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家庭心結到冒險解壓:揭秘《Psychology Today》5大心理學洞見,點亮高中生活!

Peter Hung-avatar-img
發佈於時事影視雜談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嗨!我是你們的心理小嚮導,今天要帶大家走進《Psychology Today》美國版的最新頭條新聞!這些文章充滿了有趣的心理學知識,不僅能讓你感到好奇,還能幫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和身邊的人。

讓我們用輕鬆的方式,讓你一看就想分享!準備好了嗎?出發囉!

1. 為什麼有些離婚後的孩子拒絕見父母?

原文標題:Why Some Children of Divorce Refuse to See Their Parents(2025年7月30日)

總結:離婚對孩子來說可能是一場情緒風暴,有些孩子會選擇拒絕見某一方或雙方父母。這可能是因為他們感到受傷、憤怒,或想保護自己不受更多痛苦影響。文章提到,這樣的行為有時是孩子在試圖「自我療癒」,但也需要大人用耐心和理解來重建關係,比如透過中立的溝通或家庭治療。

適合誰:如果你或朋友正在經歷家庭變動,想知道如何處理複雜的情緒,這篇很值得一看!

有趣指數:★★★★☆(4/5)

  • 這話題聽起來有點沉重,但它像一部家庭劇,揭開了很多人不說出口的心事,讀起來有種「原來不只我這樣」的共鳴!
    實用指數:★★★★☆(4/5)
  • 文章給了一些實際建議,比如如何用溫和的方式與孩子溝通,對面臨家庭問題的你或朋友超有幫助!
    分享評估:這篇適合分享給正在經歷家庭改變的同學,或對心理學如何解釋親子關係好奇的人。發到LINE群組或IG故事,說不定能開啟一場有深度的討論!

2. 完美主義者也能學會正面衝突!

原文標題:Does your child have big feelings that overwhelm them (and you) at times? Here's how you can help(2025年7月30日,Amanda Jean Rocchio)

總結:完美主義者通常害怕衝突,擔心說錯話會搞砸關係。但這篇告訴我們,不是所有衝突都壞!透過坦誠表達自己的脆弱(比如承認「我也很緊張」),可以讓衝突變成增進理解的機會。文章教你幾招,比如用「我覺得…」開頭來表達意見,這樣能讓對方更容易接受。

適合誰:如果你總是害怕跟朋友或家人起爭執,或想讓溝通更順暢,這篇很適合你!

有趣指數:★★★★☆(4/5)

  • 這篇就像教你如何在「吵架」時變成超強溝通王,讀起來有種「哇,原來可以這樣!」的驚喜感。
    實用指數:★★★★★(5/5)
  • 超實用的溝通技巧,無論是跟同學討論分組作業,還是跟爸媽談心,都能派上用場!
    分享評估:這篇超適合分享給愛面子或怕吵架的朋友!可以貼在社群,加上標籤 #心理學小技巧,保證有人點讚!

3. 冒險能讓你遠離焦慮?

原文標題:The Surprising Benefits of Adding Adventure to Your Life(2025年7月29日,Susan Krauss Whitbourne)

總結:感覺心情低落時,最不想做的就是出門冒險,但研究說這恰恰能幫你擊退焦慮!像是去爬山、試新餐廳,甚至參加社團活動,都能讓大腦分泌快樂荷爾蒙,減輕壓力。文章建議從小冒險開始,比如改變上學路線,就能讓生活更有趣!

適合誰:如果你覺得生活無聊,或常被焦慮困擾,這篇會讓你想馬上動起來!

有趣指數:★★★★★(5/5)

這篇就像在跟你喊「別宅在家,去闖一闖吧!」讀起來超振奮,像在看一部青春冒險電影!
實用指數:★★★★☆(4/5)

  • 給的建議簡單又可行,像是「試試新路線」這種小改變,連忙碌的高中生都能做到!
    分享評估:這篇超適合發到IG或TikTok,配上你出去玩的照片,寫「心理學說多冒險會更快樂,你試過沒?」保證吸睛!

4. 為什麼我們會對律師開玩笑?

原文標題:Why So Many Lawyer Jokes? Cracking the Case(2025年7月31日)

總結:你有沒有聽過律師的冷笑話?這篇分析為什麼律師總被拿來開玩笑(比如「律師和鯊魚有什麼差別?」)。原因可能是因為大家覺得律師太精明、愛挑字眼,或他們的工作常涉及爭議。文章說,這種幽默其實反映了我們對權威的複雜情感,是一種釋放壓力的方式。

適合誰:如果你愛聽笑話,或對社會心理學好奇,這篇會讓你會心一笑!

有趣指數:★★★★★(5/5)

  • 這篇超有趣,像在破解一個文化謎團,還順便讓你學到為什麼我們愛用幽默吐槽某些職業!
    實用指數:★★★☆☆(3/5)
  • 雖然實用性不算高,但它能讓你更懂為什麼有些玩笑特別流行,聊天時可以拿來當話題!
    分享評估:這篇適合分享給愛講笑話的同學,或對心理學如何解釋日常現象感興趣的人。發到群組說「你聽過律師笑話嗎?這篇告訴你為什麼!」很吸睛!

5. 過度「療癒」會讓你更累?

原文標題:Are we healing, or just burning out?(2025年7月30日,Claudia Skowron)

總結:現在超流行談「療癒」和「情緒整理」,但這篇提醒我們,過度分析自己的每種感覺可能會讓人更疲憊!像是每天逼自己寫日記或「必須正向思考」,反而可能增加壓力。文章建議,偶爾讓自己「什麼都不想」,專注當下(比如吃飯時好好享受),反而更能放鬆。

適合誰:如果你常覺得「我應該更努力療癒自己」,這篇會讓你鬆一口氣!

有趣指數:★★★★☆(4/5)

  • 這篇像在跟你說「別太逼自己,偶爾懶一下也OK!」讀起來有種被理解的溫暖感。
    實用指數:★★★★★(5/5)
  • 超實用的提醒,教你如何避免「療癒過頭」,讓心理負擔變輕,高中生也能輕鬆實踐!
    分享評估:這篇很適合分享給壓力大的同學,特別是那些愛追心理學流行語的人!可以發到社群,寫「原來療癒也會累?這篇超有共鳴!」

結語

今天的《Psychology Today》頭條之旅到這結束啦!這些文章不僅讓你窺探心理學的奧妙,還能幫你應對生活中的小挑戰。喜歡哪篇?快分享給朋友,或在下面留言告訴我你的想法!

資料來源: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筆尖上的遇見|PETER的打工筆記
128會員
329內容數
七年北漂寒窗,寄居木柵邊陲,牧養後山森林,也靜靜與自然為伍。深夜裡,我時常獨自漫跑於山徑,與星光與靜默對話。 學成之後,幸運踏上心理師之路,歸隱已七年。成為學生的玩伴、鄉間的旅人,在多元民情與人心間遊走,慢慢學會以平凡的眼睛看見不凡。 寫作,記住與每個生命交會時的激盪與激昂,也試著在字句之間與彼此產生漣漪,共振、相映。
2025/08/01
在快速變化的現代生活中,我們時常感到身心俱疲,思緒紛亂。工作壓力、人際關係、資訊爆炸,都讓我們難以專注,甚至失去對生活的掌控感。你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經驗:明明想專心完成一件事,卻總是被各種雜念打斷?或是感到焦慮、煩躁,卻找不到出口? 這時候,你需要的是一個簡單卻有效的方法,幫助你「重置」身心。
2025/08/01
在快速變化的現代生活中,我們時常感到身心俱疲,思緒紛亂。工作壓力、人際關係、資訊爆炸,都讓我們難以專注,甚至失去對生活的掌控感。你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經驗:明明想專心完成一件事,卻總是被各種雜念打斷?或是感到焦慮、煩躁,卻找不到出口? 這時候,你需要的是一個簡單卻有效的方法,幫助你「重置」身心。
2025/07/31
為什麼我們會「情緒卡住」? 有時候,我們並不是不知道該怎麼辦,而是太焦慮、太思慮過度、太悲傷,讓身體都停住了。 中醫說,情緒不是只有「心理」的問題,它也關乎身體五臟六腑的運行。而五臟(肝、心、脾、肺、腎)各對應一種五行(木、火、土、金、水),也蘊含著我們的「情緒之源」。
2025/07/31
為什麼我們會「情緒卡住」? 有時候,我們並不是不知道該怎麼辦,而是太焦慮、太思慮過度、太悲傷,讓身體都停住了。 中醫說,情緒不是只有「心理」的問題,它也關乎身體五臟六腑的運行。而五臟(肝、心、脾、肺、腎)各對應一種五行(木、火、土、金、水),也蘊含著我們的「情緒之源」。
2025/07/29
生活不一定要一次大整理,小小的開始也能帶來深遠的變化。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 打開某個抽屜時,突然發現裡面塞滿了早就忘記的東西——發票、過期藥品、無法使用的電池、乾掉的原子筆。 你不是故意囤積,而是生活實在太快,快到你沒時間停下來看看這些小角落發生了什麼事。 但其實,抽屜就是我們日常的縮影。
Thumbnail
2025/07/29
生活不一定要一次大整理,小小的開始也能帶來深遠的變化。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 打開某個抽屜時,突然發現裡面塞滿了早就忘記的東西——發票、過期藥品、無法使用的電池、乾掉的原子筆。 你不是故意囤積,而是生活實在太快,快到你沒時間停下來看看這些小角落發生了什麼事。 但其實,抽屜就是我們日常的縮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專欄是由智諭心理治療所的執行長、臨床心理師所創立,會在每週五定期發布育兒的專業知識,並針對早期療育、人際及專注力訓練、情緒及行為管理、親子 / 親職諮詢等各種育兒議題提供專業知識內容。 若您對育兒感興趣,在心理課程健保難排,而自費服務收費又高的現在,歡迎利用每月 99 元訂閱我們,獲得更多協助唷!
Thumbnail
本專欄是由智諭心理治療所的執行長、臨床心理師所創立,會在每週五定期發布育兒的專業知識,並針對早期療育、人際及專注力訓練、情緒及行為管理、親子 / 親職諮詢等各種育兒議題提供專業知識內容。 若您對育兒感興趣,在心理課程健保難排,而自費服務收費又高的現在,歡迎利用每月 99 元訂閱我們,獲得更多協助唷!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從自我覺察、正向情感以及表達自己等方面來擺脫情緒內耗,並提出了一些行動建議。作者還分享了一些提升人際關係、親子關係的方法。具有實用價值。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從自我覺察、正向情感以及表達自己等方面來擺脫情緒內耗,並提出了一些行動建議。作者還分享了一些提升人際關係、親子關係的方法。具有實用價值。
Thumbnail
本專欄是由智諭心理治療所的執行長、臨床心理師所創立,會在每週五定期發布育兒的專業知識,並針對早期療育、人際及專注力訓練、情緒及行為管理、親子 / 親職諮詢等各種育兒議題提供專業知識內容。 若您對育兒感興趣,在心理課程健保難排,而自費服務收費又高的現在,歡迎利用每月 99 元訂閱我們,獲得更多協助唷!
Thumbnail
本專欄是由智諭心理治療所的執行長、臨床心理師所創立,會在每週五定期發布育兒的專業知識,並針對早期療育、人際及專注力訓練、情緒及行為管理、親子 / 親職諮詢等各種育兒議題提供專業知識內容。 若您對育兒感興趣,在心理課程健保難排,而自費服務收費又高的現在,歡迎利用每月 99 元訂閱我們,獲得更多協助唷!
Thumbnail
雖然以嚴謹的心態看待這樣的議題,卻不輕易認為這是種「病」,很多時候只是人生路途上或有磕磕絆絆、或有塵土濛濛,於是越走越遲疑,總懷疑是不是在哪裡遺落了什麼,以至於步步都深陷,且再看不見明媚風光。這時候若有個專業力量,引領你回溯、爬梳,並適時提供力量,也未嘗不是件壞事!
Thumbnail
雖然以嚴謹的心態看待這樣的議題,卻不輕易認為這是種「病」,很多時候只是人生路途上或有磕磕絆絆、或有塵土濛濛,於是越走越遲疑,總懷疑是不是在哪裡遺落了什麼,以至於步步都深陷,且再看不見明媚風光。這時候若有個專業力量,引領你回溯、爬梳,並適時提供力量,也未嘗不是件壞事!
Thumbnail
本專欄是由智諭心理治療所的執行長、臨床心理師所創立,會在每週五定期發布育兒的專業知識,並針對早期療育、人際及專注力訓練、情緒及行為管理、親子 / 親職諮詢等各種育兒議題提供專業知識內容。 若您對育兒感興趣,在心理課程健保難排,而自費服務收費又高的現在,歡迎利用每月 99 元訂閱我們,獲得更多協助唷!
Thumbnail
本專欄是由智諭心理治療所的執行長、臨床心理師所創立,會在每週五定期發布育兒的專業知識,並針對早期療育、人際及專注力訓練、情緒及行為管理、親子 / 親職諮詢等各種育兒議題提供專業知識內容。 若您對育兒感興趣,在心理課程健保難排,而自費服務收費又高的現在,歡迎利用每月 99 元訂閱我們,獲得更多協助唷!
Thumbnail
每篇的篇幅很短,閱讀速度快的話,三~五分鐘內可以看完,適合忙碌、沒時間、靜不下心來的現代人。 結合童話跟心理學,不管幾歲都很適合閱讀!當然也非常適合對心理學有興趣,卻又害怕深奧理論看起來只有昏昏欲睡的人,非常好的心理學入門。
Thumbnail
每篇的篇幅很短,閱讀速度快的話,三~五分鐘內可以看完,適合忙碌、沒時間、靜不下心來的現代人。 結合童話跟心理學,不管幾歲都很適合閱讀!當然也非常適合對心理學有興趣,卻又害怕深奧理論看起來只有昏昏欲睡的人,非常好的心理學入門。
Thumbnail
本專欄是由智諭心理治療所的執行長、臨床心理師所創立,會在每週五定期發布育兒的專業知識,並針對早期療育、人際及專注力訓練、情緒及行為管理、親子 / 親職諮詢等各種育兒議題提供專業知識內容。 若您對育兒感興趣,在心理課程健保難排,而自費服務收費又高的現在,歡迎利用每月 99 元訂閱我們,獲得更多協助唷!
Thumbnail
本專欄是由智諭心理治療所的執行長、臨床心理師所創立,會在每週五定期發布育兒的專業知識,並針對早期療育、人際及專注力訓練、情緒及行為管理、親子 / 親職諮詢等各種育兒議題提供專業知識內容。 若您對育兒感興趣,在心理課程健保難排,而自費服務收費又高的現在,歡迎利用每月 99 元訂閱我們,獲得更多協助唷!
Thumbnail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身為父母,我們可以有不同的選擇。
Thumbnail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身為父母,我們可以有不同的選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