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觀測#838] 年輕人的票是要爭取,但年輕人的需求不會被滿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人生七十早已不是古來稀,接近九十歲早已成為大部份已發展國家的平均壽命,事實是連路上的計程車司機都可能是八十歲的。我想不久之後,人類的平均壽命可能是會去到一百歲,而且會可能還會增加,很多人的外表都比較年輕算是一種預兆。

如果人類在三十歲之前的時候是年輕人;在三十至六十年是中年,而在六十歲以後應該都是老年。那人類的壽命再長,不論是活到一百歲還是一百二十歲,都只是在延長老年的時間,如果人能夠活到一百二十歲,他的人生有一半時間都是在當老人。

所以人類的壽命越長,老人佔的人口比例就越高,年輕人所佔的比例就越低,這點在日本的老齡化就可以看得出來。

而且在民主國家,通常約二十歲之前是沒有投票權的。因此,即使年輕時代有三十歲,實際上有投票權的時間只有十年,而中年人有三十年,老年人則是三十年以上。就算我們假設每個年齡層的人數是相約的,明顯地中老年人的選票會遠多於年輕人。這已經沒有計算手上掌握最多資產土地的都必然是老人。

如果我們相信在民主政治中,選票均值,而社會的政策將會服務較多選票的一方,而老人就是選票較多的人。這意味著只要是民主政治,他的政治與利益,都一定是向著老年人傾斜的。而政府能夠徵收的稅,直接間接也只能是年輕勞動者的勞動成果,以租稅或福利的方式分配給老人。

因此現代大部份國家,在政策上都「不利年輕人」,那是因為年輕人不論在選票數量上及經濟地位上,客觀上就是少數人。

票票均值的制度在運作邏輯上,先天就是不利年輕人的。特別是不利出身不好的年輕人,因為出身好的年輕人,背後就是有大量既得利益者(例如土地房產官職人脈)的老人,他們可以分配自身的既得利益給他們的子孫後代,而出身不好的年輕人,他們背後如果有老人,也只會是照顧的負擔。

那麼,爭取年輕選票是否沒有意義?不,意義很大。基本上,人越老就一定越固執,累積太多的經驗使他們難以謙虛,不願意理解與接受新的事物,對世界的認知也一定會走向退化與落後,加上年老力衰不能應對變化而形成的保守主義。當然還有很多別的理由,例如沉沒成本,自己支持某候選人已久有了感情與習慣,或者早已不在乎政治,只在乎那個議員派出的義工還肯探孤獨的自己。

不論何種原因,越老的選民,通常政治立場就越鐵桿,越不可動搖,形成了「基本盤」與「鐵票」。

任何政治勢力不論做些甚麼,都難以改變他們的投票意向。所以在選舉遊戲當中,政黨們還是要爭取年輕人的票,只因為他們的數量雖然少,但是容易動搖,容易動員,而今天的民主國家們通常年輕人的數量都沒少到連關鍵少數都當不了。而贏者全拿的選舉,往往就是靠那個零頭去超越對方的。

所以爭取年輕人的選票對政黨而言還是必要的,不因為年輕人的數量少而可以無視。

但是「需要爭取年輕人的票」,「年輕人是關鍵少數」這件事,背後卻隱藏著一個意義,那就是「關鍵少數」雖然決定了權力給誰的 kingmaker。可是像玩桌遊一樣,kingmaker 只是助就別人的利益,而不是受益者本身。單靠這關鍵少數是不足以獨立成一個政治勢力的,因此關鍵少數能選的,也不過選擇嘉惠兩大老人集團的其中一個。造王者造的是別人的王,不是也不可能是自己。

所以即使是靠年輕人取勝,最後政策的利益還是傾斜回老人的。單純就因為老人人多力量大就是,年輕人的優點是武力與體力與勞動力,可是選舉並不是拿刀槍博鬥,這些並不是優勢。老人有的是社會地位與財力與人數,在選舉與和平的社會中,絕對是力量壓倒性的一方。

而那些靠年輕人選上的政客,當選後為了維持權力,以及能付得起之後選舉的支出,終究還是得接受老人的財力與指揮,而做出有利有資者的政策。這是民主政治,政客就不能得罪大部份人:政客怎樣都不可能為了年輕人,去傷害老人的利益,如果他這樣做,老人就會讓他下臺。比起善變的年輕人,鐵票才是更不能得罪的。

至於選民呢?背叛選民沒有後果嗎?當然有,年輕人會發覺事情跟他們想像中的不一樣,他們會抱怨,甚至會感到被背叛,會因此將希望放到下一個政客。但是不論換多少人去支持,最終的結果都是一樣的,他們會被「背叛」很多次,直至有一天他們明白,真正導致這結果的是現代的民主選舉制度本身,不受個人意志與力量所左右,那些不這樣做的政客會就恐龍一樣被這制度自然淘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或者去到這時候,他們也會發現自己不再是年輕人了,然後就慢慢的加入了中老年人的鐵票大軍,畢竟在過去選舉中累積的情感,習慣,以及對敵對政黨的長期反感與執著,已默默的讓大家成為鐵票。甚至政策是否對自己有利已不重要了,也不想去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鄭立的方格子
4.8K會員
298內容數
我並不介意觸及一些可能你們覺得很敏感的問題,例如臺灣為何不是獨立國家呢?如何穩固中港臺的人的基本人權?要如何面對中國那不可定的未來,會帶來經濟、政治和主權上的種種疑問?
鄭立的方格子的其他內容
2025/08/26
我在想在政治上爭取支持一事,大家是否忘了拿破崙說過的話,你想得到年輕人的支持,你許諾很多事情就行了。自古以來方法都是同一個,沒有改變。 你跟年輕人講怎樣保護已有的制度,社會,穩定,秩序,安全,這些當然是沒有效果的。因為這年紀的人很難有智慧去發現這些事情的價值。 而且他們也沒有足夠的見識,去比較其
2025/08/26
我在想在政治上爭取支持一事,大家是否忘了拿破崙說過的話,你想得到年輕人的支持,你許諾很多事情就行了。自古以來方法都是同一個,沒有改變。 你跟年輕人講怎樣保護已有的制度,社會,穩定,秩序,安全,這些當然是沒有效果的。因為這年紀的人很難有智慧去發現這些事情的價值。 而且他們也沒有足夠的見識,去比較其
2025/08/26
今天談六四事件,其實多數內容都不是很有營養,因為今天幾乎都只是在外面的人談你中國人不能談六四事件,嘲諷北京政府言論不夠自由,有資訊控制,或者覺得這是北京尷尬的禁忌而已。而在二十年前的網絡,反而會比較多討論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是否能民主化? 如果你有看過那時候的討論,你應該會看過一個說法,那就是六四
2025/08/26
今天談六四事件,其實多數內容都不是很有營養,因為今天幾乎都只是在外面的人談你中國人不能談六四事件,嘲諷北京政府言論不夠自由,有資訊控制,或者覺得這是北京尷尬的禁忌而已。而在二十年前的網絡,反而會比較多討論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是否能民主化? 如果你有看過那時候的討論,你應該會看過一個說法,那就是六四
2025/08/25
有不少朋友特別是香港朋友問我關於臺灣罷免的事情,問我,這次罷免失敗是民進黨大挫敗嗎?雖然我好像有解釋過我的看法,不過可能說得不夠明確,那麼我不再妨再說一下:在我看,形勢沒有任何明顯的改變。 首先我在想,臺灣政治有一個非常令人容易誤會的地方,就是他像美國一樣,「執政黨」的定義是總統所在的黨,而不是國
2025/08/25
有不少朋友特別是香港朋友問我關於臺灣罷免的事情,問我,這次罷免失敗是民進黨大挫敗嗎?雖然我好像有解釋過我的看法,不過可能說得不夠明確,那麼我不再妨再說一下:在我看,形勢沒有任何明顯的改變。 首先我在想,臺灣政治有一個非常令人容易誤會的地方,就是他像美國一樣,「執政黨」的定義是總統所在的黨,而不是國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年紀的增長,並不意味著失去價值或魅力,而是一個人經歷過生活、成長跟智慧養成的過程。正因為閱歷跟智慧的增長,讓女人風情萬種,才能散發出獨特的氣質及魅力,這可是年輕美眉比不上的,所以我驕傲,哈哈😆! 誰說女人四十就是大嬸?誰說上了五十就沒有了陽光歡笑?
Thumbnail
年紀的增長,並不意味著失去價值或魅力,而是一個人經歷過生活、成長跟智慧養成的過程。正因為閱歷跟智慧的增長,讓女人風情萬種,才能散發出獨特的氣質及魅力,這可是年輕美眉比不上的,所以我驕傲,哈哈😆! 誰說女人四十就是大嬸?誰說上了五十就沒有了陽光歡笑?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朋友,我不知道你的年紀,也許你從未思考過「養老」這個問題,或甚至覺得「養老」或「退休生活」距離自己還很遙遠。 但只要從社會結構宏觀的角度來看,若現在的你沒有未雨綢繆的思維和規劃,很可能就要一輩子為錢工作到老。 無論你現在是20歲、30歲、還是40歲。 老齡化社會 根據UN的定義,6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朋友,我不知道你的年紀,也許你從未思考過「養老」這個問題,或甚至覺得「養老」或「退休生活」距離自己還很遙遠。 但只要從社會結構宏觀的角度來看,若現在的你沒有未雨綢繆的思維和規劃,很可能就要一輩子為錢工作到老。 無論你現在是20歲、30歲、還是40歲。 老齡化社會 根據UN的定義,6
Thumbnail
依照《牛津英語詞典》的定義,中年是在45歲到65歲之間階段:「是介於青壯年和老年之間的階段,約在45歲到65歲之間」。另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界定,所謂的「中年人」是指45 歲至59 歲的區段之間,不論何種定義,年逾五十的我確實已步入中年階段。對比年輕時期,體態外觀的變化,乃至體能精力衰退都
Thumbnail
依照《牛津英語詞典》的定義,中年是在45歲到65歲之間階段:「是介於青壯年和老年之間的階段,約在45歲到65歲之間」。另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界定,所謂的「中年人」是指45 歲至59 歲的區段之間,不論何種定義,年逾五十的我確實已步入中年階段。對比年輕時期,體態外觀的變化,乃至體能精力衰退都
Thumbnail
「中年人」時常被遺忘、被忽略, 但他們又是現今社會的主幹, 究竟該如何成為中年人呢?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中年人」時常被遺忘、被忽略, 但他們又是現今社會的主幹, 究竟該如何成為中年人呢?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小時候,我們總是幻想著自己長大,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發現自己的個性並沒有太大的變化。與同齡人相比,我們感到自己似乎落後了許多,這使我們開始懷疑,所謂的"大人"究竟是如何定義的? 是年齡?見識?還是言談舉止?或者是其他的因素?我們並不清楚,只是隱約感覺到自己似乎已經老了。 有一次,我和EN與
Thumbnail
小時候,我們總是幻想著自己長大,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發現自己的個性並沒有太大的變化。與同齡人相比,我們感到自己似乎落後了許多,這使我們開始懷疑,所謂的"大人"究竟是如何定義的? 是年齡?見識?還是言談舉止?或者是其他的因素?我們並不清楚,只是隱約感覺到自己似乎已經老了。 有一次,我和EN與
Thumbnail
現今科技的發展,讓人類的壽命延長,目前這個世代可以說是“人類生命最長壽的世代”。 活至八九十歲,甚至破百歲的人,已屢見不鮮。
Thumbnail
現今科技的發展,讓人類的壽命延長,目前這個世代可以說是“人類生命最長壽的世代”。 活至八九十歲,甚至破百歲的人,已屢見不鮮。
Thumbnail
每一年,我們的年齡都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增長,但這個數字並不能完全代表我們已經成為了一位真正的大人。那麼,究竟大人的模樣又應該是什麼樣子呢?
Thumbnail
每一年,我們的年齡都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增長,但這個數字並不能完全代表我們已經成為了一位真正的大人。那麼,究竟大人的模樣又應該是什麼樣子呢?
Thumbnail
大部分各國政府,都以 65 歲以上, 也就是大約退休之後的年齡,視之為老年階段的分水嶺。 基於個人在心中的想法以及親身經歷的印證,我可以說,進入 70歲以後的階段才是真正人生的精華的價值所在。 不過,在這個同時,各項身心潛在的問題才逐漸明顯地在增大 “衝擊的可能性”與 “影響的程度”
Thumbnail
大部分各國政府,都以 65 歲以上, 也就是大約退休之後的年齡,視之為老年階段的分水嶺。 基於個人在心中的想法以及親身經歷的印證,我可以說,進入 70歲以後的階段才是真正人生的精華的價值所在。 不過,在這個同時,各項身心潛在的問題才逐漸明顯地在增大 “衝擊的可能性”與 “影響的程度”
Thumbnail
 以前我總以為中年就是日暮,人生逐漸走向衰敗與腐朽。 在《給四十歲的嶄新開始》書中,作者松浦彌太郎給了讀者一個新的視角, 他認為人生七十才開始走向耀眼的顛峰, 還能持續活躍地與社會連結、付出。 你認為人生的巔峰是幾歲? 你認同人生有所謂的中年危機嗎?
Thumbnail
 以前我總以為中年就是日暮,人生逐漸走向衰敗與腐朽。 在《給四十歲的嶄新開始》書中,作者松浦彌太郎給了讀者一個新的視角, 他認為人生七十才開始走向耀眼的顛峰, 還能持續活躍地與社會連結、付出。 你認為人生的巔峰是幾歲? 你認同人生有所謂的中年危機嗎?
Thumbnail
「人生始於強,終於壯。」 前陣子閱讀《壯世代之春》這本書時,對於書中提到「壯世代」的概念,感到十分新奇與認同! 以前的教科書,總是輕易地將65歲以上的人定義為「老」,現在大概還是如此。然而,看看身邊的父母與親朋好友們,以及過往在社區進行田調時認識的熟齡朋友們,總是分享許多豐富的退休生活,以及
Thumbnail
「人生始於強,終於壯。」 前陣子閱讀《壯世代之春》這本書時,對於書中提到「壯世代」的概念,感到十分新奇與認同! 以前的教科書,總是輕易地將65歲以上的人定義為「老」,現在大概還是如此。然而,看看身邊的父母與親朋好友們,以及過往在社區進行田調時認識的熟齡朋友們,總是分享許多豐富的退休生活,以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