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努力療癒的樣子,也許正在耗盡自己?!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你是真的在成長,還是被「更好」的焦慮推著跑?


你是真的在變好,還是掉進「應該更好」的焦慮黑洞裡?

你有沒有過這這樣的時候?

博客來購物車裡擺滿自我成長的書,手機裡收藏各式各樣療癒課程,社群上更是充斥著「早上五點起床閱讀的人生勝利組」、「睡前寫感恩日記的運動家」、「每日冥想的高效人士」。你也努力跟著做,每天提醒自己要閱讀、要寫感恩日記、要15分鐘冥想。可是,心裡並沒有變得輕鬆,反而愈來愈焦慮。

原本追求成長,是希望讓生活更美好;但不知不覺中,「成長」變成一種壓力。

你開始懷疑:自己是真的在變好,還是只是被「應該更好」的焦慮推著走?

焦慮的日常,比你我以為地更常見

無論你願不願意,人多多少少都被「應該更好」的成長焦慮所吸引,這種焦慮的日常,其實比我們想像中常見。

打卡式的自我成長:每天把「五點早起、下班去健身房一小時、睡前冥想、寫感恩日記」列進代辦清單裡,有做到就拍張認證照、上傳,在看似充實的行事曆裡,享受一項一項打勾的快感,卻在沒做到時,感到深深自責。

社群比較的負向效應:看到別人分享進步的照片與心得,即使只有簡單幾行字、配上個表情符號,都讓你的內心忍不住比較,想著自己真的很廢、很沒用,這種自動化開啟自我譴責的開關機制,讓你毫無防備地落入社會比較的陷阱,彷彿只有自己停滯不前。

療癒 KPI 化的結果:每日打卡式的自我成長紀錄、只要滑開手機螢幕就停不下來的社群比較,沒錯,我們正身處在連情緒修復也被量化計算的生活裡,好像只有「周末參加幾場工作坊」、「又報名了幾場馬拉松」、「好像我也該去諮商一下」,才算療癒成功。

當成長被這樣 KPI 化,我們很容易忘記為什麼要這麼做。我們做的這些嘗試,不是為了被誰考核或檢驗,而是為了能夠活得更自在,可是,我們在「應該更好」的焦慮與時間表裡,根本毫無心力去想,自己是為了什麼而做。

說到這裡,你可能會問:「我們為什麼會焦慮?」

當我們什麼也不做,覺得自己毫無價值,做了一堆,又被焦慮給困住,那我們到底該怎麼辦?急著想要讓焦慮消失之前,了解焦慮為什麼會出現,能夠有效幫助你緩解此時此刻的擔憂。

焦慮,不代表不夠好,而是隱藏在行為背後的心理機制正在運作。「比較心態」相信大家已十分熟悉且可能每天都在經歷,除此之外,在本文中,我會進一步以「績效思維」、「自我決定理論」,來說明自我成長焦慮是如何形成的。

比較心態(comparison mentality)
人或多或少、無可避免地會與他人產生比較,尤其是在社群媒體的世界裡,每個人的「進步」被放大展示,讓我們更容易感覺自己落後,甚至深怕被貼上停滯或休息的標籤,為了避開這類型的評價,我們奮力地往前跑、往上爬,卻無力安撫自己的焦慮。

績效思維(performance orientation)
我們太急著想要看到結果,甚至把結果當成是自我價值的標準,忽略過程的成長與累積,只專注在數字的呈現與進步。

舉例來說,A開始接觸馬拉松,是因為在社群上被正向激勵,這並非壞事;然而,如果A是因為看到其他人這麼做,覺得自己也應該要這麼做,他開始買昂貴的裝備,報名各城市馬拉松、挑戰三鐵,他追求各大賽事成績及參賽記錄,在數據的華麗包裝之下,他的自我成長焦慮開始萌芽,他擔心沒辦法持續或進步,會無法跟上運動圈的同儕,自動化導向自己是個失敗者,進而形成自我成長的焦慮。

自我決定理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
這個理論提出,人類行為的動機主要來自內在需求,心理健康取決於三個基本心理需求是否被滿足。

(1)自主性(Autonomy):自己選擇、自己決定行為,而不是被外在壓力逼迫。
(2)勝任感(Competence):感受到自己有能力完成目標。
(3)關聯性(Relatedness):與他人有真實連結與被理解。

現代社會中的自我成長焦慮,來自於比較心態、績效思維所形成的「自主性被剝奪」。當「自我成長」被 KPI 化、社群比較化,或肩負龐大的外界期待,自主性需求就被剝奪。另外,即使你每天都去做可以讓自我成長的任務,也可能感覺自己「不夠好」,因為「勝任感」與「關聯性」也沒有被真正滿足。長期而言,缺乏自主性與內在動機的努力,就會形成自我成長焦慮,甚至感到空虛、倦怠、無法感到滿足。

換句話說,不是成長本身讓我們焦慮,而是我們用「比較」、「績效」的眼光去檢驗成長,既無法滿足內在需求,亦無法持之以恆。

或許,我們可以試著換一個方式。

  • 允許自己慢下來:不是努力療癒,而是因為慢下來而獲得療癒。
  • 設定感受目標:例如「讓自己覺得自在」,而不是「一天冥想 15 分鐘」。
  • 練習自我接納:接納自己不是完美的,休息不是退步,而是累積。
  • 減少社群比較:必要時,減少使用社群媒體。

成長不是KPI,你不需要跑得快,才算是在路上

如果「成長」帶來的不是自由,而是焦慮,也許我們該回頭問:這真的是我要的生活嗎?

成長,不該是一場又一場的競賽。你不必完成一份漂亮的 KPI,才算活得有意義。

下次當你感到焦慮時、被「應該更好」推著跑時,不妨問問自己:「這是我真正想要的嗎?還是我只是在追趕別人的腳步?」


參考文獻:

  • 林楷庭(2024年11月26日)。自我決定論(自我決定理論):養成內在動機、提升幸福感。寓居於世。https://doi.org/10.6916/STPIRP.2019-06-20
  • Ryan R. M. & Deci E. L. (2017).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in Motivation, Development, and Wellness. Guilford Publications.


本文英文版請見Medium專欄
心野漫遊|Mind Wanderer What If Your Healing Journey Is Quietly Draining You?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野漫遊的沙龍
0會員
5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每天都在追求成長,造成你很大的壓力嗎? 你覺得自己是每天都在追求成長的人嗎?如果是的話,你是快樂地成長嗎? 我相信活在亞洲高壓教育底下的大多數人,應該都對自己有很高的期許。 就算本身不想,也會被同儕壓力、社會輿論、自我內在焦慮等因素推著前進。 因此,我相信大多數在看這篇文章的你,一定……
Thumbnail
每天都在追求成長,造成你很大的壓力嗎? 你覺得自己是每天都在追求成長的人嗎?如果是的話,你是快樂地成長嗎? 我相信活在亞洲高壓教育底下的大多數人,應該都對自己有很高的期許。 就算本身不想,也會被同儕壓力、社會輿論、自我內在焦慮等因素推著前進。 因此,我相信大多數在看這篇文章的你,一定……
Thumbnail
當我們面臨迷茫和自我懷疑時,不妨放慢腳步,學著順應自己的情緒和狀態,動態調整自己的人生之路。
Thumbnail
當我們面臨迷茫和自我懷疑時,不妨放慢腳步,學著順應自己的情緒和狀態,動態調整自己的人生之路。
Thumbnail
為了什麼而活呢 自己的定位點在哪裡呢 好疲憊 好疲勞 全身發抖著 還得繼續向前走 其實我不確定我為什麼要向前了 但是我好想向前 但那是不是長期累積的害怕被淘汰的潛意識呢 會不會其實不是真的我 你們很棒 很了不起 麻煩離我這個廢物遠一點 這是真的距離嗎? 還是不願意理解? 我對專業有要求
Thumbnail
為了什麼而活呢 自己的定位點在哪裡呢 好疲憊 好疲勞 全身發抖著 還得繼續向前走 其實我不確定我為什麼要向前了 但是我好想向前 但那是不是長期累積的害怕被淘汰的潛意識呢 會不會其實不是真的我 你們很棒 很了不起 麻煩離我這個廢物遠一點 這是真的距離嗎? 還是不願意理解? 我對專業有要求
Thumbnail
努力讓自己的成長,變得更有價值,努力,並不是追名逐利,或者成龍成鳳,不過是為了活得快意,體驗壹路橫沖直撞努力逼近目的地的充實和快感,不虛度人生。而成功是需要靠堅持來填充,靠夢想來維系,靠努力來支撐。在你有意識反省自己的時候,用力敲打自己,人生恍惚幾十年,莫留遺憾給自己。
Thumbnail
努力讓自己的成長,變得更有價值,努力,並不是追名逐利,或者成龍成鳳,不過是為了活得快意,體驗壹路橫沖直撞努力逼近目的地的充實和快感,不虛度人生。而成功是需要靠堅持來填充,靠夢想來維系,靠努力來支撐。在你有意識反省自己的時候,用力敲打自己,人生恍惚幾十年,莫留遺憾給自己。
Thumbnail
在職涯諮詢中,每當我看到個案拿出「自我肯定、喜歡自己」這張牌時,我總是感到一股心疼。他們不斷地追求著更好的自己,用盡全力地要求自己不斷進步。然而,卻常常忽略了給予自己應有的溫暖與寬容。 這樣不斷地用鞭打自己,或許能夠推動前進,但是否真的能夠讓自己走得更遠呢?
Thumbnail
在職涯諮詢中,每當我看到個案拿出「自我肯定、喜歡自己」這張牌時,我總是感到一股心疼。他們不斷地追求著更好的自己,用盡全力地要求自己不斷進步。然而,卻常常忽略了給予自己應有的溫暖與寬容。 這樣不斷地用鞭打自己,或許能夠推動前進,但是否真的能夠讓自己走得更遠呢?
Thumbnail
當我們看著別人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取得進展時,往往會感到困惑和挫折。然而,嘗試和學習新事物,即使最終失敗回到原點,也是思想成長的過程。這些經驗和思想的改變將幫助我們未來做出更好的決定。
Thumbnail
當我們看著別人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取得進展時,往往會感到困惑和挫折。然而,嘗試和學習新事物,即使最終失敗回到原點,也是思想成長的過程。這些經驗和思想的改變將幫助我們未來做出更好的決定。
Thumbnail
努力讓自己的成長,變得更有價值,努力,並不是追名逐利,或者成龍成鳳,不過是為了活得快意,體驗壹路橫沖直撞努力逼近目的地的充實和快感,不虛度人生。而成功是需要靠堅持來填充,靠夢想來維系,靠努力來支撐。在你有意識反省自己的時候,用力敲打自己,人生恍惚幾十年,莫留遺憾給自己。
Thumbnail
努力讓自己的成長,變得更有價值,努力,並不是追名逐利,或者成龍成鳳,不過是為了活得快意,體驗壹路橫沖直撞努力逼近目的地的充實和快感,不虛度人生。而成功是需要靠堅持來填充,靠夢想來維系,靠努力來支撐。在你有意識反省自己的時候,用力敲打自己,人生恍惚幾十年,莫留遺憾給自己。
Thumbnail
也許現在的你還不是很厲害,但不代表你是個糟糕的人。 不要討厭自己,因為現在的你,剛剛好配得上正在努力的你。
Thumbnail
也許現在的你還不是很厲害,但不代表你是個糟糕的人。 不要討厭自己,因為現在的你,剛剛好配得上正在努力的你。
Thumbnail
『成長總是伴隨著痛苦和混亂,那是一種痛苦的過程,因為你正在拋棄過去的自己。』 『成長並不總是在舒適區,而是在跳脫舒適區的那一刻。』
Thumbnail
『成長總是伴隨著痛苦和混亂,那是一種痛苦的過程,因為你正在拋棄過去的自己。』 『成長並不總是在舒適區,而是在跳脫舒適區的那一刻。』
Thumbnail
最近發現自己好像總是以為自己很「大」,放大自己做的所有事,好像非得把時間用盡、體力用盡,才足夠證明自己「努力過」,因為身體會累、心情會差,對我來說都是一種證明,證明我正在逆境中成長。刻苦耐勞的做著自己不這麼喜歡的事,我以為這是種成長、是種訓練,但是一直努力真的好嗎?會不會選擇真的大於努力?
Thumbnail
最近發現自己好像總是以為自己很「大」,放大自己做的所有事,好像非得把時間用盡、體力用盡,才足夠證明自己「努力過」,因為身體會累、心情會差,對我來說都是一種證明,證明我正在逆境中成長。刻苦耐勞的做著自己不這麼喜歡的事,我以為這是種成長、是種訓練,但是一直努力真的好嗎?會不會選擇真的大於努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