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年輕的時候也就是本世紀初的時候,網絡上的進步主義是溫和很多的,那時候主張的是平等與包容。那時候平等與包容的意義,是一種內在的道德,人類自己所選擇願意遵從的禮儀。尊重我們不理解的另一個性別,尊重那些我們不了解的異教,尊重外國人,尊重新移民,尊重基層勞動者,尊重別人的外表,尊重農民,尊重同性戀者,尊重別人的主限與言論的自由。
那時候的進步主義並不令人反感,因為當年對尊重的定義,就是每個人自己的選擇。社會沒有規定你一定要尊重他們,你向著一個男同性戀者大叫死基佬,向著印度人叫他阿星,嘲笑別人是死宅這些皆不犯法,最多是顯示你沒有教養,無禮,不尊重人,在有教養的人眼中,你這樣做受辱的是你自己;而如果你能尊重別人的性取向,宗教,階級,會讓你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那時候人們很清楚,這個世界是不平等的,階級,種族,性別,國籍,宗教,甚至職業與興趣皆是不平等的,社會自然運作下總會有些人因為自己先天的特徵而受到傷害。而人類有排斥與自己不同東西的天性,自然地會遷怒與攻擊,但他會帶來不必要的衝突,最終傷害所有人。當我們得控制自己,壓抑自己這種惡劣的天性,我們就學會了尊重這些與直覺總是告訴我們要防範的他者。我們雖跟對方不同,但我願意理解對方,對於任何直覺性的排斥與不快,以理性去成就耐性,最終透過發現對方的優點,或與對方合作,而達成一個更好的結果。
在我年輕時,我既去過中國工作,也跟印度同事,跟同性戀的同事,跟歐美同事,不懂中文的海外華僑相處過。後來我在臺灣,也不慎跟某個地方的角頭有了小爭執,最後我跟他一起坐下來喝酒請他一枝煙,反而是交了朋友。有一次去吃火鍋,我問他,是不是不能有牛肉?我會提醒店家的,這得到印度同事的認同。也為一些貧民區的印度朋友找了工作,請他們吃了一頓,為一個連英文都不懂的俄羅斯朋友,用圖畫的方式與他溝通等。
這些都使我工作更順利也結識了更多朋友,也減少了一些不必要的衝突。在那時候,尊重使我們大家都受益,也使人理解更多,開了更多眼界,理解到這世上有印度,臺灣,日本,芬蘭這些跟香港完全不同的社會。也吃了不少別人帶來的手信與特產,而我相信他們也會對香港有一點好的印象。而我相信哪天他們在印度或芬蘭看到一個需要幫助的香港人時,也可能會記起他們曾經在香港得到過幫助。
不同的人類能夠避免文化衝突,更好地合作,互展所長,過去不可能的變成可能,我年輕時感到真的可以令文明進步,科技與知識將會爆發,更多不同民族的思想哲,不論天主教的原罪,新教的工作倫理,共產主義的唯物論,皆會學會擴闊人類的視野。然而這一切都是建立在一個前題上,那就是包容尊重是自己要求自己的,尊重只能自願。
我們可以自己去尊重同性戀,也可以勸其他人也尊重同性戀,但是遇上了不同意或者不想尊重的人,我也不會強迫他們或者懲罰他們,也不會因此驅逐他們,不跟他們一起工作。過去的進步主義是像「北風與太陽」中的太陽,去勸服,以身作則,或者感召別人去尊重人。
進步主義的傳播,以前是用德服的,人們一開始對於尊重別人一事不在意。但那些人因為尊重別人,而獲得了別人的好感,他們就會因為潛而默,而在行為上越來越收斂。就像古代的先知聖人與傳教士一樣,他們是透過犧牲與表率,去令更多人得到感召。
直至大概十幾年前左右,看到年輕人們在大學出來後,先天就接受了進步主義,包容尊重這些事情,進步的思想因為大學普及而在公眾普及。我就在想,那麼未來應該是一個人人更為互相尊重的時代嗎?我想大家都知道了,是完全相反。
我發覺一件事,那就是雖然大家都同意進步主義了,但是沒甚麼人相信「要求的對象是自己」,越來越多人讀這種東西,但大家只愛取其皮毛。高呼各種平等,反對各種歧視,並不是使自己不去歧視任何人,去理解任何人,去尊重任何人。
當更多人學會了這種思想之後,對他們而言,他們不考慮求諸自己。或者是,他們聲稱自己已經是一個進步主義的道德完人了。他們更有興趣的,是將進步主義當成一種要求別人的理由,規制別人的教條,攻擊他人的武器,獵巫的工具。
這些東西在西方直接變成了法律,聲言以法律去懲罰那些不願意接受的人,最後變成在雞蛋裡挑骨頭,在別人的千言萬語中抓出一兩個詞語去曲解大造文章,指控他是歧視,指控他不政治正確,大興古中國最喜歡的文字獄。
在各種作品文娛中,抓出任何「可疑」的劇情,然後全盤否定要求封禁,就像「底特律變人」裡有一段家暴情節就可以整個否定;對於一切不同意他們的異見者指控為法西斯,白人至上主義者,父權主義者,隨便上一個標籤就糾眾批鬥。不求甚解的人,則感到迷惑,很容易就隨之起舞。一堆好事之徒火上加油,甚至一堆想要誣告取利或者嫁禍的人,利用這種盲目去借刀害人。人們為了廉德的道德高地,以進步為口實,到處摧毀文明的成就,攻擊努力奮鬥的個人。
你沒有辦法教不想尊重的人尊重,當他是法西斯,他就不必被尊重不是嗎?所以進步主義帶來的並不是尊重,而是大家學會了在攻擊別人之前,先找一個標籤貼上去,讓對方先成為「合法」的批鬥對象,然後就不需要尊重了。
結果諷刺地,我們走到了一個比以前更惡劣的情況,大家開始脫離現實,以前大家只需要尊重異性,現在你不讓變性人入女廁你就不是真正的性別平等;以前你用同一個標準去錄用不同種族的人,就是種族平等,今天你還必須為不同種族設下膚色配額;以前當地的居民是土地的主人,大家有賓主之別,今天還要給難民的待遇比自家人還要好,不然就是法西斯。
先射箭後畫靶成為了主流思想,總之我看他不爽,然後現在變成了一個大家在政治正確字典裡找一個適合對方的標籤,找到就立即扣上去,然後就可以去鬥倒對方。然後對於這些思想背後的善意與內涵卻一無所知,也不在意,如果有人問,就貼一個 chatGPT 生的答案去答他直接省略檢討自己,心裡除了鬥倒不爽發洩情緒的人外,甚麼都不剩。那當然也是完全自我中心,一點也不尊重別人。
若失去了尊重他人的動機與心,那這些思想就變得毫無價值,不僅不進步,反而是墮落成幾百年前的獵巫,只是以前指控別人用魔法,是惡魔附身,今天就指控別人是極右法西斯主義者而已。而這一切只是因為人們把「對自己要求」的東西當成「要求別人的東西」,然後將一些比起各種新思想更重要的東西都忘卻了。
我發覺,人類最古老的美德是進步思想的基石,勇敢,仁愛,自律,犧牲,忠誠,堅毅,冷靜,耐性,尊重。若只注重教各種新的道德,教他們反歧視,反法西斯,反資本主義,教他們反對甚麼反對甚麼,他們只知道甚麼是可以被攻擊,應該被消滅的。
但自身卻沒有任何內在的美德,是令世界更美好的,那麼即使反對了一切邪惡有害的東西,留出的空間也只會孕育另外一些沒被注視的邪惡而已,即是說,課本教你不要種族歧視,卻沒教你不要歧視勞工時,就一堆人鄙視那些在社會上勞作的基層了;課本教你不要性別歧視,卻沒有教你不要歧視別人的興趣時,就有一堆人歧視看動畫玩遊戲的人了;課本教你世界要和平,就有一堆人說不要賣武器給烏克蘭就不會戰爭了;課本教你資本主義壓搾他人,結果人人都等著別人幫他加薪領福利,卻沒想過要成為一個能為員工帶來更好生活的老闆。
最終人們只學會了攻擊他人,卻沒有人告訴他們光靠這樣無法建立更好的世界。若道德全都是拿來要求他人,那道德也不過是吃人的食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