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在職場中,常常覺得身心「不對勁」?
有人焦躁失眠,有人悶悶不樂,也有人再努力卻總是過勞。
中醫告訴我們:體質不同,調養之道也不同。與其等到身體亮紅燈才求醫,不如學習中醫的「調養」智慧,從根本改善自己的職場體質。
今天,就讓我們延續上一篇,來看看三種常見的「職場體質」,以及對應的「中醫養生處方箋」。
職涯體質一:心火旺盛型 —— 職場上的「完美主義者」
典型表現:
- 對自己要求過高,永遠覺得「還不夠好」
- 容易焦躁、失眠,精力雖旺但常常過度消耗
- 因小細節糾結,效率下降
中醫觀點:
心火過旺,火勢上炎,就像職場中的完美主義者,看似閃耀,卻時常被內心的壓力灼燒。
調養處方:降心火,靜心寧神
- 生活:每天留 30 分鐘「靜心時刻」。可練習冥想或腹式呼吸,每天花10-15分鐘靜坐,專注於呼吸,能有效放鬆緊繃的神經,讓思緒慢下來。
- 飲食:多攝取苦味食物,如苦瓜、蓮子心、百合,幫助清心降火;少喝咖啡、少吃辛辣
- 穴位按摩: 按壓內關穴(手腕內側,腕橫紋上約三指寬處)。這個穴位有助於寧心安神,緩解心悸和焦慮。
- 職場策略:練習「完成就好」,不要把自己困在「完美陷阱」
職涯體質二:肝氣鬱結型 —— 職場上的「悶葫蘆」
典型表現:
- 把情緒都悶在心裡,不擅表達
- 常嘆氣、胸悶,偶爾突然爆發
- 內心有委屈,卻選擇沉默
中醫觀點:
肝氣主疏泄,若受阻則鬱結。就像水流被堵住,壓力會愈積愈深。
調養處方:疏肝解鬱、暢通氣機
- 生活:培養運動習慣。快走、慢跑、瑜伽或八段錦等,都是很好的選擇。動起來能讓身體的氣血循環變好,有效排解負面情緒。
- 飲食:多吃一些帶有「香氣」的食物,如玫瑰花、茉莉花、佛手柑。它們的香氣有助於理氣解鬱;避免過油過飽
- 穴位按摩: 按壓太衝穴(腳背,大拇指與第二指之間,骨頭交會處)。這個穴位是疏通肝氣的要穴,經常按壓能緩解胸悶、頭痛。
- 職場策略:建立「情緒出口」,每天記錄或與人傾訴,避免壓抑成雷
職涯體質三:脾胃虛弱型 —— 職場上的「過勞小蜜蜂」
典型表現:
- 工作努力,忙碌到三餐不定時,經常感到疲憊,工作效率下降。
- 容易腹脹、消化不良、拉肚子或便秘交替出現,且精神不濟。
- 長期加班,卻覺得身體愈來愈弱
中醫觀點:
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來源。當它虛弱時,就像蜜蜂辛勤採蜜,卻存不住養分,最終過勞。
調養處方:健脾益氣、養護脾胃
- 生活:定時定量用餐。即使工作再忙,也要確保三餐時間穩定,細嚼慢嚥。午休時間小憩片刻,也能讓身體得到休息,幫助消化。
- 飲食:山藥、紅棗、薏仁、南瓜;避免冰冷飲品
- 穴位按摩: 按壓足三里穴(膝蓋下方,外側凹陷處約四指寬)。足三里是胃經上的重要穴位,經常按摩有健脾胃、增強體力的作用。
- 職場策略:「留白工作法」——專注 + 恢復並行,才能持續高
中醫的調養,並非一蹴可幾,而是需要日積月累的調整。這三張「職場處方箋」,提供了具體的行動建議,幫助你從日常生活中找到平衡。試著從今天開始,為自己的職場體質,開立一張專屬的養生清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