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以為不夠好,別人會不喜歡我,讓我興起逃離社團聚會的念頭,擔心別人看見我台上台下判若兩人的樣子,只覺得我滑稽又可笑…,但到最後發生一件事,我才發現,原來,不斷打壓評價我的人,只有我自己。
撰文 / 摩希
以為自己的「高光時刻」能成為往前的動力,卻因過度在意別人的評價,反而失去了前進的勇氣!
幾年前,我加入了英語社團。每次聚會都需要全英文表達,包含預備演講、即席發言、評論以及不同的職責報告。因為知道自己英文程度有限,每當被安排做預備演講時,我總是投入大量心力準備:一場5~7分鐘的演講,我會提前一個月訂好主題,兩週前完成定稿,接著用盡全力去背熟那些過去不曾看過或用過的單字片語,只為了呈現一場「完美」的演講。
一開始對自己的英文實力沒有太多期待,但在耗費不少時間和精力之下,呈現出來的成果出乎意料地好,獲得了社團夥伴們的肯定,這樣的讚賞給了我極大的鼓舞。
然而,三年過去了,我依然是那個「演講時表現不錯,但一結束演講就結巴說不出話」的人。因為我平時很少練習英文,只有在需要上台演講時,才逼自己練習預備。前後反差之大,連我自己都難以接受。
自以為不夠好,令人討厭 原來,最會打壓評價你的,是你自己
預備一場演講並非難事,真正讓我有壓力的,反而是在沒有準備的狀態下口說英文。每次預備演講就像披上華麗的禮服,而臨場開口卻像一把剪刀,隨意割破那件禮服──有時劃破領口,有時削短裙襬。漸漸地,我害怕別人只看到那件「破碎不堪的禮服」,而不再欣賞我曾經努力過的樣子。
不知不覺中,我將價值感建立在「表現好不好?」以及「他人是否喜歡我?」之上。那段時間,我甚至想逃離社團聚會,擔心別人看見我演講前後判若兩人的樣子,只覺得我滑稽又可笑。
直到某次聚會,一位過往表現優異的姐姐,竟在聚會中說著生澀、不流暢的英文,卻依然自信地微笑,坦然地與大家互動。她的態度感染了整個會場,沒有人因為她的卡頓、不流暢而輕視她。這樣的她,我過去沒見過,仍無損她在我心中重要的地位。對我而言,她依然是那位值得敬佩的前輩。
那一刻我恍然大悟,原來一個人的價值從來不是由表現如何決定的,他人的評價或許來自個人的角度與偏好,但是我的價值取決於自己如何看待自己!
學會為自己的努力喝彩 正確看待自己,才是善待自己
我可以選擇成為「擔心被嘲笑、穿著破碎禮服的自己」,也可以成為「即使表達不佳,仍願意勇敢開口的自己」。哪一種選擇能使我重新得力繼續前行?其實,答案我心裡很清楚!
當我開始定義自己是一個「雖然不完美,仍願意勇敢嘗試」的人時,我為自己感到開心,也更想持續努力下去。我們無法完全忽略他人的看法,但不要讓那些看法成為自己人生路上的絆腳石。因為最終,自己的價值取決於我願意怎麼看待自己!
歡迎追蹤+ 拾愛日常Facebook 粉絲專頁、LINE社群、IG,好文不漏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