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換型領導有用嗎?為什麼新創、扁平式團隊還是一直翻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我不是那種只出一張嘴叫你們做事的老闆,我希望成為能和你們一起拼、一起想的人。我相信每個人都是很有潛力的。這裡不是靠壓迫逼出績效,而是靠信任撐起創造力。 我們一起想辦法,打造出屬於你們的未來。」

David擅長TED式演說,PPT精緻、肢體有張力,每次出場都像明星。身為一家新創公司的CEO,他大力推動轉換型領導改革兩年,結果卻是:新人來來去去、老人久居不退、制度混亂、績效下滑,連利潤也腰斬。最後,十多位曾被視為中流砥柱的核心成員,選擇集體出走。


為什麼會翻車?


一、轉換型領導的另一面

轉換型領導說得總是漂亮:「願景、激勵、成長」。

說穿了,這是一場拿理想包裝的激勵秀。

說服人心、感染氣氛,用信念讓大家自動自發,拼命往前衝,彷彿每個人都能騎馬打仗、無懼炮火。


但問題是——這太像教主了。

 

當領導者開始精神傳教,管理變成信仰壓力,普通的CEO根本撐不起這種理想高度。結果就是:

領導者誤判自己的份量,團隊也搞不懂你到底想幹嘛,信任崩潰、定位模糊、執行力崩塌。

 

 最後搞成:「轉」不了型,「換」不了血,團隊困在原地打轉。

 

二、願景變成壓迫,團隊像是在被命運綁架

北部某網路行銷新創,CEO口號很美:「我們不設KPI、不開正式會議、不走迂腐流程,要的是真正的創意。」

他拉進一批新人,說要大幹一場,結果卻沒規劃、沒整合、沒節奏。人人都在衝,卻沒人知道衝去哪。

兩個月後,整個團隊直接炸裂。

帳號被封、案子卡關、內容一改再改、前人經驗也全丟水裡,PDCA乾在白板上沒人在檢視。

老人怕被新人拖死,新人被「自由發揮」搞到快瘋,連誰該負責都搞不清楚。

看起來大家都在衝,實際上每個人都在原地繞圈。


這不是創意,是亂流;不是自發,是失控。


團隊內部對話變成這樣:

CEO : 「我知道大家最近很累,我也很累,但我一直都很信任你們啊……我都給大家很多空間了,為什麼還是會出問題?是不是大家溝通上有點問題?」

老人:「當初說好給你們自主,結果最後連最基本的引導還是我在想,你們到底來幹嘛的?這是團隊,不是夏令營欸。」

新人:「我們超認真好嗎?提一堆想法,每次都被說『這不實際』,上回說要加一支扮女裝的影片也是被打槍,那我們是來提案還是來被打臉的?」

PM:「每天在那邊亂改、插案,我連週報都沒時間寫。拜託,我不是神,我是人好嗎?再這樣搞我真的不想做了。」

CEO : 「我其實都懂……我在創業初期也是壓力很大,我其實也有壓力,但是你們很難去體會的。但創業本來就這樣嘛,過渡期啦,我們是一家人,用你們的韌性撐過這一關,你們說好不好。」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兩個月後,整組人都病了。


不是沒幹勁,是沒方向;不是沒想法,是沒承接。

 

有力卻動不了,想衝卻卡死,這不是領導,這是集體內耗。

 

三、為何轉換型領導常常失靈?

轉換型領導聽起來像管理界的聖杯,四大核心原則讓人熱血沸騰:

  1. 理想化引領:領導者成為榜樣與精神指標
  2. 激發動機:畫出願景、鼓舞人心
  3. 刺激思考:打破框架、鼓勵創新
  4. 個別關懷:一對一關照、激發潛能

 

但我們把這套搬到台灣的新創現場,常常變這樣:

  • 有理想,沒配套
  • 有熱情,沒制度
  • 有畫夢,沒落地
  • 有潛力,沒養成

一句話:這不是領導,是放養。

你點了一把火,大家衝了,但沒人知道火燒去哪。

等燒完了,只剩一地焦土,連方向感都沒了。

 

四、心理角度:希望與失望之間,就是你該負責的經營線

很多領導人背了幾本書,嘴巴一套一套:「願景、突破、翻轉、未來感、走出舒適圈。」但真的出事了?

開始甩鍋:

「員工不夠主動」、「不夠格局」、「不會預判」、「個性不對」、「草莓族」。

不好意思,這不是團隊的問題。這是你沒制度、沒統整、沒落地。你把隊伍搞鬆,回頭怪別人不夠緊。

 

現場邏輯很簡單:

  • 你沒能力穩住局面,就別談改革。
  • 你撐不起隊伍,就別談激勵。
  • 你不知道自己要帶大家去哪,就不要在台上談甚麼夢想。

 

五、如何化解轉換型領導的炸裂危機?

說白了:別再只會畫餅。

請你直接講:你要怎麼帶?怎麼管?怎麼做?

具體一點:

  • 該開會 → 就排進去
  • 該週報 → 定格式、追內容
  • 該算 KPI/ROAS → 就設指標、建報表
  • 有新人 → 就走新人上手流程
  • 有專案 → 就設流程節點、追進度 
  • 出問題→下來主導魚骨分析

這不是在討好員工,這是為了讓你自己活得下去、公司走得長遠

你說你想照亮團隊?可以。但別用光在那邊閃瞎人。

光太強、沒路線、沒組織,只會讓大家失眠、焦躁、內耗,最後炸掉。

理想可以有,但不能只拿來激動人心,要有結構能兜底,才叫真的帶隊。

 

六、固本思維:轉換型領導是領導者的進階技能

「轉換型領導不是壞東西,但它是進階用的工具。不是只有『高手』才能用,而是你得先讓基本功站穩,它才不會反噬你自己。

很多領導人不是不夠努力,而是太早用進階的武器,結果反被反噬,搞得自己身心俱疲、團隊也快散光。

 

你不是沒有本事領導,而是該選一把現在扛得起的劍。

從管理基礎做起,一步步練起來,不是比較慢,而是比較穩。先把地基打好,將來你再來談轉型,才真的能穩住局、帶得動人。」

如果你——

  • 沒參與流程制度
  • 沒帶人從頭做到尾
  • 沒碰過財務報表
  • 沒扛過業績壓力
  • 沒搞過整併與補位


那你談什麼轉型?你根本是在亂搞。

你是領導人,不是演講人。別把管理當舞台。

說得頭頭是道、做起來一團亂,員工不是被你激勵,是被你搞爛。

沒地基,蓋得再漂亮,一吹就倒。這句話,給你記住。


 轉換型領導是一種「進階武器」。它要求你:

  • 能穩住基本盤(排程、預算、角色邊界)
  • 駕馭衝突(不同世代、多元想法)
  • 引導混亂中的團隊聚焦

但很多新創領導人是初次創業,未曾管理過5人以上團隊,硬扛轉型願景,結果是理想太大、執行太弱、信任崩解


轉換型領導思維,大家都懂。

但大多數人不知道,它必須建立在強而有力的結構之上。

成功案例也不算少,但就不提了,畢竟那些都是倖存者。

當你結構打穩節奏掌握,這套領導思維自然會順,不用硬套。 到時候你說的每句話,才會有底氣、有力量。


我知道講到這裡,一定會有人說:

「我們是新創、小團隊欸,哪需要搞那麼多結構跟流程?」


但我要說——「結構」就是你的底氣。 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一夜打造出來的, 而是日積月累、一點一滴磨出來的。


你說你沒制度?我不覺得那有多大問題。

但你要能從現在開始,慢慢建立規則、設定關卡、形成默契。

這些累積下來的東西,就是你未來撐住混亂的本事。 久而久之,結構就會浮現;等你人多了,制度也自然會長出來。


曾有團隊問尼克說:「我們才十二個人,要什麼流程啦?」

尼克回他:「你現在十二個人如果沒養成習慣,等你變三十人、五十人,你每天都在救火。」

對方又說:「我不想當那種靠龜毛流程限制人的創業家,這樣真的有意義嗎?」

尼克回他:「只要是有效的流程,他不是限制人,是幫你把關,也是在亂流裡救你一命的繩索。制度,不是人多了才開始建,是從第三人、第五人那天起,就能慢慢播種的。」


台灣有很多中小企業,能挺過三十年、四十年,現在還活得好好的。

他們當初也不過是幾個人、一張桌子,白手起家,什麼都沒有。

他們靠的不是神操作,也不是什麼高大上的理論,

而是靠慣例、靠規則,一點一滴地把制度磨出來的。

你可以說他們是吃到景氣紅利,可以說他們流程老派,又帶官威、結構僵化、文化過時。

有些連「轉換型領導」這幾個字都沒聽過,甚至創新能力也有限—— 這些我不否認。


他們能撐得下來、活得那麼久,本身就是一種實力。

不是每一套制度都華麗,但能撐過風雨的結構,就有它存在的道理。


七、有力的結構流程——轉換型領導思維的基石

別再只學 TED Talk 的語氣,也別再迷信 MBA 語錄了。

你該學的是一件事怎麼「確實做完」。

你心裡該想的不是:「我這樣講感不感人?」

而是:「這句話誰負責?怎麼執行?進度誰追?卡關怎麼解?」

你開始問這種問題時,你才有資格談「轉換型領導」。


真正的領導,不是演講者。

而是那個一踏進現場,問題就開始被解決的人。

甚至是—— 由他領航的系統會自動把問題解決。


不是靠魅力撐場,而是靠節奏、靠系統、靠肌肉記憶與戰鬥本能,穩住局面。

不是喊一喊大家就會動,是你得先把路鋪好、把坑補起來跌倒有人接卡關有人拉,這樣的隊,才帶得動、撐得久。

光靠熱血,是帶不動一間公司的。沒有結構撐場,再多魅力也是空包彈。


否則你不是領袖,你只是個在台上賣夢的人。

 

掌控局勢,創造幸運          @黑尼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尼克手札》
1會員
2內容數
《尼克手札》──寫下那些難以理清的管理現實、組織慣性、人性脆點與盲思現象。 如果你也覺得這世界越來越難駕馭,那這些筆記,可能比一本書還管用。 每一篇都是「被理解了,就能動用」的駕馭和管理碎片。 歡迎進入《尼克手札》──這不是課堂,是一頁頁局中人才懂的筆跡。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在業務轉型過程中,面對團隊的挑戰是成功的關鍵。從適應新市場需求到改變供應鏈,團隊的支持至關重要。本文探討瞭如何在面對團隊成員利益驅動下,運用外部資源和內部創業,推動企業的ESG+AI轉型。透過勇敢投資未來業務,您將能夠提升個人與團隊的價值。
Thumbnail
在業務轉型過程中,面對團隊的挑戰是成功的關鍵。從適應新市場需求到改變供應鏈,團隊的支持至關重要。本文探討瞭如何在面對團隊成員利益驅動下,運用外部資源和內部創業,推動企業的ESG+AI轉型。透過勇敢投資未來業務,您將能夠提升個人與團隊的價值。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沒有遇過這樣的情況:明明有很好的想法,卻總是無法引起他人的注意?或者在會議上發言時,感覺大家都心不在焉?其實,這並不是因為你的想法不夠好,而是你還沒有掌握正確的表達方式。今天就來聊聊如何提高發言的影響力,讓你的意見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沒有遇過這樣的情況:明明有很好的想法,卻總是無法引起他人的注意?或者在會議上發言時,感覺大家都心不在焉?其實,這並不是因為你的想法不夠好,而是你還沒有掌握正確的表達方式。今天就來聊聊如何提高發言的影響力,讓你的意見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
Thumbnail
■ 內容重點 想讓你用企業視角、以老闆角度思考,對『客戶成功』團隊的戰略和期待。 |Podcast / YouTube 同步上架:https://solink.soundon.fm/episode/0fe35929-f596-4a04-9603-2009fcae2bfc ■ 訪談老闆介紹
Thumbnail
■ 內容重點 想讓你用企業視角、以老闆角度思考,對『客戶成功』團隊的戰略和期待。 |Podcast / YouTube 同步上架:https://solink.soundon.fm/episode/0fe35929-f596-4a04-9603-2009fcae2bfc ■ 訪談老闆介紹
Thumbnail
在台北市的一家知名科技公司,李經理是一位資深主管,帶領著一支充滿活力的研發團隊。然而,這支團隊的成員經常因為決策過程中的矛盾而感到壓力山大。李經理習慣於單打獨鬥,總是自己做決定,然後通知團隊執行。這種做法雖然有效率,但卻讓團隊成員感到疏離,甚至開始質疑自己的價值和意見是否被重視。
Thumbnail
在台北市的一家知名科技公司,李經理是一位資深主管,帶領著一支充滿活力的研發團隊。然而,這支團隊的成員經常因為決策過程中的矛盾而感到壓力山大。李經理習慣於單打獨鬥,總是自己做決定,然後通知團隊執行。這種做法雖然有效率,但卻讓團隊成員感到疏離,甚至開始質疑自己的價值和意見是否被重視。
Thumbnail
本文作者將從老闆的角度以及員工的角度做換位思考,帶大家一起了解在一間新創企業之中,究竟老闆與員工到底各自懷抱那些想法? 又各自面臨那些問題與難題?
Thumbnail
本文作者將從老闆的角度以及員工的角度做換位思考,帶大家一起了解在一間新創企業之中,究竟老闆與員工到底各自懷抱那些想法? 又各自面臨那些問題與難題?
Thumbnail
先舉一個負面的例子舉例給大家聽,A公司曾經想要擴大公司的經營版圖,於是找來六位非常優秀的人員,絕大多數都是從留美、英、德博士,學有專精,甚至有雙博士,在社會上有一定地位的人,來參與這個企劃的工作。 A公司希望企劃小組,研究出是有什麼可以更加發展A公司的版圖,拓展A公司品牌,打開A公司
Thumbnail
先舉一個負面的例子舉例給大家聽,A公司曾經想要擴大公司的經營版圖,於是找來六位非常優秀的人員,絕大多數都是從留美、英、德博士,學有專精,甚至有雙博士,在社會上有一定地位的人,來參與這個企劃的工作。 A公司希望企劃小組,研究出是有什麼可以更加發展A公司的版圖,拓展A公司品牌,打開A公司
Thumbnail
不論處於什麼職位,總會需要帶領新人或團隊,到底該如何做,才能讓團隊一起茁壯成長呢?
Thumbnail
不論處於什麼職位,總會需要帶領新人或團隊,到底該如何做,才能讓團隊一起茁壯成長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