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不是對著別人的臉,而是對著自己的心。
看到這書封,大概有很多讀者會直接略過,我一般來說也是這樣(把大大的作者照放在書封上的書,很少會引起我的興趣😅)。但若你這樣想,就可惜了,因為這真是一本好書。
在很多場合上,與不同領域的傑出工作者對話,都會無可避免地聊到未來的話題。而在這類話題中,若談到未來最重要的能力,幾乎百分百會提到「溝通」。
脫不花所著的《溝通的方法》,是我目前讀過的溝通書當中,講述最清楚、最完整、也最實用的。各位一般情況下會如何介紹自己?作者建議,「用一條經線、一條緯線來建立準確的座標。⋯⋯『雙線卡位法』。」
「我是脫不花,得到App的聯合創始人。」不廢話的人大都會這麼說(我也是)。但作者提醒,上述說法顯然有兩個問題:第一,脫不花不是一個常見的名字,對方可能反應不過來;第二,得到App是每個人都知道的嗎?不一定。
所以,經線有了,還要加上緯線——「我是脫不花。這是我的『花名』,我本名姓李。我是得到App的聯合創始人,我們是一間服務於大家終身學習需求的公司。」這才是一次完整的溝通。
脫不花本人的資歷其實就很鼓舞人心,她沒上過大學、只有高中學歷,19歲創業,和之前推薦過的《閱讀的方法》作者羅振宇一起創辦了「得到」。這本書裡的心法及做法,有許多來自得到「溝通學習營」三萬名學員的回饋及實例。
我喜歡這本書的原因在於,它的架構基本上就是以18種常見的溝通場景為分類,一一解說。有案例、有邏輯分析、有公式,最後還有作者歸納的重點(幾乎每一章的重點我都記到筆記裡了)。不好意思必須坦言,我很少受實用書(或工具書)的吸引,但是這本書讓我第一次感受到實用書是真的有用(它對我而言是有說服力的),內容豐厚,並且感受到作者的真誠。
各位懂得怎麼讚美人嗎?只要說好聽話就是讚美?那跟奉承有什麼不同?對方會因此開心嗎?
「讚美=打聚光燈+輕輕的+深深的+常常的」
⋯⋯打聚光燈的第一個技巧:讚美要觀察差異,發現對方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把聚光燈打在那個位置,讚美才是有效的。更重要的是,這個差異,不是對方與你之間的差異,也不是對方與泛泛的普通人之間的差異,而必須是對方跟他自己所在群體之間的差異。
讚美這項溝通能力,訓練的從來不是讚美本身,而是你的人際容納度。
再來,各位懂得如何批評嗎?批評一個人和責備一個人有沒有區別?
「批評要開門見山,不能讓對方揣測你的意圖。」(避免對方預期錯誤造成失望,更聽不進去)
批評一定不能停在你的話語上,而要停在對方的總結或者目標上。這樣對方就可以帶著自己的目標、總結,而不是你對他的批評往前走了。
批評不是要讓對方認識到錯誤,而是要讓他做出正確的行為。
其他精彩的篇章還包括激勵、提案、主持、安慰、道歉、拒絕⋯⋯等等,我個人最受用的則是「閒談」。閒談是我最不拿手的項目,結果發現脫不花也是,因此這章是她費最多力氣學習並研究得來的心得。
我想推薦這本書。真心認為,不論身處任何職業或角色,多了解溝通的精髓和重點,一定會改善我們的人際關係和健康(人際關係是許多心理疾病的源頭之一),也一定會幫助到我們的工作,更不用說與AI協力的未來。
最後分享作者為何用「脫不花」這麼奇怪的花名,脫不花其實是武俠小說家梁羽生《萍蹤俠影錄》裡一個不起眼的角色,但她一輩子活得痛快。
學習溝通,其實最有價值的部分並不是了解對方,而是了解自己。
祝福大家閱讀愉快。
*《溝通的方法》,脫不花著,天下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