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裡,多留意自己與家人的細微變化,就是對彼此最深的守護。 也許我們都會認為,失智症應該是老年人的「專利」。 殊不知,年輕人也可能罹患失智症。最近我看到一篇報導,提到年輕人也會面臨這樣的疾病,讓我深感警覺,因此整理內容,想在這裡與大家分享。 這不只是醫學議題,更關乎我們如何好好照顧這個「借住的軀殼」,善待自己的身與心。 我們總以為失智症是年紀大才會遇到的事,但它不只可能出現在長輩身上,也可能悄悄找上年輕人——這就是「年輕型失智症」。

生活裡的警訊
有時候,失智症的影子藏在日常小事裡:明明在熟悉的地方,卻突然分不清方向,常常忘記剛剛說過或做過的事,
對原本喜歡的活動失去興趣,做決定變得不合邏輯,出現懷疑東西被偷、看到不存在的人事物等幻覺或妄想。

這些表現若頻繁出現,就需要警覺——無論是年輕人還是長輩。
對年輕患者而言,因為還未到退休年紀,對工作、家庭與經濟的衝擊往往更大。
為什麼要及早發現
失智症不是正常老化必然的結果,也不是每位長輩都會罹患。
然而,它的早期症狀多變又容易被忽略,常被當作是「老了」、「壓力大」或「太累」。
及早診斷與治療,可以延緩病情惡化,保留更多生活的獨立性與品質。
日常自我保護 4 步驟
1. 動腦:閱讀、寫作、玩桌遊、學新技能,保持思維活躍

2. 動身體:每週至少 150 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快走、游泳、瑜伽)

3. 均衡飲食:多蔬果、全穀、深海魚、堅果,減少加工食品

4. 良好睡眠:每天睡滿 7 小時,避免長期熬夜

照顧腦部健康的 6 件事
保持社交互動,不讓自己長期孤立
減少長期負面思考,培養正向心態
控制慢性病(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
避免頭部外傷
規律放鬆減壓(冥想、深呼吸、園藝)
定期健康檢查,留意認知與情緒變化
💡照顧腦袋,不只是為了記得過去,更是為了擁抱未來✨️✨️。
🧧從今天起,給自己和家人多一份細心與耐心——因為健康的心智,是我們在人生裡最長久的陪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