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長時間運動,那你一定要這樣吃!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在長時間的有氧運動,碳水化合物的補充就是關鍵!

馬拉松或是環法自行車比賽,都是非常長時間運動
很多人以為只要靠身體儲存的肝醣就能撐完全程,但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
我們的身體會根據運動強度來決定使用哪一種原物料來當能量來源:
最輕鬆的日常走動 → 主要用脂肪氧化供能
長時間有氧運動如慢跑 → 主要靠碳水
阻力訓練或短時間爆發力 → 主要依靠磷酸肌酸
換句話說,不同強度的運動會有不同的「燃料模式」。
像馬拉松這樣動輒 2–3 小時的比賽,甚至更長時間的活動(例如八小時的登山),主要燃料都會落在碳水化合物。

肝醣有限,不補給撐不久

人體雖然能將碳水化合物以「肝醣」的形式儲存在肝臟和肌肉中,但總量其實有限。
每公斤濕重肌肉大約只有 12–16 克肝醣。
一般人全身總儲備肝醣大約在 300–500 克之間(約 1200–2000 大卡)。
聽起來很多,但跑一場全馬就能輕鬆消耗超過 2500–3000 大卡,換言之——光靠儲備根本不夠!
且隨著運動強度提高,肝醣的下降速度會加快。
當肝醣下降到某個臨界點後,肌肉就無法維持高強度的收縮。
這就是大家常說的撞牆期 (hitting the wall):明明還想跑,但雙腳像被綁住一樣只能慢慢走。

運動強度與肝醣消耗的關係

研究發現,運動強度越高,肝醣下降的速度越快:

raw-image

Light exercise(輕度運動,約 30% VO₂max):
肝醣消耗非常緩慢,運動兩小時仍能保留大部分,能量來源大多來自脂肪。

Moderate exercise(中等強度,約 60–70% VO₂max):
肝醣持續下降,約 90–120 分鐘就接近耗盡此時身體同時依賴肝醣與脂肪。

Heavy exercise(高強度,約 >85% VO₂max):
肝醣快速下降,45–60 分鐘就可能耗盡,主要依賴醣解作用(glycolysis),與少量無氧能量系統的參與。

超高強度(>100% VO₂max):
幾分鐘內肝醣就會消耗殆盡,因為必須大量依賴無氧系統。
所以,長時間運動若不持續補給,體內的肝醣將不足以支撐,表現必然會下滑。

運動中的另一個挑戰:腸胃不適

有人會想:「那我就邊跑邊吃東西就好了啊!」
但現實是,比賽中「吃」和「吸收」是一門學問。
當你在高強度運動時:
大量血液會優先分配到肌肉和心臟
腸胃血流量明顯下降 → 消化系統缺血
結果就是:噁心、想吐、胃絞痛

再加上運動產生乳酸時伴隨增加氫離子濃度上升,讓血液酸鹼值下降,這種「酸中毒感」會讓神經系統和腸胃更加不舒服。
這就是為什麼比賽時有些人補給吃下去,但身體卻吸收不了,嘔吐出來,最後反而拖垮成績。

專業選手的秘密武器:腸胃訓練 (Gut Training)

頂尖的耐力運動員不只訓練肌肉與心肺,他們還會刻意訓練腸胃。
所謂的「腸胃訓練」是指在平常訓練中就模擬比賽狀況,邊運動邊補充碳水與水,讓腸胃習慣在這樣的環境下消化吸收。
🔬 研究顯示:
經過訓練後,身體能每小時吸收 60–100 克碳水化合物,不會感到不適。
高碳水飲食能增加腸道內 SGLT1 葡萄糖轉運蛋白的數量與活性,讓身體吸收更多碳水。《Training the Gut for Athletes》也提到,這種「營養訓練」能改善胃排空與吸收,降低腸胃不適風險。
換句話說,腸胃也需要訓練!

賽前與比賽中,實際補給怎麼做?

運動前 3–4 小時:
吃一份含碳水的完整餐(如米飯、吐司、水果),幫助肝醣儲備。
這段時間吃進的食物,通常能被消化吸收並轉換成能量,不會影響腸胃。

運動前 30 分鐘:
避免高 GI 食物(例如糖果、白吐司)。因為血糖快速上升,此時胰島素上升,再加上運動時肌肉收縮會加速血糖吸收,導致反應性低血糖 → 頭暈、無力。
建議選擇低 GI 食物(燕麥、全麥吐司、地瓜),維持血糖穩定。
如果真的低血糖了,可以持續吃糖果維持血糖。

運動中
補充量:每小時 60–100 克碳水
碳水選擇:單一碳水(葡萄糖):>60 克容易腸胃不適
多種碳水(葡萄糖+果糖+乳糖+蜂蜜等):吸收效率高,可達 1.2–1.3 g/min
在攝取低於每小時60克碳水時,吃單一碳水跟多種不同碳水身體吸收是沒有差異的,但超過60克後,吃多種碳水身體可以更有效的補充糖源,而且如果吃單一碳水超過60克也會導致腸胃的不適,因此建議訓練上選擇多種不同的碳水來做腸胃訓練

葡萄糖與果糖

葡萄糖:
身體吸收葡萄糖的代謝途徑,葡萄糖在小腸吸收後,直接進入血液,被身體使用葡萄糖的氧化效率高,可達 ~1 g/min 的速率,也就是每小時大概吸收60克。

果糖:
果糖不會直接進入骨骼肌使用,而是先被肝臟吸收,在轉換成葡萄糖或肝醣來使用,在運動當中使用效率低。

但對運動來說,葡萄糖與果糖走的能量途徑不一樣的,同時補充二者可讓身體每小時的外源性醣類氧化速率 >1 g/min(通常上限是 1.2–1.3 g/min)

補充時間隔

在碳水的補充上,一次補充100克碳水與間格一段時間就補充碳水,身體對醣類的氧化差異並不大,因此補充時間方法可因人而異,來作訓練,讓你的腸胃適應能量補充與對能量的吸收與轉換。

✅ 總結

長時間的耐力運動,光靠體內肝醣是不可能支撐的。
要有好表現,必須從 賽前 → 賽中 → 賽後 全面規劃碳水補給。
賽前:吃對食物,避免低血糖
比賽中:每小時 60–100 克碳水,搭配多種糖類,分次補充
平時訓練:進行腸胃訓練,讓身體習慣補給

記住這個公式:
👉 糖 + 水 = 續航力
只有把「補給策略」當作訓練的一部分,你才能避免撞牆,跑得更快、更久!

想了解更多運動心理學小知識可以追蹤我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jacob_03_19/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雅各教練的沙龍
21會員
19內容數
目前就讀師大運動科學系碩士班,主修運動心理學,與其說是心理學不如說是運動腦科學,主要研究運動與大腦間的關係,運動員在比賽場上過度緊張該怎麼辦?如何預防老人失智?運動的小孩都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工作總是頭昏腦脹情緒差,這些答案都能在運動心理學找到答案。
雅各教練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7/26
從零開始到研究所,一篇健身教練的進修路線與心得分享,涵蓋證照考取、職場經驗、研究所學習等面向,並分析各證照的優缺點與適合對象。
Thumbnail
2025/07/26
從零開始到研究所,一篇健身教練的進修路線與心得分享,涵蓋證照考取、職場經驗、研究所學習等面向,並分析各證照的優缺點與適合對象。
Thumbnail
2024/03/27
國小生:"不愛讀書,那你去體育班吧!" 國中生:"不去練球,你要去打架鬧事?" 高中生:"你不繼續練,又不讀書,你還能做甚麼?" 大學生:"我不知道做甚麼,只好繼續打球,反正我也不會唸書" 出社會後:"學體育賺不到錢,只好去做不用腦的工作" 這些你是否也似曾相識 但你知道嗎?學體育的小孩其實更聰明!
Thumbnail
2024/03/27
國小生:"不愛讀書,那你去體育班吧!" 國中生:"不去練球,你要去打架鬧事?" 高中生:"你不繼續練,又不讀書,你還能做甚麼?" 大學生:"我不知道做甚麼,只好繼續打球,反正我也不會唸書" 出社會後:"學體育賺不到錢,只好去做不用腦的工作" 這些你是否也似曾相識 但你知道嗎?學體育的小孩其實更聰明!
Thumbnail
2024/02/06
減肥一般需要達到熱量赤字。瘦一公斤通常需要燃燒7700大卡,但實際效果因人而異。身體總消耗熱量TDEE需基礎代謝BMR+身體活動量+攝食產熱效應。身體活動量對熱量消耗影響重大。實際減脂過程中,除控制飲食外,增加身體活動量對於瘦身效果很重要。
Thumbnail
2024/02/06
減肥一般需要達到熱量赤字。瘦一公斤通常需要燃燒7700大卡,但實際效果因人而異。身體總消耗熱量TDEE需基礎代謝BMR+身體活動量+攝食產熱效應。身體活動量對熱量消耗影響重大。實際減脂過程中,除控制飲食外,增加身體活動量對於瘦身效果很重要。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分享自己運動四年來,摸索出來的飲食觀念,學會正確的飲食可以對自己的健康有所幫助。分享的飲食觀念包括三餐規律、喝足夠的水、良好的睡眠習慣、少吃零食甜食等。在飲食上也提到了一些選擇,比如肉類可以吃牛、豬,挑食少吃加工食物等。
Thumbnail
分享自己運動四年來,摸索出來的飲食觀念,學會正確的飲食可以對自己的健康有所幫助。分享的飲食觀念包括三餐規律、喝足夠的水、良好的睡眠習慣、少吃零食甜食等。在飲食上也提到了一些選擇,比如肉類可以吃牛、豬,挑食少吃加工食物等。
Thumbnail
飲食均衡對健康的益處相信已經是大眾共識,而對於運動方面的均衡我想提出一些個人的見解 身體在運動時要具備的能力很多元 1)活動度與穩定度 2)肌力 3)肌耐力 4)能量系統(有氧心肺) 5)爆發力(速度+肌力) 6)速度 7)敏捷 8)協調
Thumbnail
飲食均衡對健康的益處相信已經是大眾共識,而對於運動方面的均衡我想提出一些個人的見解 身體在運動時要具備的能力很多元 1)活動度與穩定度 2)肌力 3)肌耐力 4)能量系統(有氧心肺) 5)爆發力(速度+肌力) 6)速度 7)敏捷 8)協調
Thumbnail
運動後的營養補給對於恢復體能和提升運動表現至關重要!正確的營養補給策略,將讓訓練事半功倍,讓我們一起享受年輕健康的生活型態,All young together!
Thumbnail
運動後的營養補給對於恢復體能和提升運動表現至關重要!正確的營養補給策略,將讓訓練事半功倍,讓我們一起享受年輕健康的生活型態,All young together!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在臺南跑半程馬拉鬆的經驗,並且將跑步的感受和超負荷的哲學做了呼應,探討了面對身體、心靈和人生時的超負荷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在臺南跑半程馬拉鬆的經驗,並且將跑步的感受和超負荷的哲學做了呼應,探討了面對身體、心靈和人生時的超負荷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不是間歇跑訓練】,而是【世界主流的有氧訓練】,也是所有運動員一定會使用的方式。經過訓練的人會可以【更輕鬆應付困難運動】。簡單來說,受過此訓練的人慢跑速度可能等於一般人的衝刺速度。
Thumbnail
這【不是間歇跑訓練】,而是【世界主流的有氧訓練】,也是所有運動員一定會使用的方式。經過訓練的人會可以【更輕鬆應付困難運動】。簡單來說,受過此訓練的人慢跑速度可能等於一般人的衝刺速度。
Thumbnail
做好準備絕對比橫衝直撞更加重要 跑步是每一個人都會的運動,有沒有這樣的一個經驗,當你開始跑步的時候,總是感覺很容易喘,很容易累,動作很僵硬又不協調,不管年紀是大還是小,都會遇到這樣的情形。
Thumbnail
做好準備絕對比橫衝直撞更加重要 跑步是每一個人都會的運動,有沒有這樣的一個經驗,當你開始跑步的時候,總是感覺很容易喘,很容易累,動作很僵硬又不協調,不管年紀是大還是小,都會遇到這樣的情形。
Thumbnail
根據運動生理學家的研究,當運動心跳達到最大心率的60%時,人體會先消耗脂肪、多餘蛋白質與醣類,若心率持續上升,超過最大心率的80%時,
Thumbnail
根據運動生理學家的研究,當運動心跳達到最大心率的60%時,人體會先消耗脂肪、多餘蛋白質與醣類,若心率持續上升,超過最大心率的80%時,
Thumbnail
很多人以為想減肥,就要拼命「動滋!動滋!」動起來,以為動得多就會瘦得快, 其實真的是大錯特錯啊,以飲食與運動的關係看來,飲食大概佔7成,而運動是佔3成,所以如果運動完依然大吃不喝沒有節制,還是無法下降體重的啊! 所以,要瘦還是要忌口,趕快學起來! 切記1. 不要暴飲暴食,尤其是外食人更是要
Thumbnail
很多人以為想減肥,就要拼命「動滋!動滋!」動起來,以為動得多就會瘦得快, 其實真的是大錯特錯啊,以飲食與運動的關係看來,飲食大概佔7成,而運動是佔3成,所以如果運動完依然大吃不喝沒有節制,還是無法下降體重的啊! 所以,要瘦還是要忌口,趕快學起來! 切記1. 不要暴飲暴食,尤其是外食人更是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