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未記》第八章記載亞倫和他兒子承接聖職的典禮。這是神透過摩西,按祂在西乃山所吩咐的規定,正式分別亞倫家為祭司,並設立他們的事奉職分。全章的重點在於:祭司的呼召出於神的選立,他們的職事必須在聖潔的儀式與神的話語中被確認。 一、會眾面前的聖職典禮(8:1–5) 耶和華吩咐摩西,帶亞倫和他的兒子、聖衣、膏油、贖罪祭牲、燔祭牲、承接聖職的公綿羊和筐內的無酵餅,並招聚全會眾到會幕門口(v.2–4)。摩西照神的話行,將這事在眾人眼前進行(v.5)。 祭司的承接聖職不是私下的事,而是公開的,表明祭司的職分關乎整個群體。事奉者的呼召與職責,需在神和眾人面前被確認。
二、潔淨與穿戴聖衣(8:6–9) 摩西先使亞倫和他兒子用水洗身(v.6),然後給亞倫穿上聖衣,包括內袍、外袍、以弗得、胸牌、腰帶、冠冕,並在冠冕上安上金牌「歸耶和華為聖」(v.7–9)。
洗身象徵潔淨,穿戴聖衣象徵分別為聖。祭司的職分不是靠個人能力,而是因神的揀選與聖潔的裝備。 三、膏抹會幕與祭司(8:10–13) 摩西用膏油抹會幕和其中的一切,使之成聖;又在壇上灑油七次,抹壇、洗濯盆和盆座,使之成聖(v.10–11)。他又將膏油澆在亞倫的頭上,使他成聖(v.12),並使亞倫的兒子穿上內袍、腰帶、裹頭巾(v.13)。 膏油象徵聖靈。祭司若要承擔職事,必須被聖靈充滿與分別。聖所、祭壇和器具的膏抹,顯示整個敬拜體系的聖潔。四、贖罪祭、燔祭與承接聖職祭(8:14–30) 贖罪祭:用公牛為亞倫和眾人贖罪(v.14–17)。燔祭:用公綿羊焚燒在壇上,為馨香火祭(v.18–21)。承接聖職祭:再獻一隻公綿羊,摩西取其血抹在亞倫右耳垂、右手大拇指和右腳大拇指(v.23),也抹在他兒子身上,象徵全身分別為聖,耳朵聽神的話、手行聖工、腳走聖路。摩西將血灑在壇上,並與膏油一同灑在亞倫和他的衣服上,使他和他的兒子都成聖(v.30)。
獻祭與抹血表明,祭司的承接聖職乃在贖罪與獻身之中。耳、手、腳的抹血提醒事奉者:全人要歸屬神,聽從祂、行祂的工、走祂的路。 五、留在會幕七日(8:31–36) 摩西吩咐亞倫和他兒子把承接聖職祭的肉與餅在會幕門口煮來吃(v.31),其餘焚燒,不可留到早晨(v.32)。他們要在會幕門口日夜七日,守耶和華的吩咐,以致不至死亡(v.33–35)。亞倫和他兒子就照耶和華藉摩西所吩咐的一切行了(v.36)。 七日的分別,象徵完全與徹底的奉獻。事奉神的人需要一個分別、預備與等候的時期,好使他們專心歸神。 《利未記》第八章強調:祭司的呼召來自神,需公開被確認;他們必須經過洗淨、穿聖衣、膏抹,才能承擔職分;他們的事奉根基在於贖罪與全人的獻上;他們需經歷分別、等候與順服,才能在神面前站立。 這一切都指向基督,祂是完全的大祭司(來4:14),不需為自己的罪獻祭,卻一次將自己獻上,成就永遠的救贖(來7:27)。同時,新約也宣告信徒在祂裡面被立為「君尊的祭司」(彼前2:9),蒙召以聖潔的生活、全人的獻上,來事奉神。
