司藉以廣告收益,成功從中攫取大筆獲利...
Thumbnail
2025/04/15
演算法最可怕的正是:讓人們「以為」自己是有選擇的自由,讓每個抉擇都看似是人們主動決定的,投以更多高度同質性的內容,讓他們對自己的品味信以為真,讓他們投注更多的注意力與時間於該平台,最後商業公司藉以廣告收益,成功從中攫取大筆獲利...
Thumbnail
2024/12/11
在群體關係是舒服怡然、有趣幽默、穩定熟悉時,我就會漸漸卸下防禦姿勢、活潑起來。在那一瞬間,我的大腦已判定這裡是安全無虞、能讓我卸下心房、徜徉其中的地方。 很難想像以前午餐都跑去超商,自閉坐在最角落的座位,拿著一顆飯糰與一杯拿鐵隨便果腹的我,現在...
Thumbnail
2024/12/11
在群體關係是舒服怡然、有趣幽默、穩定熟悉時,我就會漸漸卸下防禦姿勢、活潑起來。在那一瞬間,我的大腦已判定這裡是安全無虞、能讓我卸下心房、徜徉其中的地方。 很難想像以前午餐都跑去超商,自閉坐在最角落的座位,拿著一顆飯糰與一杯拿鐵隨便果腹的我,現在...
Thumbnail
2024/09/14
生活,沒有所謂的價值對錯標準。「你的開心與快樂,你賦予人生何種意義與價值,比任何對錯還重要。」 我嘗試問了我爸一個問題:「以往日復一日、無止盡的工作」VS 「這10個月的充實待業期」 到底哪個才是真正的現實?  老爸神秘打趣地說:「當你有辦法....」
Thumbnail
2024/09/14
生活,沒有所謂的價值對錯標準。「你的開心與快樂,你賦予人生何種意義與價值,比任何對錯還重要。」 我嘗試問了我爸一個問題:「以往日復一日、無止盡的工作」VS 「這10個月的充實待業期」 到底哪個才是真正的現實?  老爸神秘打趣地說:「當你有辦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所有事情要嘗試之後才會知道有沒有可行性,如果你害怕了、恐懼了,而沒有跨出那一步,那就永遠不會成功,但凡只要嘗試了,縱使結果不如意,你也會因為這個過程收穫滿滿!
Thumbnail
所有事情要嘗試之後才會知道有沒有可行性,如果你害怕了、恐懼了,而沒有跨出那一步,那就永遠不會成功,但凡只要嘗試了,縱使結果不如意,你也會因為這個過程收穫滿滿!
Thumbnail
——但我們的「國家教育系統」卻假裝這很容易???
Thumbnail
——但我們的「國家教育系統」卻假裝這很容易???
Thumbnail
即將迎來2024 下半年,回顧這前半年,很挫折地發現自己所有的嘗試彷彿都是徒勞。文學投稿、翻譯工作面試、僑委會海外交流計畫,或是國科會專案,幾乎通通都沒過。 但是,心理學給了我一套新的詮釋觀點。
Thumbnail
即將迎來2024 下半年,回顧這前半年,很挫折地發現自己所有的嘗試彷彿都是徒勞。文學投稿、翻譯工作面試、僑委會海外交流計畫,或是國科會專案,幾乎通通都沒過。 但是,心理學給了我一套新的詮釋觀點。
Thumbnail
最在意的事情,總是會一再出現,好像怎麼都離不開。明明感到疲累又厭煩,為什麼還要繼續下去?好一段時間分不清是堅持努力,還是逃避擺爛,總之,我沒有離開。
Thumbnail
最在意的事情,總是會一再出現,好像怎麼都離不開。明明感到疲累又厭煩,為什麼還要繼續下去?好一段時間分不清是堅持努力,還是逃避擺爛,總之,我沒有離開。
Thumbnail
然而,在討論這些之前,有更嚴峻的事情需要思考。 在問題的背後就是答案,然而,也許有更重要的疑惑對嗎?
Thumbnail
然而,在討論這些之前,有更嚴峻的事情需要思考。 在問題的背後就是答案,然而,也許有更重要的疑惑對嗎?
Thumbnail
目標和計畫都很明確,卻依然有所猶豫...這應該是每個人在職涯過程中都會遇到的困境。找個人聊聊吧!有時,答案就在我們自己心中。
Thumbnail
目標和計畫都很明確,卻依然有所猶豫...這應該是每個人在職涯過程中都會遇到的困境。找個人聊聊吧!有時,答案就在我們自己心中。
Thumbnail
說來難為,也是到現在才發現這其實是壞習慣:很喜歡把問題帶回來。
Thumbnail
說來難為,也是到現在才發現這其實是壞習慣:很喜歡把問題帶回來。
Thumbnail
一直以來都對自己的要求很高,總是希望做到最完美再出發,不希望大家在一開始就感到失望,這樣會不會也失去了別人對自己的信任,但後來發現,或許別人也不是如此的在意,資訊太發達了,有時可能真的別把自己看得太重,想什麼就去做什麼,或許會更好,因為有一天當你真的想做的時候,可能就真的已經無能為力了。
Thumbnail
一直以來都對自己的要求很高,總是希望做到最完美再出發,不希望大家在一開始就感到失望,這樣會不會也失去了別人對自己的信任,但後來發現,或許別人也不是如此的在意,資訊太發達了,有時可能真的別把自己看得太重,想什麼就去做什麼,或許會更好,因為有一天當你真的想做的時候,可能就真的已經無能為力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