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上帝賜予每人最公平的資源,每天24小時,不多不少。作為兩個孩子的父親,我透過教導時間管理,讓兒子從國小開始養成習慣,最終以繁星計畫進入成功大學。這不僅是學業成就,更是信仰與教養的融合,讓他學會珍惜光陰,追求內在豐盛。箴言14:23說:「諸般勤勞都有益處,嘴上多言乃致穷乏。」時間管理不是嚴苛的規矩,而是親子共同學習的課堂,讓孩子在忙碌中找到平衡與智慧。
一、時間管理的親子意義
時間管理教導孩子辨別優先事項,避免被課業或娛樂淹沒。我的兒子從國小三年級開始,面臨作業與興趣的衝突,我們夫婦倆以蒙特梭利「工作循環」理念引導他:專注完成一件事,再轉移下一項,也就是強調「一次做好一件事」的重要概念。這習慣讓他高中時高效準備課業之餘,也完全不用補習!且在班上持續保持名列前茅的排名同時,還能兼顧學校「電腦研究社」的副社長職務。此外,還能提交小論文三篇,並得獎。
這樣的時間管理可以歸納為:除了蒙氏強調內在動機,我們亦融入信仰,讓時間成為順服上帝的實踐。傳道書3:1說:「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时。」這幫助孩子理解時間的節律,平衡學習與家庭生活。
二、但以理的故事:時間管理的信仰典範
聖經中的但以理是時間管理的絕佳榜樣。他被擄到巴比倫王宮,面對異教壓力,仍堅持每日三次禱告(但以理6:10),管理時間不妥協信仰。這自我要求讓他智慧超群,成為國王信任的助手,儘管遭陷害入獅子坑,上帝仍保全他。但以理的故事教導孩子:在課業忙碌中,堅持每日學習時間,如同但以理的禱告,是對上帝的順服。
我們將這故事融入親子教養,兒子國小時聽完但以理的故事後,決定每天充分運用在學校的上課時間,專注於課堂學習與課後複習。這習慣幫助他高中時平衡課業、社團、小論文與休閒,畢竟少了補習的時間,不僅可以充分利用每天下午五點後的放學時間,整個週末都是能自由運用的歡愉時光。詩篇90:12說:「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但以理的典範,讓時間管理成為孩子靈命成長的工具。
三、祝福不單單只是金錢
傳統觀念常將祝福視為物質豐裕,但耶穌在路加福音12:15明確說:「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真祝福在於心靈的滿足與時間的智慧運用。我的孩子從小學習這點,我們不以金錢獎勵課業成績,而是教他們珍惜時間追求永恆價值。例如,兒子國小時想買新玩具,我們討論「時間換金錢」的概念:多閱讀與學習,不僅能帶來知識的富足,還能勝過短暫的物質快樂。這讓他選擇多花時間閱讀,高中時繁星成功源於此,而非金錢補習。
在我的投資經驗中,我看到許多人追求財富卻忽略時間,結果靈命貧乏。這強化教養觀:時間管理是上帝的恩賜,讓孩子在課業中追求內在豐盛。
四、父母的實踐策略
時間管理需從親子互動開始,以下是二個具體、可實施的策略,結合我的家庭經驗,讓父母輕鬆上手:
- 時間區塊遊戲:用蒙氏教具如色塊卡片或沙漏,讓孩子國小一年級時規劃一天:如「閱讀20分鐘、作業30分鐘」,父母示範並一起執行,每週檢討調整。這培養節奏感與自我要求。
- 家庭時間交通:透過每天的用餐時間,交換孩子們在學校的大小事之外,也能讓孩子們理解大人的工作與生活。
五、親力親為,耐心耕耘
以兒子繁星計畫的成功為例,時間管理是親子教養的核心。它不僅帶來學業成就,更讓孩子學會信仰的順服與內在豐盛。作為父母,我們必須親力親為,堅定陪伴孩子學習管理時間,這過程需要耐心,因為成果不會立即顯現,但必將結出豐碩果實。以弗所書5:15-16說:「你們要謹慎行事,像智慧人,不像愚昧人。要愛惜光陰,因為現今的世代邪惡。」讓我們以時間管理的親子課,為孩子點亮永恆的未來之路。您準備好與孩子一起管理時間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