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自己,是一場終其一生的浪漫冒險。」
“To love oneself is the beginning of a lifelong romance.”
—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
愛自己——聽起來是一句多麼溫柔的詞彙。
它像是一句久違的允許,也像是一份心理補帖,提醒你:「你也是值得好好被照顧的那個人。」
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句話從鼓勵,變成了壓力。
你開始懷疑:「我今天夠愛自己了嗎?」、「這樣的我值得被愛嗎?」
本該是最靠近自己的事,怎麼慢慢變成了最難做到的事?
這是一段很多人經歷過的心路歷程,這篇文章,想陪你一起慢慢走回那份溫柔的本意。
我也曾很努力地想「學會愛自己」
還記得第一次聽見「你要愛自己」,心裡泛起一種如夢初醒的感受。
在那之前,我總是忙著對別人好,對世界負責,卻從沒想過,自己也需要被溫柔對待。
於是我開始嘗試:
- 每天寫感謝日記、冥想
- 停止無效社交
- 開始說會「拒絕」
- 練習獨處與療癒
一開始真的感覺很好,像是重新擁有了選擇權、喘息空間與尊重自己情緒的能力。
那時候我以為,愛自己,只要照著這些方法做就會慢慢好起來。
直到開始偶爾沒做完每日功課時,,心裡竟冒出一句:「你怎麼開始懶惰了。」
我才發現,我把愛自己也變成了一種「績效追蹤」。

當「愛自己」變成一份無形的壓力清單
你是否也曾經感覺,明明是在做「愛自己的事」,卻越來越不快樂?
你逼自己早睡、限制飲食、不斷進修、調整情緒,但心裡的焦慮卻沒減少,在內心自我譴責的力道甚至更大,反而多了一種「沒做到就不夠好」的壓力。
原來,我們從「不會愛自己」變成了「怕自己愛得不夠好」。
在那過程中,焦慮不再來自別人,而是來自自己,來自那個希望一切都剛剛好、處處都合乎標準的自己。
我們用打卡式的方式去執行「愛自己」,卻忽略了,愛從來不是義務,而是自由的靠近。
後來我才知道,放過自己才是真正的愛
有一天,我累了,不想再像是在完成每日任務。
不是身體的疲憊,而是心裡那種「再也不想為了好好活著而用力演出」的疲憊。
那天我沒做任何「療癒行動」,卻意外地覺得輕鬆。
我才發現,原來真正讓我喘不過氣的,不是生活,而是我對自己的要求。
於是我開始練習:「先放過自己,再談愛。」
- 不再強求每天都要成長,就算停滯不前也沒關係
- 不再覺得情緒低落就是失敗,我可以先好好陪伴自己再慢慢走出來
- 不再要求自己每一刻都要有光,我也可以有陷在黑暗的時候
這樣的日子,看起來沒那麼正向,卻比以前真實得多。
也許這才是愛真正的模樣:允許自己有情緒、有倦怠、有狀況,也還是值得被珍惜。
真正的愛自己,是「不需要證明」的靠近
後來我才明白,愛自己不一定是做很多事,而是當你什麼都不做,也還是能溫柔地對自己說一句:「你已經夠好了,今天也辛苦你了。」
你開始不再強求每一天都要進步,而是珍惜每一刻的陪伴。
你不再因為狀態不好就怪自己,而是給自己一杯水、一張紙、一點空間。
真正的愛自己,不會讓你焦慮、追趕、責備。
它是當你失去一切努力的能力時,依然還願意擁抱自己。
這時候你發現,原來自然地活著,本身就是愛自己最好的證明。

📝 重點整理|愛自己的歷程,不該是考核,而是一種回家
- 一開始,我們用各種方法「練習」愛自己
- 久了之後,這些方法變成了壓力清單,甚至新的自我否定來源
- 直到有一天,我們累了,開始學會放過自己
- 也在那一刻,我們不再執著愛的形式,而是開始自然靠近自己
- 真正的愛,不是打卡式的證明,而是靜靜存在的陪伴
💌 小提醒
親愛的,愛自己不是一堂課、一份計畫,也不是完成式的目標。
它更像一種呼吸,是日常,是流動,是允許今天的你,不必跟昨天一樣優秀,也依然被溫柔對待。
別再逼自己愛得完美,因為你本來就值得被愛,而不是「因為做對了什麼」才被愛。
願我們都能練習放下那些「愛自己應該是怎樣」的劇本,
然後,在某個平凡的午後,
悄悄地發現: 啊,原來我已經在愛自己了,只是沒有特別張揚而已。
這樣就很好了。
歡迎加入我的Discord,有專屬的樹洞空間可以私訊找我聊聊,記得先領取身份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