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今天P了嗎?關於PIP,你知道多少?》
你以為PIP是「Performance Improvement Plan」?
嘿嘿~~換個角度來解讀,其實它是「Please Improve Promptly」!
在HR界,有一種東西,聽起來像是給員工成長機會,實際上卻可能是離職倒數計時器。
它就是——PIP:績效改善計畫。
關於PIP,本篇文章,就來科普一下。
💡PIP不是資遣快車,而是「解僱最後手段性原則」的護身符
法院怎麼看?簡單說:你不能什麼都沒做就解僱員工,得先用盡一切努力幫他改善。
不然到時因為解僱員工鬧上法院,肯定會被問:「請問你PIP了沒?」
🎯要讓PIP有效,請注意以下三大重點:
具體明確:不是喊口號,要讓員工知道「你要我改什麼、什麼時候改好、怎麼算改好」!
有實質協助:不是「主管心累、你自己想辦法」,而是要提供訓練、回饋、甚至手把手協助。
走程序,不可跳關:你自己訂的PIP流程,就請自己也要遵守,法院可是不吃「隨便就資遣」這一套。
🤯NG操作Top 3,踩了就等法院見:
❌ 設一個全公司沒人達成過的KPI,還說他「無法勝任」。
❌ PIP還沒跑完,就提離職協議書叫人簽。
❌ 員工不簽PIP,就直接當作他「拒絕改進」予以資遣。
🤝貼心提醒:
就算對方態度再不配合,HR還是要冷靜當好那位「給最後一次機會的專業中立方」。
我們不是劊子手,我們是紀錄片導演——留下每一步協助證據,未來才有法律底氣。
📎總結一句話:PIP不是用來「清人」的,而是給你「合法讓員工轉身離開」的機會。
只要你P得好,法院會保你;P得亂,勞工告你沒完!
你曾經參與過PIP嗎?是拯救之路還是分手前奏?歡迎留言分享👀
註:圖表資料整理自【勝綸法律事務所_勞資充電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