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生特輯】關於我是誰(一)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人要如何去面對「血脈與種族無法改變」,從而升起的無限地慨歎,並且努力用一生去彌補這樣的遺憾這件事,是我從小未曾體會過的,第一次感受到這樣的體驗,像是心裡被埋進了一顆釘子一樣的隱隱作痛的感覺,除了驚訝更讓我有一種無可奈何的感受。而這個故事要從我那年第一次在學校做行政,接待外籍生來校時開始說起。

那年來到新學校,初接行政職位,處理校內國際教育相關事務,我負責接待的三個外籍生,大約16歲~19歲的年紀,2男1女,分別來自義大利的Gabriel、墨西哥的Alex和西班牙的可愛女孩Candela,三位外籍生初至臺灣,即將要在臺灣待上1年的時間,面對文化、飲食種種的差異,這是個充滿挑戰的一趟旅程。

其中一位外籍生,叫Gabriel。第一次見到他的名字時,是看見他的學校申請資料,上頭的名字一大長串,包含著他的名與我念不出來的姓氏,而他的大頭貼看起來是個五官清秀、濃眉大眼的小男孩。

然而實際上看見Gabriel,第一眼實在很難不被他的面容所吸引,挺立的鼻樑、深邃大眼、白皙的膚質配上大小適中的薄唇,我常會和同事A笑稱他未來很有當渣男的本錢,但實際上我的三位外籍生同學們,都相當有禮貌且性格溫和善良,即便我和他們使用英語溝通時,常常因語言隔閡溝通而導致溝通障礙,他們也從未讓我有隔閡感;相反地,和他們聊天、分享生活感想時,往往是我在學校感到放鬆的時刻,午後的閒聊是我在繁忙工作時的一道宣洩的出口,也或許是因為使用英文,又再加上對象是這些小眾的外籍生,我可以肆無忌憚地與他們談天,而沒有罣礙。

外籍生來到臺灣,他們最大的學習目標就是學習中文,來自義大利的Gabriel已經學習了三年的中文,他對於學習中文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完全超乎我的想像,凡舉生活上聽到我和同事A使用中文的談天內容,他都會好奇而認真地詢問我們那個詞語的使用方式,詢問的內容可能是某些歇後語、或是日常的對話,時常令我們啼笑皆非。

例如有次Gabriel問我們:「What means 『隨便』?」

我從小到大似乎也沒思考過這個詞的意思,當我還在思考時,同事A回答他:「It means everthing is ok.But It's in an impatient tone」我想這真是不錯的解釋。

「But if your girlfriend told you 『隨便』, it means she's angry!」我調皮的補述道,講完我和同事A都笑了,而Gabriel則是一臉疑惑的看著我們微笑,一面似懂非懂的乖巧點頭。這個美好的畫面我想會一直記在我的心上。

平時外籍生們在教室課堂中其實聽不懂教師用中文教授的艱難課程,所以外籍生們常要求待在圖書館自學他們的中文或其他科目,圖書館成了外籍生們常去的棲地。那天我和同事A一起去圖書館找外籍生們,恰巧看見Gabriel在埋首學習,同事A問他在學甚麼?Gabriel回答他正在學習阿爾巴尼亞語。

我們很好奇,為什麼他要學這個語言?

原來Gabriel來自義大利旁的薩丁尼亞島,父母是義大利人,但他的祖父母卻是阿爾巴尼亞人,而自己從小就接受義大利文的教育,同時也學習英文,和祖父母溝通大多使用英文,但時常聽祖父母使用阿爾巴尼亞語溝通,自己卻無法聽懂。

但他的名字中傳承著阿爾巴尼亞的痕跡,那個他不熟識的國家,因為他的姓氏在阿爾巴尼亞國中,是經常被使用的姓氏,自小他的老師便會這樣問他:「你是阿爾巴尼亞人,那你會說阿爾巴尼亞語嗎?」他只能回答:「我不會。」「你怎麼不會呢?」他的老師這樣回覆他。

那樣的話語大概像是一種無形的催促或無法忽視的提醒,告訴他需要去認識、理解那個他不熟識的國家,訴說屬於「自己的語言」,因此他開始學習起阿爾巴尼亞語。

但那樣的「提醒」真的是Gabriel想要的嗎,他願意接受自己這樣的文化背景嗎?我心裡升起一股五味雜陳,說不上是同情亦或是替他打抱不平的心情,我心裡湧起這樣一個疑問:「那你學這個語言究竟是為了自己學的,還是為了迎合別人的眼光?」請同事A替我翻譯並詢問他。

(未完待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日嶼浮光
0會員
2內容數
高中教師生活/國文教學/生活分享/書評/影評 - 「朝有光的地方去吧, 前方無光,便做自己的光。」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在社區大學二十幾年裡,我見證了無數社區大學學員的故事。其中,大多數都是比我年長的長者,大家每年都會多長一歲,但有些人中途離開,有些人至今仍然堅持在現場。我是個不擅長於記人的人,但總有一些人的故事,三不五時會浮現在我腦海中。 以社大為家的基隆人 剛接任基隆社區大學主任秘書時,我每天傍晚都會看到一位
Thumbnail
在社區大學二十幾年裡,我見證了無數社區大學學員的故事。其中,大多數都是比我年長的長者,大家每年都會多長一歲,但有些人中途離開,有些人至今仍然堅持在現場。我是個不擅長於記人的人,但總有一些人的故事,三不五時會浮現在我腦海中。 以社大為家的基隆人 剛接任基隆社區大學主任秘書時,我每天傍晚都會看到一位
Thumbnail
對於我的學歷,雖然偶有提起,卻不是非常喜歡掛在嘴邊,就是很擔心自己太過於執著於過去而成為無法前進的人。會開設「不是學霸沒關係」這個分類,是想將自己從小到大的學習心得記錄下來,而今天這篇文章,想將自己的成長經歷寫一寫,因為我開始覺得,這會是這個分類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Thumbnail
對於我的學歷,雖然偶有提起,卻不是非常喜歡掛在嘴邊,就是很擔心自己太過於執著於過去而成為無法前進的人。會開設「不是學霸沒關係」這個分類,是想將自己從小到大的學習心得記錄下來,而今天這篇文章,想將自己的成長經歷寫一寫,因為我開始覺得,這會是這個分類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Thumbnail
現在正值畢業季,很多大學生從學生轉為準社會人。 不知道大家對待業中的壓力有多大呢?對於僑生留在臺灣找工作來說,簽證、家庭和生活等不同壓力下,著實不輕。這篇文章探討僑生畢業後找工作的壓力和心路歷程。
Thumbnail
現在正值畢業季,很多大學生從學生轉為準社會人。 不知道大家對待業中的壓力有多大呢?對於僑生留在臺灣找工作來說,簽證、家庭和生活等不同壓力下,著實不輕。這篇文章探討僑生畢業後找工作的壓力和心路歷程。
Thumbnail
「你這個樣子,到那裡都一樣啦!」 永遠無法忘記當時國中訓導主任在父親替我因為同學霸凌而提出轉班要求所說的這句話,至今不惑之年的我,依舊無法了解訓導主任當時這句話的真正含意。 難道他是指如果我不改變我的陰柔氣質,不論轉到哪一班、哪個學校,永遠無法擺脫被霸凌的命運嗎?
Thumbnail
「你這個樣子,到那裡都一樣啦!」 永遠無法忘記當時國中訓導主任在父親替我因為同學霸凌而提出轉班要求所說的這句話,至今不惑之年的我,依舊無法了解訓導主任當時這句話的真正含意。 難道他是指如果我不改變我的陰柔氣質,不論轉到哪一班、哪個學校,永遠無法擺脫被霸凌的命運嗎?
Thumbnail
最近在Threads逛逛,看到原住民生遭受學校裡的歧視,實在讓人心疼。一個讓內心有良善想法的孩子,卻要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總覺得不公平不平等,希望這些遭到歧視的孩子,能夠堅強面對,也希望整個社會能夠對這個問題有所改變。
Thumbnail
最近在Threads逛逛,看到原住民生遭受學校裡的歧視,實在讓人心疼。一個讓內心有良善想法的孩子,卻要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總覺得不公平不平等,希望這些遭到歧視的孩子,能夠堅強面對,也希望整個社會能夠對這個問題有所改變。
Thumbnail
欸,你要的是別人的人生欸,我可沒有同意一門課就這麼算了歐。
Thumbnail
欸,你要的是別人的人生欸,我可沒有同意一門課就這麼算了歐。
Thumbnail
前幾天我在「報導者」閱讀到鄭宜農的文章,算是有感而發吧,而以下是我先手寫之後的文章,想以電子檔的形式保存。 記得有一次印象很深刻的一個瞬間,大概是小學三年級或四年級吧,由於英文在學校怎麼都學不好,被送去補習班,一開始都還算順利,直到併班,現在回想起來,這是我第一次明顯感受到自己和群體的差距。
Thumbnail
前幾天我在「報導者」閱讀到鄭宜農的文章,算是有感而發吧,而以下是我先手寫之後的文章,想以電子檔的形式保存。 記得有一次印象很深刻的一個瞬間,大概是小學三年級或四年級吧,由於英文在學校怎麼都學不好,被送去補習班,一開始都還算順利,直到併班,現在回想起來,這是我第一次明顯感受到自己和群體的差距。
Thumbnail
這篇文章寫於我帶完第一屆學生以後的覆盤日記。那是一段且戰且走的歲月,原以為大家會體恤第一次當老師的我,原以為「年輕」是試錯的理由,但沒想到職場才是讓我這樣的小白鳥大澈大悟的現實的修羅場,什麼都不懂的我孑然一身的撲向教育現場,咬著牙根硬撐下來的傷痕,是成長的印記。 - 萬事起頭難,凡事都有第一次。
Thumbnail
這篇文章寫於我帶完第一屆學生以後的覆盤日記。那是一段且戰且走的歲月,原以為大家會體恤第一次當老師的我,原以為「年輕」是試錯的理由,但沒想到職場才是讓我這樣的小白鳥大澈大悟的現實的修羅場,什麼都不懂的我孑然一身的撲向教育現場,咬著牙根硬撐下來的傷痕,是成長的印記。 - 萬事起頭難,凡事都有第一次。
Thumbnail
社會是個大染缸,就像重啟人生一樣。
Thumbnail
社會是個大染缸,就像重啟人生一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