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Q&A」開張

穗波心理師
發佈於愛情之屋 個房間
2023/09/0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大家應該都有類似的經驗,在聽完演講後,講師通常都會給一段Q&A的時間,給大家問問題,講師針對聽眾提出的問題,給予精要的答覆,有時聽眾聽到答覆時,似乎打通了「任督二脈」,也就自己可以解決所問問題的困境。今天要開張的「家庭Q&A」的臉書社團,就是朝這一目標前進,希望用心理學觀點的精要答覆,讓提出問題的人感到「茅塞頓開」或「豁然開朗」。

今年五月臨床心理師節時,從周邊人事物中可以感覺到社會中其實濔漫著心理諮商需求,當時我寫了一篇文章,此篇叫「大諮商時代,人人都要有心理師」,覺得現在社會中,衣食無虞、身體照顧系統還算完備,但是心理層面的需求已不斷顯現出來,正渴求著能針對這些需求,有相應的心理照顧。所以當時我把人一生大概會遇到的心理層面問題,做一番描述,並主張這些問題的因應,最好能有心理師跟自己討論,應對,所以「人人都要有心理師」,而我那時也認真投入心理學白話文的推動,試圖用白話的口吻,針對日常生活會遇到的狀況,帶入一些心理學的思維,我寫了為數不少的文章來做這件事,至今仍然在進行。

時隔三個月,衞福部推出15-30歲,每人三次免費心理諮商的「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一推出受到熱烈迴響,台中市和台北市的經費額度,半個多月迅速用完。某個角度也反映了這個社會對心理諮商的需求是強勁的,超過衛福部的當初規劃。我心中再度響起要順應這樣需求潮流,提供一些關於心理層面的東西的想法,協助一般人面對問題時,能有心理層面的考量。

而我也從112年五月以來,在某些臉書社團以心理學觀點用留言方式回應一些人的問題,整體得到相當正面的回應。

 基於上述原因,遂興起籌辦「家庭Q&A-愛情、親情的相談」的臉書社團,會選擇「家庭」為主題是因為我所專精的領域為此,並以「人生三明治」模型為藍圖:我認為一般人一生大部分都經歷「兩個家庭」,始於「原生家庭」,終於「再生家庭」,大部分的人一生開展在「原生家庭-愛情-再生家庭」這樣的結構之中,活像一個三明治,而人們穿梭其中,在這當中存在著「兩種親密」,常為人所追求,也就是「愛情」與「親情」,而這兩情,都是愛的範疇,所以也是「愛與家庭」的領域。我在此社團的宗旨上寫著「⋯致力於用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各種情愛問題的疑難雜症,包括愛情及親情。希望能把模糊難解的議題解析出來,並提供適當的對待方向。⋯」,我希望是,面對愛情(包括婚姻)和親情(如親子關係)有疑問的人,可以在這社團提出詢問,我也儘量一一回應,一旦問題多了起來,我也寫到:「本社團也會招募其他心理師共襄盛舉,義務幫忙。」。

這社團的答覆適用於民眾想要心理諮商之前的時間,能提供給民眾一些心理觀點的思考,或許就能自行因應,也可作為諮商前的心理準備。但因無法面對面的溝通對話,不能把心理諮商訓練的技巧發揮到最大,只能就有限資訊簡短回應,而且完全免費,所以我再寫到:「本社團不收費、不負問題解決之責、純粹義務提供心理學情報、解析及方向供參考,細部實務作法,還是建議正式管道諮商。」,因此使用這個社團的民眾要留意這個限制,並知道社團僅對有限的訊息問題,提供大概的指引方向及做法,有點像演講後的Q &A時間。

如果大家提出的問題,不宜在社團中回覆或是已經需要立即的心理專業協助,將建議選擇在地心理資源、尋找專業心理師進行心理諮商來解決問題。

追蹤「穗波心理師談情說愛」FB粉絲專頁,可不定時收到「今日文章」及podcast預告

收聽「穗波心理師談情說愛」podcast(專門談愛的podcast)

點擊「家庭Q&A-愛情、親情的心理師相談」免費提問

 


 

159會員
264內容數
歡迎來到「穗波心理師」沙龍。這是一個「生活、家庭、愛與人生」的領域,關注親情、愛情、婚姻、家庭及人生議題,先祝福大家都能遇見幸福、圓滿伴侶關係及維繫家庭。 我是執業臨床心理師,歡迎對上述議題留言,讓我可以用心理學的概念與你討論,或提出建議。也可以在下方留言你介紹自己,讓我有機會更認識你、一起交流成長,人生路上不寂寞!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