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我與母親的慢旅:從照顧到心靈修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AI生成圖

AI生成圖

文/喬正一

當醫師宣告父母確診失智,許多家屬的第一反應通常是無法接受。他們難以相信這樣的事情會發生在自己的父母身上,有的人甚至馬上考慮是否該將父母送進安養院。

也有不少人,即便父母已經出現明顯的異常行為,卻仍選擇逃避現實,試圖合理化失智父母失序及不正常的言行,結果錯過了黃金的就醫時機,令人遺憾。

從醫學的角度來看,失智症迄今仍是無法逆轉的疾病。因此,若照顧者不願面對現實,繼續以正常人的標準看待與要求失智者,只會讓彼此的痛苦加深。其實,若能讓病情不再惡化,能趕緊將失智父母的退化踩踏剎車,就已是莫大的進步。想要陪伴失智父母一起搭乘他們人生最後階段末班車的家屬,就一定要先調整自己的觀念與心態。

我曾讀過一篇文章,文中描述一位醫師無法接受父親的失智,因為他的父親曾是一名教授,他硬逼著失智父親練習國小的加減乘除。可一旦父親算不出來時,醫師便暴怒抓狂,持續逼迫父親算下去,一直到照顧父親的外傭看不下去出面強力制止,他才驚覺自己正在變相虐待自己的父親,及時剎車。

我不是精神科醫師,但基於長期照顧失智母親的心得與經驗,加上我觀察與聽聞到的許多真實失智案例,我個人歸納出一個現象:一個人在罹患失智之前,倘若其本身性格就非常固執、執著,那麼一旦罹患失智,這些執念往往會被放大好幾倍。對於照顧者來說,是一種非常艱鉅的挑戰,也是一段極其辛苦的過程。

我不是基督徒,但我很認同基督教對「愛」的詮釋——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正因為我與母親之間有深厚的感情做為基礎,才有了我持續陪伴她的動力。可當她的意識深陷在她自己虛構的虛擬幻境中,無法分辨現實與幻想,甚至影響到我的生活與作息時,再深的感情也可能逐漸被消磨殆盡。畢竟我也是人,也會疲倦,也會累。

母親經常會沒來由地叫喚我,我知道那其實是內在脆弱及缺乏安全感的一種表現,是一種希望被關注、被照顧的需求。所以我調整了心態,把自己當成她的父親,把她當成我的女兒。

自從角色對調後,我越來越常在母親的生活細節中,看見她童年時的影子。她就像一個既是天使又是惡魔的小女孩。對於小孩的胡言亂語,大家比較容易包容,可對失智者的荒誕言行,一般人卻少了同理。因為多數人無法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他們。

對!我知道有人會抗議說,失智父母不是小孩,我才不管其他人是如何看待失智父母,但我的母親真的變成了我的女兒,我不是在寫散文或煽情的小說,我寫的是事實。

母親有時會因譫妄情緒失控,變得困惑甚至暴躁,幸好多半隔天就恢復正常。記得有一次我在打掃,她在旁邊不斷指揮、嫌我做不好,我煩了就頂嘴:「妳要是覺得我做得不好,那妳來做啊,不然就安靜一點。」她安靜了十分鐘,之後竟開口大力誇獎我,說我做得真棒,讓我哭笑不得。

還有一次她洗完澡準備就寢,竟哭著說她把假牙吞下肚了。實際上那副假牙早已被我拿去浸泡清潔,讓我啼笑皆非。

有天下午我帶她去公園曬太陽,正值酷暑,她被曬得難受,又被蚊子叮得煩躁,便對我發火。我急忙帶她去便利商店買了抹茶雪糕,她像個孩子般開心享受,一下子就忘了不快。

有時候,她作息紊亂,晚上吵得我睡不著,我一怒之下會吼她。她嚇壞了,反問我是誰,還說有人對她很兇,要我幫她出氣。有時她像個挨罵的小女孩哭泣,外人若看到,可能會誤以為我在虐待母親。

有一晚她一直焦躁不安,胡言亂語,說我殺了外傭,還勸我自首。其實外傭只是確診被隔離,她卻自編劇情上演驚悚大片。

她常在我工作或追劇時走進房間,坐下叨叨念一堆我聽不懂的話,然後開心地問我聽懂沒有。我笑著說我懂,然後她就滿意地笑著走出去。

我外出辦事回家,她總像個小女孩般期待我帶了什麼好吃的。若我空手而回,她會失望;若有帶她愛吃的,她會興奮不已。

失智者情緒化,往往與自尊被忽視有關。他們渴望身邊有可以信任的人。有一次,母親主動洗碗,我高興地鼓掌錄影留念,她驕傲地說:「我以前家事做得可好了,現在只是年紀大了。」

我讀過一些相關文章,有人問醫師:「我媽有五個孩子,怎麼她失智後只記得我?我好累。」或問:「有沒有藥可以讓她不要一直黏著我?」我笑了,因為我的母親也是這樣,非常黏人。但這不是孩子的共通特性嗎?而且,我很想跟這些家屬說,你們應該感到欣慰與溫暖,那意味著你們在父母的心中佔了很重要的份量,因此,即便他們失智,第一時間想到的人依然是你們。

父母照顧小孩也會面臨黏人的困擾,雖然偶爾會煩,但仍默默接受。如今我把母親當女兒看待,雖然會煩,但那種煩很快就過去了,因為她變成我撒嬌的對象。

有時我把頭靠在她懷裡,她會撫摸我的頭髮,然後她聞一下,便問說:「哎唷~怎麼頭髮好油喔?!」我說我有洗頭啊,她說:「應該是洗髮精不好。」

說實話,母親確診失智反而讓我鬆了口氣。因為她在確診前就有憂鬱症,經常出現負面情緒,說話帶刺,行為反常。如今她變得像一個天真的小孩,我認為,對她而言,這或許也是一種釋放與解脫。

我很多朋友知道照顧失智父母很辛苦,常會替我打氣。我衷心感謝他們。但不管你們相不相信,對我而言,這段歷程不但不苦,甚至是一種珍貴的修行機緣。

朋友曾對我講過一個故事:她的學妹是律師,家中有三姊妹,父親是退休法官,失智後堅決不請外傭,三姊妹輪流照顧了將近二十年,直到父親過世,學妹的反應不是悲傷,而是感到一種解脫。我聽了之後,百感交集。

我也照顧母親超過十年,偶爾也會問捫心自問:我會不會希望她早一點離開人世?但我很高興我的答案是——沒有,真的沒有。我珍惜每一刻與她相處的時間。因為,其實不是我陪她,而是她陪我。我感激能有親手照顧她的機緣。

我是個虔誠的佛教徒,不吃素、不唸佛經,只實修內在的功夫。這些不必多談。但我要說的是,支撐我多年間不動搖地照顧母親的兩大力量,一是「正念與靜坐禪修」,一是「母子深情」。

正念(mindfulness),是一種專注當下的練習。舉例來說,吃飯時知道自己在吃飯,走路時知道自己在走路。與之相對的是分心、走神、不在當下。

正念有助於清除負面情緒。在西方被廣泛應用於心理諮商領域。我舉個實例說明正念對我的幫助:

有一次我在榮總當志工,遇到一位婦人剛做完乳癌檢查,因為她看不懂英文,也不是學醫的,於是焦急地拉著我問她報告裡的內容記載了甚麼,我雖然同情她,但無法幫她解釋,因為我不是醫師,不該隨便解讀她的病歷與醫療報告。

沒過多久,我收到衛生單位寄來的糞便潛血檢測試劑,寄回後接到通知結果是陽性,數值高達3000,正常值是100。電話那頭的小姐語氣聳動嚇人,彷彿我已罹患末期大腸癌。

說不緊張那是騙人的,但我當下便回說我會自己掛號去檢查,然後便掛了電話。有趣的是,之後一個月我竟沒太多情緒波動,當時正逢美國大選,我反而比較關心美國總統大選的進度。那一段時間,我該吃就吃、該睡就睡,正常工作,正常追劇,完全沒有過度焦慮,彷彿忘了此事一般。

直到我做完直腸鏡檢查的那一天我回診看報告,醫師說我一切正常。我疑惑地問那檢測數值3000是怎麼回事?醫師笑說,只要超過200都是陽性,數值再高也沒意義。

我走出診間的那一刻,心情當然輕鬆,但最大的欣慰並不是檢查結果正常,而是我在等待結果的那一段時間,我的情緒平穩,完全不被恐懼左右,這就是正念所展現出的力量。

但正念的穩定度,與平時的靜坐修練有關。靜坐(meditation)在各宗教中皆有,如道家的「神凝」或天主教的祈禱冥想。我採取的是佛教慈心禪,對六方萬物發出慈愛與祝福,與其他宗教中的祈禱冥想方式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我每天靜坐一小時,這讓我的情緒更穩,遇事冷靜、臨危不亂,也更能包容母親突如其來的荒謬瘋癲行為。因此,當我因母親的言行失序而發火時,我都不抓取負面的情緒與念頭,不讓自己陷溺在憤怒裡太久。我要讓自己變得更強大,才能有餘力去照顧她。

我聽過馬來西亞一位男子,他感念父親對他的好,於是當父親罹患失智,他毅然決定將父親接回家中照顧。可有一次父親失控打了他,他出於本能反打回去,結果造成父親流血,令他痛悔不已。

我想,如果我沒有平時的正念與靜坐修行,也可能早已情緒崩潰,我也不肯定我會做出甚麼遺憾的事情。

每當母親無理取鬧、大吵大鬧時,我會提醒自己:這些情緒只是無常短暫的,是她譫妄的結果。我用旁觀觀察者的角度客觀地看著情緒的起伏,不被牽著走,不抓取,也不壓抑,只是默默觀照它們的來來與去去,猶如收取門票的守門員看著萬千不同的遊客進門與走出。

當然我修得還不夠好,與資深的修行者相比仍差得很遠。但至少正念與禪修確實幫助我減壓。壓力雖仍在,但心中無煩惱,不殘留一絲負面的情緒與思維。

我真的不覺得自己有什麼了不起,也從不自詡什麼大孝之人。這一切,都只是命運中已安排好我該走的路與劇本,既然我必須接受,那就用最安然的心去走過它,而正念與禪修讓我在這一段過程中甘之如飴。

要照顧母親,前提是我自己一定要健康。如果我垮了,又有誰能來照顧她?

母親年事已高,雖然長壽且有福,但終有一別之日。每當她又黏著我撒嬌時,我就提醒自己——她的時間在倒數。既然如此,我何不把握每一刻?這或許,是上天送給我的一份特殊的禮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oe Chiao的沙龍
4會員
190內容數
據說,他化自在天神能自在運用化樂天神所創之樂境,於中變化無窮,樂享無邊。而文學家,亦如化樂天神,以才情妙筆幻化文字世界,讓流連忘返。正因此,本坊取名『他天化樂天書坊』,廣收古今經典文學,如《搜神記》《元曲》《酉陽雜俎》《子不語》《廣異記》等白話譯文。另亦收錄坊主個人遊記、言情、推理、怪談等創作,期以文會友,自娛娛人。
Joe Chiao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7/24
我常思索,該如何做才能為母親添福添壽?直到某天帶她回榮總回診,看到幾位身穿志工背心的大哥大姐熱心協助病人與家屬,那一幕讓我猛然想起大學時期當志工的美好時光。當下我心想:或許回到榮總擔任志工,正是最實際、也是最佳的方式。
Thumbnail
2025/07/24
我常思索,該如何做才能為母親添福添壽?直到某天帶她回榮總回診,看到幾位身穿志工背心的大哥大姐熱心協助病人與家屬,那一幕讓我猛然想起大學時期當志工的美好時光。當下我心想:或許回到榮總擔任志工,正是最實際、也是最佳的方式。
Thumbnail
2025/07/11
早晨餵母親吃藥的時刻,彷彿都像是在進行一場世界大戰。有時候,我甚至感覺自己穿越了時空回到了過去並掉落在宮廷裡,與母親上演一場充滿勾心鬥角的宮鬥戲。
Thumbnail
2025/07/11
早晨餵母親吃藥的時刻,彷彿都像是在進行一場世界大戰。有時候,我甚至感覺自己穿越了時空回到了過去並掉落在宮廷裡,與母親上演一場充滿勾心鬥角的宮鬥戲。
Thumbnail
2025/06/26
每一位失智患者的情況都各不相同,所表現出的異常言行彼此也千差萬別。因此,照顧者所面臨的挑戰與考驗也各異其趣。而這些挑戰與考驗,很像學校老師突襲學生的「隨堂抽考」一樣,總是讓人措手不及,嚴峻地考驗著照顧者的智慧與耐心。
Thumbnail
2025/06/26
每一位失智患者的情況都各不相同,所表現出的異常言行彼此也千差萬別。因此,照顧者所面臨的挑戰與考驗也各異其趣。而這些挑戰與考驗,很像學校老師突襲學生的「隨堂抽考」一樣,總是讓人措手不及,嚴峻地考驗著照顧者的智慧與耐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以下的隨寫文,是從母親病危到安息,我在討論區寫下的文字。那段時間,一直有靈感,但又沒太多時間靜下心來寫文章。於是,就用貼文,想到什麼就寫什麼。一字一句,記錄我對母親的思念。 如今,把每一篇貼文整理成這篇文章。我想,這些貼文都是珍貴的感受和記憶。
Thumbnail
以下的隨寫文,是從母親病危到安息,我在討論區寫下的文字。那段時間,一直有靈感,但又沒太多時間靜下心來寫文章。於是,就用貼文,想到什麼就寫什麼。一字一句,記錄我對母親的思念。 如今,把每一篇貼文整理成這篇文章。我想,這些貼文都是珍貴的感受和記憶。
Thumbnail
祝福大夥的母親~母親節快樂!朋友們,以傻石頭為為戒,好好照顧你家健康的雙親吧!一篇懺悔文,紀錄我遲來的愛,與深深的懺悔,未能提前知道母親已經失智,住院期間又未能好好照顧,讓她晚年得承受這不必要的折磨。
Thumbnail
祝福大夥的母親~母親節快樂!朋友們,以傻石頭為為戒,好好照顧你家健康的雙親吧!一篇懺悔文,紀錄我遲來的愛,與深深的懺悔,未能提前知道母親已經失智,住院期間又未能好好照顧,讓她晚年得承受這不必要的折磨。
Thumbnail
自我有記憶以來,母親就是一個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可以快速翻篇的人。即使青春期的我叛逆又不容世俗,總是衝撞權威又經不起評判,卡在自己的迴圈動彈不得。但母親從沒有放棄與我溝通,在夜深人靜、獨自啜泣的陽台角落,他總在與我爭執後默默伸出手,理性的分析他生氣的原由,教我做人處事
Thumbnail
自我有記憶以來,母親就是一個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可以快速翻篇的人。即使青春期的我叛逆又不容世俗,總是衝撞權威又經不起評判,卡在自己的迴圈動彈不得。但母親從沒有放棄與我溝通,在夜深人靜、獨自啜泣的陽台角落,他總在與我爭執後默默伸出手,理性的分析他生氣的原由,教我做人處事
Thumbnail
母親71歲第一次出國。處於失智進程的她,若參加一般的旅行團,我跟弟弟仍會很緊蹦吧! 改稱【療癒旅行團】或許也不為過。 這篇是回來後,整理的分享草稿
Thumbnail
母親71歲第一次出國。處於失智進程的她,若參加一般的旅行團,我跟弟弟仍會很緊蹦吧! 改稱【療癒旅行團】或許也不為過。 這篇是回來後,整理的分享草稿
Thumbnail
我出生時,奶奶70歲,正是退休遊山玩水的日子; 我三歲時,奶奶73歲,正式接替我母親的照顧角色; 我七歲時,奶奶77歲,因我一句我會想你,拒絕了旅遊團,從此不再外出遊歷; 我畢業時,奶奶90歲,她終於鬆懈放下責任,記憶也一起放下。
Thumbnail
我出生時,奶奶70歲,正是退休遊山玩水的日子; 我三歲時,奶奶73歲,正式接替我母親的照顧角色; 我七歲時,奶奶77歲,因我一句我會想你,拒絕了旅遊團,從此不再外出遊歷; 我畢業時,奶奶90歲,她終於鬆懈放下責任,記憶也一起放下。
Thumbnail
                                       在輔導協談的工作中,透過內在醫治及靈修操練,在個案的原生家庭以及受傷的童年經驗裡看見父母的形象、屬於女性的故事。
Thumbnail
                                       在輔導協談的工作中,透過內在醫治及靈修操練,在個案的原生家庭以及受傷的童年經驗裡看見父母的形象、屬於女性的故事。
Thumbnail
這樣的一個女人,忘記了童年和少女時代的夢想。隨著孩子的成長,她逐漸失去了自己,成了單純的「媽媽」。
Thumbnail
這樣的一個女人,忘記了童年和少女時代的夢想。隨著孩子的成長,她逐漸失去了自己,成了單純的「媽媽」。
Thumbnail
透過孩子的教養,媽媽經歷了身心靈的重大轉變,從而找到自己更好的版本。這篇文章探討媽媽所面對的生活挑戰,以及改變思維、增強心理韌性的方式。
Thumbnail
透過孩子的教養,媽媽經歷了身心靈的重大轉變,從而找到自己更好的版本。這篇文章探討媽媽所面對的生活挑戰,以及改變思維、增強心理韌性的方式。
Thumbnail
這是一篇懷念母親的文章,描述了母親溫柔的性格和對家庭的無私奉獻。文章中表達了對母親的懷念和感恩之情。
Thumbnail
這是一篇懷念母親的文章,描述了母親溫柔的性格和對家庭的無私奉獻。文章中表達了對母親的懷念和感恩之情。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母女的故事,描述了母親為了留住自己的心,用心準備晚餐給女兒的情景。文章充滿溫馨和愛意。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母女的故事,描述了母親為了留住自己的心,用心準備晚餐給女兒的情景。文章充滿溫馨和愛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