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你有打開過自家廚房櫃子,仔細數數自己擁有多少碗盤、餐具、廚具嗎?
即使我們不開火,沒想到餐廚用品積累得比想像中還多。
這一區的物品幾乎不是我的,絕大多數都是室友的物品,要整理起來就特別棘手,畢竟這些東西不全是我能獨自決定的,但如果不處理,搬家的時候就又是六、七箱大型箱子的噩夢了。所以,即便困難,也只能硬著頭皮動手了。
攻略指南
為了不亂成一團,我先把廚房用品分成五大類:
- 烹調工具:鍋具、湯勺、飯杓、菜刀……等
- 食用工具:碗盤、餐具、杯子……等
- 消耗品:保鮮膜、食物袋、鋁箔紙、烘焙紙……等
- 廚房家電:電鍋、微波爐、果汁機、烤箱……等
- 清潔用品:洗碗精、菜瓜布、抹布……等
照著分類檢視物品,才能一步步釐清哪些是「需要」、哪些「能用」、哪些該「淘汰」。
留物的原則
這次大規模的整理,訂下了幾個原則:
- 廚具:同類最多留一組(例:湯杓 1、飯杓 1、長筷 1)。
- 餐具:最多留四組(例:筷子、湯匙、叉子各 4)。
- 碗盤:無缺角、無裂紋,且能放得進小餐櫃的才保留。
- 家電:目前留下電鍋、微波爐、烤箱、果汁機、電子秤,其餘放冷靜區觀察。
- 消耗品:收到洗碗台下方的櫥櫃中,可用的都留下。
棄物的處理
- 鍋具都處理掉,除了電鍋內鍋 × 2,回收的大哥大姊們可以處理刀具、鍋具這種有金屬物品的回收物,所以就給他們了。
- 有缺角、裂紋的碗盤,我住的縣市是可以拿給回收處理掉的,所以裝箱後就給回收隊的大哥。
- 多餘餐具、劣質廚具,我們就直接丟棄。
- 小家電,如個人電鍋、果菜機,計畫小額售出(有些甚至連拆都沒有拆過😅)。
收納空間評估與配置

- ✨租屋處的老櫥櫃-目前可使用的櫃體有三大格子,目前放置以下物品:
- 清潔耗材、廚房紙巾
- 果汁機等小家電
- 大型的罐子、水瓶
- 裝小家電的箱子
- ✨小的餐櫥櫃 × 1
- 保鮮膜、廚房紙巾放在小餐櫥櫃的上方
- 大碗 × 6、中碗 × 4、小碗 × 2、大深盤 × 2、中深盤 × 2、瓷杯 × 2、矽膠摺疊杯 × 1、玻璃食物罐× 2
- 餐具廚具收納盒 × 2:湯匙 × 4、筷子 × 4、叉子 × 4、湯勺 × 1、飯勺 × 1、水果刀 × 1
室友留下的心愛寶貝
上次整理文具篇時,我留下了紙膠帶和水滴印泥們。這回輪到室友,他的「寶貝」是水瓶與可口可樂玻璃杯。基於尊重原則,我幫他們各裝進兩個小箱子,未來若要搬家,就能快速打包、直接帶走啦✨~
小小心得
坦白說,一開始整理得挺煩躁的。雜物、雜碎品真是多得驚人。十幾枝不成雙的筷子、幾個鏽蝕變色的湯匙,還有木柄發霉的廚具,心裡直冒問號:「當初到底為什麼會留下這些啊?」但真的下定決心清掉後,超級療癒。卷刃的刀、用不到的小電鍋、已經壞掉的泡茶壺,通通丟了。
最讓我意外的是,當我鼓起勇氣跟室友說:「我先把狀態比較好的鍋子留下,你要不要挑挑?不然都處理掉?」結果他竟然毫不猶豫地說:「全丟吧!我們根本沒在用,有需要再買就好。」
目前算是第一階段完成,廚房空間已經清爽許多。但像上次客餐廳整理時一樣,分類完成後還是挖出些遺漏物品(像某個箱子裡竟然又冒出兩個大碗公😑),所以第二階段我預計要再檢查一次,完成全廚房收納優化。
斷捨離不是一蹴可幾,但一次一次小勝利,真的會越來越輕盈。
如果你家的廚房也有這樣「滿坑滿谷但從沒用過」的區域,不妨找個好天氣,來場屬於自己的「廚房收納斷捨離計劃」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