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觀測#818] 對自己的要求變成了要求別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在我年輕的時候也就是本世紀初的時候,網絡上的進步主義是溫和很多的,那時候主張的是平等與包容。那時候平等與包容的意義,是一種內在的道德,人類自己所選擇願意遵從的禮儀。尊重我們不理解的另一個性別,尊重那些我們不了解的異教,尊重外國人,尊重新移民,尊重基層勞動者,尊重別人的外表,尊重農民,尊重同性戀者,尊重別人的主限與言論的自由。

那時候的進步主義並不令人反感,因為當年對尊重的定義,就是每個人自己的選擇。社會沒有規定你一定要尊重他們,你向著一個男同性戀者大叫死基佬,向著印度人叫他阿星,嘲笑別人是死宅這些皆不犯法,最多是顯示你沒有教養,無禮,不尊重人,在有教養的人眼中,你這樣做受辱的是你自己;而如果你能尊重別人的性取向,宗教,階級,會讓你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那時候人們很清楚,這個世界是不平等的,階級,種族,性別,國籍,宗教,甚至職業與興趣皆是不平等的,社會自然運作下總會有些人因為自己先天的特徵而受到傷害。而人類有排斥與自己不同東西的天性,自然地會遷怒與攻擊,但他會帶來不必要的衝突,最終傷害所有人。

當我們得控制自己,壓抑自己這種惡劣的天性,我們就學會了尊重這些與直覺總是告訴我們要防範的他者。我們雖跟對方不同,但我願意理解對方,對於任何直覺性的排斥與不快,以理性去成就耐性,最終透過發現對方的優點,或與對方合作,而達成一個更好的結果。

在我年輕時,我既去過中國工作,也跟印度同事,跟同性戀的同事,跟歐美同事,不懂中文的海外華僑相處過。後來我在臺灣,也不慎跟某個地方的角頭有了小爭執,最後我跟他一起坐下來喝酒請他一枝煙,反而是交了朋友。有一次去吃火鍋,我問他,是不是不能有牛肉?我會提醒店家的,這得到印度同事的認同。也為一些貧民區的印度朋友找了工作,請他們吃了一頓,為一個連英文都不懂的俄羅斯朋友,用圖畫的方式與他溝通等。

這些都使我工作更順利也結識了更多朋友,也減少了一些不必要的衝突。在那時候,尊重使我們大家都受益,也使人理解更多,開了更多眼界,理解到這世上有印度,臺灣,日本,芬蘭這些跟香港完全不同的社會。也吃了不少別人帶來的手信與特產,而我相信他們也會對香港有一點好的印象。而我相信哪天他們在印度或芬蘭看到一個需要幫助的香港人時,也可能會記起他們曾經在香港得到過幫助。

不同的人類能夠避免文化衝突,更好地合作,互展所長,過去不可能的變成可能,我年輕時感到真的可以令文明進步,科技與知識將會爆發,更多不同民族的思想哲,不論天主教的原罪,新教的工作倫理,共產主義的唯物論,皆會學會擴闊人類的視野。然而這一切都是建立在一個前題上,那就是包容尊重是自己要求自己的,尊重只能自願。

我們可以自己去尊重同性戀,也可以勸其他人也尊重同性戀,但是遇上了不同意或者不想尊重的人,我也不會強迫他們或者懲罰他們,也不會因此驅逐他們,不跟他們一起工作。過去的進步主義是像「北風與太陽」中的太陽,去勸服,以身作則,或者感召別人去尊重人。

進步主義的傳播,以前是用德服的,人們一開始對於尊重別人一事不在意。但那些人因為尊重別人,而獲得了別人的好感,他們就會因為潛而默,而在行為上越來越收斂。就像古代的先知聖人與傳教士一樣,他們是透過犧牲與表率,去令更多人得到感召。

直至大概十幾年前左右,看到年輕人們在大學出來後,先天就接受了進步主義,包容尊重這些事情,進步的思想因為大學普及而在公眾普及。我就在想,那麼未來應該是一個人人更為互相尊重的時代嗎?我想大家都知道了,是完全相反。

我發覺一件事,那就是雖然大家都同意進步主義了,但是沒甚麼人相信「要求的對象是自己」,越來越多人讀這種東西,但大家只愛取其皮毛。高呼各種平等,反對各種歧視,並不是使自己不去歧視任何人,去理解任何人,去尊重任何人。

當更多人學會了這種思想之後,對他們而言,他們不考慮求諸自己。或者是,他們聲稱自己已經是一個進步主義的道德完人了。他們更有興趣的,是將進步主義當成一種要求別人的理由,規制別人的教條,攻擊他人的武器,獵巫的工具。

這些東西在西方直接變成了法律,聲言以法律去懲罰那些不願意接受的人,最後變成在雞蛋裡挑骨頭,在別人的千言萬語中抓出一兩個詞語去曲解大造文章,指控他是歧視,指控他不政治正確,大興古中國最喜歡的文字獄。

在各種作品文娛中,抓出任何「可疑」的劇情,然後全盤否定要求封禁,就像「底特律變人」裡有一段家暴情節就可以整個否定;對於一切不同意他們的異見者指控為法西斯,白人至上主義者,父權主義者,隨便上一個標籤就糾眾批鬥。不求甚解的人,則感到迷惑,很容易就隨之起舞。一堆好事之徒火上加油,甚至一堆想要誣告取利或者嫁禍的人,利用這種盲目去借刀害人。人們為了廉德的道德高地,以進步為口實,到處摧毀文明的成就,攻擊努力奮鬥的個人。

你沒有辦法教不想尊重的人尊重,當他是法西斯,他就不必被尊重不是嗎?所以進步主義帶來的並不是尊重,而是大家學會了在攻擊別人之前,先找一個標籤貼上去,讓對方先成為「合法」的批鬥對象,然後就不需要尊重了。

結果諷刺地,我們走到了一個比以前更惡劣的情況,大家開始脫離現實,以前大家只需要尊重異性,現在你不讓變性人入女廁你就不是真正的性別平等;以前你用同一個標準去錄用不同種族的人,就是種族平等,今天你還必須為不同種族設下膚色配額;以前當地的居民是土地的主人,大家有賓主之別,今天還要給難民的待遇比自家人還要好,不然就是法西斯。

先射箭後畫靶成為了主流思想,總之我看他不爽,然後現在變成了一個大家在政治正確字典裡找一個適合對方的標籤,找到就立即扣上去,然後就可以去鬥倒對方。然後對於這些思想背後的善意與內涵卻一無所知,也不在意,如果有人問,就貼一個 chatGPT 生的答案去答他直接省略檢討自己,心裡除了鬥倒不爽發洩情緒的人外,甚麼都不剩。那當然也是完全自我中心,一點也不尊重別人。

若失去了尊重他人的動機與心,那這些思想就變得毫無價值,不僅不進步,反而是墮落成幾百年前的獵巫,只是以前指控別人用魔法,是惡魔附身,今天就指控別人是極右法西斯主義者而已。而這一切只是因為人們把「對自己要求」的東西當成「要求別人的東西」,然後將一些比起各種新思想更重要的東西都忘卻了。

我發覺,人類最古老的美德是進步思想的基石,勇敢,仁愛,自律,犧牲,忠誠,堅毅,冷靜,耐性,尊重。若只注重教各種新的道德,教他們反歧視,反法西斯,反資本主義,教他們反對甚麼反對甚麼,他們只知道甚麼是可以被攻擊,應該被消滅的。

但自身卻沒有任何內在的美德,是令世界更美好的,那麼即使反對了一切邪惡有害的東西,留出的空間也只會孕育另外一些沒被注視的邪惡而已,即是說,課本教你不要種族歧視,卻沒教你不要歧視勞工時,就一堆人鄙視那些在社會上勞作的基層了;課本教你不要性別歧視,卻沒有教你不要歧視別人的興趣時,就有一堆人歧視看動畫玩遊戲的人了;課本教你世界要和平,就有一堆人說不要賣武器給烏克蘭就不會戰爭了;課本教你資本主義壓搾他人,結果人人都等著別人幫他加薪領福利,卻沒想過要成為一個能為員工帶來更好生活的老闆。

最終人們只學會了攻擊他人,卻沒有人告訴他們光靠這樣無法建立更好的世界。若道德全都是拿來要求他人,那道德也不過是吃人的食具而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鄭立的方格子
4.8K會員
305內容數
我並不介意觸及一些可能你們覺得很敏感的問題,例如臺灣為何不是獨立國家呢?如何穩固中港臺的人的基本人權?要如何面對中國那不可定的未來,會帶來經濟、政治和主權上的種種疑問?
鄭立的方格子的其他內容
2025/08/08
古拉格群島的作者因為在文學中描寫了蘇聯監獄體系的不人道,作為反蘇文學並因此被蘇聯驅逐,而在七十年代得到了美國的收容。但是去到美國後,他也同時不爽美國的生活與文化,完全不打算接受與融入,大力批評美國的自由主義與務實主義。結果反對蘇聯的人也不支持民主,同時他又反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覺得那是個沒有人性的無神
2025/08/08
古拉格群島的作者因為在文學中描寫了蘇聯監獄體系的不人道,作為反蘇文學並因此被蘇聯驅逐,而在七十年代得到了美國的收容。但是去到美國後,他也同時不爽美國的生活與文化,完全不打算接受與融入,大力批評美國的自由主義與務實主義。結果反對蘇聯的人也不支持民主,同時他又反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覺得那是個沒有人性的無神
2025/08/07
最近聽到又有一波社交媒體戶口被人封號,不少都是一些老使用者,用了十幾年的賬號,上面有大量的對話紀錄私人照片還有與其他網站的連動,一次就蒸發了。至於我自己,我那個從 200x 年用到現在的賬號,早在幾年前就已經被一堆莫須有的審查弄至無法回復了。 利申我現在用的是一個只有很短歷史的新賬號,有時會有朋友
2025/08/07
最近聽到又有一波社交媒體戶口被人封號,不少都是一些老使用者,用了十幾年的賬號,上面有大量的對話紀錄私人照片還有與其他網站的連動,一次就蒸發了。至於我自己,我那個從 200x 年用到現在的賬號,早在幾年前就已經被一堆莫須有的審查弄至無法回復了。 利申我現在用的是一個只有很短歷史的新賬號,有時會有朋友
2025/08/07
階級就是你在人類社會金字塔的地位,永遠是由較多的底層,承托較少的上層,把石頭擠上中上層就必然有更多石頭塌下來。所以多數人必然是底層的,單純擁有學位並不會改變這一點。 在上一個世代之所以像有人像陳水扁一樣,因為讀了大學而階級翻轉,是因為他以優越的成績在大學裡得到了換取了罕見而有市場價值的技能,或者門
2025/08/07
階級就是你在人類社會金字塔的地位,永遠是由較多的底層,承托較少的上層,把石頭擠上中上層就必然有更多石頭塌下來。所以多數人必然是底層的,單純擁有學位並不會改變這一點。 在上一個世代之所以像有人像陳水扁一樣,因為讀了大學而階級翻轉,是因為他以優越的成績在大學裡得到了換取了罕見而有市場價值的技能,或者門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社會,是一群由自我繁殖的個體所組成的團體,有自己的文化和風俗習慣;經過時代的演變,人類社會累積了由不同年齡族群所混合的色彩,也逐漸的形成了社會的大框框,不管是在框框內還是外,我們都是一個可以為自己而活的個體,然後留下點好東西給下個時代
Thumbnail
社會,是一群由自我繁殖的個體所組成的團體,有自己的文化和風俗習慣;經過時代的演變,人類社會累積了由不同年齡族群所混合的色彩,也逐漸的形成了社會的大框框,不管是在框框內還是外,我們都是一個可以為自己而活的個體,然後留下點好東西給下個時代
Thumbnail
自由和平等,一個強大,另一個就不免衰亡。 文明是所有民族合作的產物,大家都有貢獻。種族之間的敵意,來自於種族之間的差異,而想要消除種族之間的敵意,唯有廣博教育。 地理、經濟、政治創造了文化,文化又塑造了民族類型。時日久遠後,這些差異都會在環境影響下消失,北方民族在熱帶區域居住,或者南方民族跑
Thumbnail
自由和平等,一個強大,另一個就不免衰亡。 文明是所有民族合作的產物,大家都有貢獻。種族之間的敵意,來自於種族之間的差異,而想要消除種族之間的敵意,唯有廣博教育。 地理、經濟、政治創造了文化,文化又塑造了民族類型。時日久遠後,這些差異都會在環境影響下消失,北方民族在熱帶區域居住,或者南方民族跑
Thumbnail
探討新舊文化衝突下,長輩與新生代在工作及生活觀念上的對立。文章中提及如何理解及傳達觀念是文化衝突中最難的部分。
Thumbnail
探討新舊文化衝突下,長輩與新生代在工作及生活觀念上的對立。文章中提及如何理解及傳達觀念是文化衝突中最難的部分。
Thumbnail
進步帶來便利,但也帶來環境破壞和食品安全問題。離職後,決定投入農耕,希望提供家人安全食物。文章闡述進步帶來的需求與滿足之間的矛盾。
Thumbnail
進步帶來便利,但也帶來環境破壞和食品安全問題。離職後,決定投入農耕,希望提供家人安全食物。文章闡述進步帶來的需求與滿足之間的矛盾。
Thumbnail
種族歧視,不是種歧視,而是每個人對於該地的無知,以及他們那不改的觀念。   為何說不改的觀念?倒不如說為何不改!因為“自以為是”又或者因為 年紀大,“自認為”明白所有,所以去限制,去辱罵,以“自已”的那觀點,去認定所有。     何為歧視?只因他與我“不同”所以排擠、辱罵或孤立 ,這講的好像
Thumbnail
種族歧視,不是種歧視,而是每個人對於該地的無知,以及他們那不改的觀念。   為何說不改的觀念?倒不如說為何不改!因為“自以為是”又或者因為 年紀大,“自認為”明白所有,所以去限制,去辱罵,以“自已”的那觀點,去認定所有。     何為歧視?只因他與我“不同”所以排擠、辱罵或孤立 ,這講的好像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作者談論《寬容》一書則指出人類戰爭與殺戮的主因是不寬容,例如對異教徒、不同種族和文化的不寬容,以及自私自利。作者認為寬容應該限制於不妨礙他人權益的範疇內,並主張對自己也要寬容。這樣的寬容才是真正的放過自己,也提醒寬容他人同時也要寬容自己。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作者談論《寬容》一書則指出人類戰爭與殺戮的主因是不寬容,例如對異教徒、不同種族和文化的不寬容,以及自私自利。作者認為寬容應該限制於不妨礙他人權益的範疇內,並主張對自己也要寬容。這樣的寬容才是真正的放過自己,也提醒寬容他人同時也要寬容自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