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換線|輔導原理(第5堂)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焦慮:個人中心學派觀點(補充)

這堂課延續上一堂未講完的個人中心學派,進一步介紹「有機體的評價歷程(OVP)」與「有條件價值(COWs)」。當COWs變得廣泛,而OVP變得失能時,個體會產生內在分裂與不一致的感受,這也是焦慮的來源。


焦慮:理情行為治療觀點

Ellis認為,情緒主要來自我們的信念、評價、解釋,以及對於生活情境的反應。換句話說,焦慮可說是源於「非理性信念」,這些信念通常包含「一定、必須、應該」等詞語。Beck則將類似概念稱為「認知扭曲」。


十多年前,曾有老師推薦我閱讀Rogers的《成為一個人》,但當時實在難以理解這本書的內容。後來,我轉而學習結構較清晰的認知行為取向,市面上多數談論「習慣」的書籍也大多基於認知行為理論。實際上,習慣的另一面也可視為制約反應。

然而,當認知行為學派在實踐中遭遇瓶頸時,我認為或許能從人本取向中找到新的方向。人本取向與存在主義和後現代思潮也有著密切的關聯。這些更深入的內涵,應該將在暑期班中講解。


哲學諮商中的LBT(Logic-Based Therapy)發展自REBT。Cohen在《這麼想就對了》一書中,指出哲學與心理學的差異:

  • 哲學家看事情的方法是從前提推出結論
  • 傳統的心理學傾向用因果關係來看事情。

哲學取向看的不是因果律,它的做法是找出各種破壞性推論的錯誤前提,並加以分類。這正是我把我的哲學取向稱之為以邏輯為基礎的治療法(Logic-based therapy, LBT)的原因。它改變了心理學的任務。以邏輯為基礎的治療法不再尋找造成自我毀滅的行為和情緒的原因,相反的,它檢視我們推理中的危險前提。—《這麼想就對了》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子非魚的沙龍
136會員
620內容數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子非魚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7/30
精神分析與個人中心學派
Thumbnail
2025/07/30
精神分析與個人中心學派
Thumbnail
2025/07/29
2025/07/29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次出國旅行,最讓人頭痛的就是要穿什麼? 不同國家的氣候差很大,從零下低溫到艷陽高照,一趟旅程可能要準備兩季的衣服! 這次我整理出我出國最愛帶的 WIWI 輕旅穿搭清單,全部都能在 蝦皮雙11活動 期間用超優惠價格入手,還能同時參加 蝦皮分潤計畫,一邊分享一邊賺旅費 💰 雙11優惠懶人包:
Thumbnail
每次出國旅行,最讓人頭痛的就是要穿什麼? 不同國家的氣候差很大,從零下低溫到艷陽高照,一趟旅程可能要準備兩季的衣服! 這次我整理出我出國最愛帶的 WIWI 輕旅穿搭清單,全部都能在 蝦皮雙11活動 期間用超優惠價格入手,還能同時參加 蝦皮分潤計畫,一邊分享一邊賺旅費 💰 雙11優惠懶人包:
Thumbnail
大家好久不見,趁著連假有時間寫文來分享我這陣子的近況~ 大約 8 月中後的時候,我自己去了一小趟的釜山+福岡獨旅,主要是因為想讓自己沈澱放鬆,也加上自己好久沒有好好休息,所以希望可以有一段自己的時間。 當然,也因為這次是獨自出發,所以身為小小自媒體工作者還是會需要拍照記錄一下生活,所以這次旅程還
Thumbnail
大家好久不見,趁著連假有時間寫文來分享我這陣子的近況~ 大約 8 月中後的時候,我自己去了一小趟的釜山+福岡獨旅,主要是因為想讓自己沈澱放鬆,也加上自己好久沒有好好休息,所以希望可以有一段自己的時間。 當然,也因為這次是獨自出發,所以身為小小自媒體工作者還是會需要拍照記錄一下生活,所以這次旅程還
Thumbnail
當人生走到選擇十字路口,我們常急著問別人該怎麼走,卻忘了最懂自己的其實是自己。本文帶你透過認識自我、觀照內心與餵養身心靈,學會分辨內在聲音,找回方向感與行動力,做出忠於本心的選擇,找回人生主導權。
Thumbnail
當人生走到選擇十字路口,我們常急著問別人該怎麼走,卻忘了最懂自己的其實是自己。本文帶你透過認識自我、觀照內心與餵養身心靈,學會分辨內在聲音,找回方向感與行動力,做出忠於本心的選擇,找回人生主導權。
Thumbnail
從過去的負面經歷到蛻變成正向典範:一個關於生命整合與療癒的旅程。
Thumbnail
從過去的負面經歷到蛻變成正向典範:一個關於生命整合與療癒的旅程。
Thumbnail
透過語言轉換療癒受傷的心靈,學習選擇正向語言,改變對自己的看法,並從中獲得力量。
Thumbnail
透過語言轉換療癒受傷的心靈,學習選擇正向語言,改變對自己的看法,並從中獲得力量。
Thumbnail
本文介紹具心理與佛學背景的輔導師--李堅翔博士的故事,探索佛法輔導與傳統心理治療的不同,揭示過度嚴苛的現代人,如何在佛法中學習慈悲與放下自我執著,進而幫助他人減苦。
Thumbnail
本文介紹具心理與佛學背景的輔導師--李堅翔博士的故事,探索佛法輔導與傳統心理治療的不同,揭示過度嚴苛的現代人,如何在佛法中學習慈悲與放下自我執著,進而幫助他人減苦。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透過韓劇療癒自我,並學習愛自己、接納自己的生命歷程。作者鼓勵讀者理解自身需求,並提供「說病,話療」服務,協助他人開啟心門,找到重新開始的位置。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透過韓劇療癒自我,並學習愛自己、接納自己的生命歷程。作者鼓勵讀者理解自身需求,並提供「說病,話療」服務,協助他人開啟心門,找到重新開始的位置。
Thumbnail
七個步驟,解開關係束縛,做出改變,重建更成熟的情感對應方式
Thumbnail
七個步驟,解開關係束縛,做出改變,重建更成熟的情感對應方式
Thumbnail
衝動反應90%是自己的問題+被逼迫的改變無法持久+需有說真話不受傷的綠洲。銘記生命中出現的天使+自己傳承:餘生帶著謙卑善良的心,溫暖自己+世界。如何脫離關係黑洞? 需自我定義+依附關係的理解+發展健全的真我(3Q6C:3個商數:EQ/LQ/SQ+6個特質:愛你,懂你,聽你,保密,人生智慧,助你成長。
Thumbnail
衝動反應90%是自己的問題+被逼迫的改變無法持久+需有說真話不受傷的綠洲。銘記生命中出現的天使+自己傳承:餘生帶著謙卑善良的心,溫暖自己+世界。如何脫離關係黑洞? 需自我定義+依附關係的理解+發展健全的真我(3Q6C:3個商數:EQ/LQ/SQ+6個特質:愛你,懂你,聽你,保密,人生智慧,助你成長。
Thumbnail
1.心理學家阿德勒有句名言「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2.不了解情緒就被情緒控制。 3.我們一生都在努力離開艱難困苦的依附關係,含紊亂型/逃避型/焦慮型,往安全型發展;期待盡快+至終實現在自己有限的人生歷程中喔!
Thumbnail
1.心理學家阿德勒有句名言「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2.不了解情緒就被情緒控制。 3.我們一生都在努力離開艱難困苦的依附關係,含紊亂型/逃避型/焦慮型,往安全型發展;期待盡快+至終實現在自己有限的人生歷程中喔!
Thumbnail
探索陽明心學如何運用在兩性關係與個人成長中,建立自我情緒標準,擺脫戀愛腦,塑造幸福人生的內在力量。
Thumbnail
探索陽明心學如何運用在兩性關係與個人成長中,建立自我情緒標準,擺脫戀愛腦,塑造幸福人生的內在力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