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安處,是職場?還是逃亡?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寫給在生活與工作的交界處猶豫的人

raw-image

「我是不是只是不想面對現實,才一直想換地方?」

這是我在諮商工作中,最常聽見的句子之一。

有時候,說這話的是剛辭職準備回鄉的人;有時候,是正在海外遠距工作卻感到孤單的人;更多時候,是那些坐在城市裡、看著窗外陽光,卻說不出自己為何不快樂的人。

而《我身安處是職場》這本書,正是為這一類人而寫的。

不是要你流浪,而是幫你安身

這本書的書名乍看之下,會讓人以為是一本關於職場選擇的心靈勵志書。但讀下去你會發現,它談的不只是「工作在哪裡比較好」,而是一場深入生活、價值與心理結構的自我梳理。

作者梅洛迪·沃尼克以自己身為數位游牧工作者的經驗出發,帶領讀者檢視九個選擇「在哪裡生活與工作」的關鍵點——從地方文化、社群連結、生活成本、氣候環境,到自我認同與目標感。

她不是鼓勵你「逃離」你現在所在的位置,而是要你誠實地問自己:

  • 我現在所處的地方,是我「選擇」的,還是「妥協」的?
  • 我真正需要的,是更多自由?還是更深的歸屬?

這些問題不是地圖可以回答的,而是你內在的定位系統。

raw-image

自由的代價,是選擇

當數位游牧成為流行詞彙,社群媒體上的漂泊生活也變得看似浪漫:在海邊喝著椰子水遠距開會,在歐洲小鎮工作一週再環遊世界,在家鄉小鎮買房養貓寫 code……

但作者沒有販售這樣的幻想。她告訴你,自由的代價是選擇,而選擇的前提是認識自己。她用大量的調查、心理研究與第一手訪談,為我們提供一種系統性的方式,去處理「人生的地理焦慮」。

這是一種「生活設計」的哲學:不是選一份工作去適應它,而是看這份工作是否能幫助你成為你想成為的那個人,是否能支撐你過上你想過的生活。

理想的地點,不是地圖上的紅點,而是你身體的感受點

讀這本書時,我不斷想起我在諮商中常與個案談到的身體感。那些說自己「快喘不過氣」的人,往往不是肺不好,而是他們待在一個不屬於他們的空間裡,卻無法離開;那些總是「睡不好」的人,不是因為床太硬,而是他們壓抑太久,不敢承認自己想離開。

作者用一個很美的提問作為這本書的開場:

「如果你可以在任何地方工作,那麼,你會選擇在哪裡生活?」

但她不只問你這個問題,她更陪你一起拆解「你為什麼沒能選擇」、「你在怕什麼」、「你真正在找的,是什麼樣的生活節奏與支持系統」。

這本書的特別之處,在於它不幫你做決定,而是教你怎麼問問題。那種深入、真實、不逃避後果的問法,很像我在對話中最喜歡說的那句話:

「你可以不馬上選,但請你別假裝你不在選。」

raw-image

我們正在選擇一個能活得下來,也活得出感覺的地方

從疫情之後到現在,遠距、自由業、自媒體、數位移居,這些關鍵字不停出現在新聞與社群上。

看起來我們好像擁有更多選項了,但焦慮也變得更飽和:

  • 回家鄉是不是退縮?
  • 留在大城市是不是慣性依賴?
  • 去國外是不是一種自我證明?
  • 不離職是不是太懦弱?


這些聲音有的來自社會期待,有的來自親密關係的牽引,有的則是我們對自己「應該」如何的想像。

而《我身安處是職場》讓我看到一種新的框架:

選擇地點,其實是選擇「我要過什麼樣的關係、節奏與自己相處的方式」。

這不是指南,是你生活版本的地圖生成器

最後我想說的是:這本書不會幫你畫出你的理想生活地圖,它更像是給你一套「地圖生成器」——讓你知道,人生不是只有城市與鄉村、國外與本地這些二分法可以選,而是可以從「你要如何活著」這件事開始,慢慢展開你的人生地景。

在這個地景裡,你的工作不是「附屬於生存」,而是可以承載你的價值與自由。

你的生活也不再是「工作之外的休息區」,而是整體自我實現的一部分。

raw-image

所以,如果你正卡在去與留、回與逃、換或不換的猶豫裡,我真心推薦你讀一讀《我身安處是職場》。

你不會在裡面找到標準答案,

但你會找到可以開始問自己的那一套思考方式。

然後,有一天,你會更篤定地說出:

我在這裡,不是因為只能待在這裡,而是我選擇在這裡。


這是我們真正要去的地方。


📚 品味閱讀交流會〈我身安處是職場〉

🕙 7/29(二)13:30–14:30|線上 🔗 免費報名:https://pse.is/7t64sp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菁式記錄
9會員
76內容數
我是 Emily 吳黛菁,哲學諮商師與 AI 合作師,專注於提問力、閱讀教育與情緒修復。透過品味閱讀交流會與 AI 工具,帶領學員實踐哲學思維,建立理性對話力與自我成長力。
菁式記錄的其他內容
2025/07/19
《情緒靈敏力》指出,情緒不是該被壓抑或控制的敵人,而是能引導我們認識內在真實的訊號。透過「覺察、抽離、依循價值行動」的四步驟,我們能在情緒來襲時保留空間,選擇不被牽著走。挫折並非失敗,而是成長過程中的必經土壤,靈敏地回應它,我們才能活出更自由的自己。
Thumbnail
2025/07/19
《情緒靈敏力》指出,情緒不是該被壓抑或控制的敵人,而是能引導我們認識內在真實的訊號。透過「覺察、抽離、依循價值行動」的四步驟,我們能在情緒來襲時保留空間,選擇不被牽著走。挫折並非失敗,而是成長過程中的必經土壤,靈敏地回應它,我們才能活出更自由的自己。
Thumbnail
2025/07/14
當語言變成武器,男性常在開口前就已遍體鱗傷。這篇文章從榮格的「永恆少年」出發,結合現代網路語境與紅姐現象,探討男性在父權期待下如何壓抑情緒、逃避語言修復。當飛刀飛得比療傷快,我們或許需要一個新的男性語言空間——能夠說廢話、講真話、不怕被笑的地方。
Thumbnail
2025/07/14
當語言變成武器,男性常在開口前就已遍體鱗傷。這篇文章從榮格的「永恆少年」出發,結合現代網路語境與紅姐現象,探討男性在父權期待下如何壓抑情緒、逃避語言修復。當飛刀飛得比療傷快,我們或許需要一個新的男性語言空間——能夠說廢話、講真話、不怕被笑的地方。
Thumbnail
2025/07/07
這個工作坊幫助你重新設定金錢觀念,解決不敢談錢、覺得談錢俗氣等問題,透過AI輔助互動和角色扮演,讓你練習開價、拒絕等金錢溝通技巧,找到靈魂、金錢與天賦的平衡點。
Thumbnail
2025/07/07
這個工作坊幫助你重新設定金錢觀念,解決不敢談錢、覺得談錢俗氣等問題,透過AI輔助互動和角色扮演,讓你練習開價、拒絕等金錢溝通技巧,找到靈魂、金錢與天賦的平衡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工作即生活」的哲學,分享個人如何從高薪工作,轉向追求更符合自己價值觀的生活方式。雖然放棄了穩定的職位和新加坡的PR資格,但作者認為真正的幸福在於能夠選擇自己的工作內容、合作夥伴和工作地點。透過反思和行動,本文旨在啟發讀者思考如何構建一個更具意義的生活,並實現自我價值。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工作即生活」的哲學,分享個人如何從高薪工作,轉向追求更符合自己價值觀的生活方式。雖然放棄了穩定的職位和新加坡的PR資格,但作者認為真正的幸福在於能夠選擇自己的工作內容、合作夥伴和工作地點。透過反思和行動,本文旨在啟發讀者思考如何構建一個更具意義的生活,並實現自我價值。
Thumbnail
來到日本後,每天忙碌緊湊的生活大大讓我吃不消,除了適應環境,工廠的工作也讓我每天都非常疲憊,每天上下班煮飯一天就過去了,也沒有精力做其他事情,讓我不斷問自己,我到底要從日本打工度假的生活中得到什麼? 因為從現在來看我好像什麼都沒有得到,工廠的工作我不喜歡,也很難上手,到現在進去快一個月,我還是
Thumbnail
來到日本後,每天忙碌緊湊的生活大大讓我吃不消,除了適應環境,工廠的工作也讓我每天都非常疲憊,每天上下班煮飯一天就過去了,也沒有精力做其他事情,讓我不斷問自己,我到底要從日本打工度假的生活中得到什麼? 因為從現在來看我好像什麼都沒有得到,工廠的工作我不喜歡,也很難上手,到現在進去快一個月,我還是
Thumbnail
你的工作不代表你,挑戰「夢想工作」的迷思,找回不以工作為中心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你的工作不代表你,挑戰「夢想工作」的迷思,找回不以工作為中心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現代人的職場處境不再穩定,需要採取不同的生活方式。投資組合生活方式有助於提供更多彈性以順應世界局勢,並且可以兼顧生活和擴增財源。發展具體行動方案,評估適切的興趣與能力,運用資源人脈、有效管理時間、分析投報效益是實現理想的工作/生活模式的關鍵。
Thumbnail
現代人的職場處境不再穩定,需要採取不同的生活方式。投資組合生活方式有助於提供更多彈性以順應世界局勢,並且可以兼顧生活和擴增財源。發展具體行動方案,評估適切的興趣與能力,運用資源人脈、有效管理時間、分析投報效益是實現理想的工作/生活模式的關鍵。
Thumbnail
一個人走在職涯路上,若遇到困難或迷惘時,有人願意傾聽陪伴,適時引導思考,釐清問題、現況分析、擬定目標及行動方案,相信你會走得更順遂!一直以來,許多朋友找我諮詢的職涯議題,歸納常見三大類型:
Thumbnail
一個人走在職涯路上,若遇到困難或迷惘時,有人願意傾聽陪伴,適時引導思考,釐清問題、現況分析、擬定目標及行動方案,相信你會走得更順遂!一直以來,許多朋友找我諮詢的職涯議題,歸納常見三大類型:
Thumbnail
做任何決定,先想想自己要的是什麼?否則,繞了世界一圈,只是換個地方迷惘而已。 他們的主要課題,是了解這個世界、和了解自己。 而Z世代很喜歡透過「出國打工換宿」這件事來找到自己,這,真的是有效的方式嗎? 詳細文章內容,請看這裡 主題標籤#Z世代諮詢 主題標籤#出國打工
Thumbnail
做任何決定,先想想自己要的是什麼?否則,繞了世界一圈,只是換個地方迷惘而已。 他們的主要課題,是了解這個世界、和了解自己。 而Z世代很喜歡透過「出國打工換宿」這件事來找到自己,這,真的是有效的方式嗎? 詳細文章內容,請看這裡 主題標籤#Z世代諮詢 主題標籤#出國打工
Thumbnail
本篇文章分享解決職涯迷惘的方法及思維觀念,包括職涯只是生涯的一部分、不要放棄去接近一直吸引你的事物,以及職涯是不斷動態變化的過程等。這些方法或許可以幫助你緩解對於職涯迷惘的焦慮與緊張,並逐漸找到屬於自己的職涯GPS。
Thumbnail
本篇文章分享解決職涯迷惘的方法及思維觀念,包括職涯只是生涯的一部分、不要放棄去接近一直吸引你的事物,以及職涯是不斷動態變化的過程等。這些方法或許可以幫助你緩解對於職涯迷惘的焦慮與緊張,並逐漸找到屬於自己的職涯GPS。
Thumbnail
雖然不是人人的人生目標都想成為一個自由工作者,但我覺得如果能夠用自由工作者的角度來思考工作跟時間的話,也會是一個學習如何為自己工作的自主人生吧,就來看看這本書能為我們帶來甚麼吧!
Thumbnail
雖然不是人人的人生目標都想成為一個自由工作者,但我覺得如果能夠用自由工作者的角度來思考工作跟時間的話,也會是一個學習如何為自己工作的自主人生吧,就來看看這本書能為我們帶來甚麼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