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未記》第九章記載亞倫與他兒子在完成承接聖職七日之後,第一次正式執行祭司職分。亞倫獻上各樣祭,百姓也照例獻祭,摩西與亞倫一同祝福百姓,最後耶和華的榮光顯現,火從祂面前出來,燒盡壇上的祭物。這章的重點是:祭司職分的開始、百姓敬拜的實踐,以及神親自以榮耀確認祂所設立的制度。 一、亞倫的首次獻祭(9:1–7) 第八天,摩西召亞倫和他兒子,並以色列的長老,吩咐他們獻祭:亞倫要為自己獻贖罪祭與燔祭(v.2),百姓也要獻贖罪祭、燔祭、平安祭和素祭(v.3–4)。摩西提醒,這樣行「耶和華的榮耀就要向你們顯現」(v.6)。亞倫先為自己獻贖罪祭,顯明祭司本身需要先得潔淨,才能為百姓獻祭(v.7)。 祭司與百姓同樣有罪,必須靠獻祭得潔淨。事奉神的人若不先與神恢復關係,就無法帶領群體到神面前。
二、亞倫為自己與百姓獻祭(9:8–21) 亞倫按規定宰公牛作自己的贖罪祭,血抹在壇角,其餘倒在壇基旁,脂油焚燒在壇上,屍身焚燒在營外(v.8–11)。他又獻燔祭,照例行之(v.12–14)。接著,亞倫為百姓獻贖罪祭(山羊)、燔祭、公牛與公綿羊為平安祭,並與素祭一同焚燒(v.15–21)。 百姓的敬拜需透過祭司的中保。贖罪祭、燔祭、平安祭、素祭相互搭配,顯明人先須得赦免(贖罪祭),再全然奉獻(燔祭),並享受與神相交(平安祭),同時把日常的勞苦獻給神(素祭)。這是完整的敬拜循環。 三、祝福與榮光的顯現(9:22–24) 亞倫向百姓舉手為他們祝福(v.22)。摩西和亞倫進入會幕,出來後也一同祝福百姓(v.23)。此時「耶和華的榮光就向眾民顯現」,又有火從耶和華面前出來,在壇上燒盡燔祭和平安祭(v.23–24)。眾民看見,就都歡呼,俯伏在地。 祝福來自神藉著祭司的中保,最終神親自以榮光與火確認祂所悅納的獻祭。敬拜的高潮不是人在壇前的行動,而是神的同在與榮耀顯現。 《利未記》第九章顯明:祭司本身需先被潔淨,才能為百姓服事;敬拜的次序反映救恩的秩序:先得赦免,再奉獻,然後享受團契;真正的敬拜不單是儀式,而是神榮光的臨在與祂親自的悅納。
新約指出,基督是更美的大祭司,祂不需為自己獻祭,卻一次獻上自己,使信徒永遠得以親近神(來9:11–14)。今日教會的敬拜,若沒有基督的同在與神榮耀的彰顯,就失去真正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